小学助力幼小衔接的家校共育行动(家园校共育科学话衔接)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帮助儿童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做细、做实入学准备工作,科学、稳步、高效地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新兴县在5月下旬,组织开展了家、园、校三方“携手共育,做孩子引路人”科学幼小衔接专题讲座系列活动。

据介绍,活动主要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搭建家园校沟通交流的平台,共有3000多人次参加线上学习互动交流。

稚嫩留痕,暖心邀约

云端相会,从一份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温馨邀请函开始。

幼儿园大班幼儿用稚嫩的小手绘制了一张张充满爱的邀请函,承载的是对爸爸妈妈满满的爱。为了确保线上家长会及专题讲座高质量的召开,试点园校的老师们认真准备,精心设计,针对活动召开的时间、内容等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并提前通过班级家长群发出活动通知,邀约家长们按时参加。

小学助力幼小衔接的家校共育行动(家园校共育科学话衔接)(1)

小学助力幼小衔接的家校共育行动(家园校共育科学话衔接)(2)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切实解决家长们对幼升小入学问题的困惑与焦虑,提高交流活动的实效性。活动前期,县教育局组织设计了幼小衔接调查问卷,面向家长展开了调研。通过梳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本次交流活动提供更明晰的方向。

小学助力幼小衔接的家校共育行动(家园校共育科学话衔接)(3)

如约而至,相聚云端

线上家长会及专题讲座在老师们亲切的问候声中拉开了帷幕,隔屏不隔爱,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老师、家长朋友以及可爱的宝贝们愉快地“见面了”。

小学助力幼小衔接的家校共育行动(家园校共育科学话衔接)(4)

首先,由实验小学梁凤珍副校长凭借自身丰富的小学教学经验,以小学生入学适应及父母焦虑为切入点,从孩子入学后常见的问题、孩子学习习惯培养的重心以及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要性,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为家长作了详细的暖心讲解。

小学助力幼小衔接的家校共育行动(家园校共育科学话衔接)(5)

紧接着,惠能小学盘水杰副校长从园校要求、学习环境、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说明了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述了如何进行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她指出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与一二年级的入学适应教育要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方面开展,并为家长阐述了幼儿阶段盲目的、超前的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

小学助力幼小衔接的家校共育行动(家园校共育科学话衔接)(6)

最后,由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李妙好副园长根据教育部《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介绍了结对园校,做了大量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工作;同时,详细讲解了家园如何相互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活动中,赖梓萱爸爸和冯小加妈妈,两位家长代表通过视频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与做法以及对幼升小入学问题的困惑与焦虑。

同时,幼儿园通过游戏区域活动和一日生活巧妙地渗透幼小衔接身心准备、社会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等方面的内容,用多样化的指导策略,培养幼儿的入学准备和学习品质。大班级各班教师和幼儿代表介绍幼小衔接活动的具体开展,家长们通过视频直观地认识到幼儿在游戏中,在体验与操作中获得学习生活的相关经验,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能力。

据悉,家长、老师们积极地参与本次家长会及专题讲座,会议中,认真聆听,云端中洋溢着满满的期盼与憧憬、真挚与热情。

会后,家长们针对自家孩子的情况及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咨询交流,教师与家长互动解惑,共同研讨幼小科学衔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途径和方法。活动结束,家长们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家、园、校三方“携手共育,做孩子引路人”科学幼小衔接专题讲座系列活动,不仅让各位家长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切实解决了家长对幼升小的困惑,缓解了家长和孩子们入学前的焦虑情绪;让家长、老师们认识到幼小科学衔接的成效与重要意义;更让家长们对孩子未来的入学适应充满了信心。

云端连线心相遇,携手共育话成长。此次“云上约会”,思想的火花在“云端”碰撞,智慧的种子在“线上”生长,大家在共享、共商中互助成长。家园校共育,让我们用科学导向陪伴孩子们共渡幼小衔接的关键一步;让衔接有方,让爱更有力量,一起把握孩子的现在,丰盈孩子的未来。

【撰文】梁晓珺 赵杏银

【来源】南方日报新兴视窗编辑部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