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女人连续10年做了什么(13的女性曾遇到PUA出轨等经历)
笛子 | 作者
朴素的树 | 编辑
brett sayles、《2021心理健康行业年度报告》| 图源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各地又突发疫情,再次引起大家的焦虑不安。
害怕疫情再次爆发,担心又要就地过年。
疫情影响的不只是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
2021年10月,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报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共2.46亿人患抑郁症,3.74亿人患焦虑症。
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疫情2年,心理健康问题从未像现在一样,受到全民高度重视。
2021年,大众的心理健康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心理行业从业者的生存状况是否比之前好一些?
这与每个普通人、来访者、心理咨询师乃至整个心理行业都息息相关。
壹心理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平台数据分析的方法,打造了《2021心理健康行业年度报告》。
我们总结了以下4点,和大家一起聊聊。
2021年,大众仍然“易怒”
壹心理在疫情初期和两年后,分别发起了两轮疫情心理健康调研。
对比发现,2021年,大众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状态良好”人群的比例显著增加,“状态堪忧”和“状态欠佳”的群体,也从去年的25.37%,下降至今年的18.37%。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已经调整心态,从疫情的恐慌中走出来了,能够良好地应对日常生活。
但以下4个方面仍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小心“易怒”
从2020年初到2021年末,易怒一直是排名第一的负面情绪,随后是恐惧和轻信。
大部分人的易怒,主要针对那些不负责任的、扰乱防疫管控的行为,因为他们可能会对国家和社会大众带来极大的不便与资源浪费。
而在2021年末,轻信却超越恐惧,成为了第二大负面情绪。
可能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与疫情共处,懂得基本的自我防护,对病毒本身的恐惧减弱。
而年底各地疫情频繁突发,人们会比平时更加积极分享地疫情资讯、防控措施等,但这些信息可能是谣言。
这也提醒了大家,不要轻信和传播各种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渠道流通的、未经证实的信息。
防止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徒增焦虑。
第二,女性比男性情绪相对更负面
心理健康程度是否有性别差异呢?
有,而且很明显。
比起被访男性,被访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在各个维度都欠佳。
这是由于女性相比男性,拥有更好的情绪记忆能力与更强的负性情绪易感性,所以在遇到巨大的公共卫生危机时,会表现出更加负性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第三:90后和95后最健康?
据2020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心理健康指数越低。
其中95后最糟糕,60前最为健康。
而到了2021年,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提升。
尤其是90后和95后,从原先各年龄段中心理健康状态的“低谷”,变成如今相对最为健康的群体。
但是相比2020年初,00后在2021年的整体抑郁情绪有小幅提升。
a. 不是学历越高,心理就越健康
2020年的调查结果中,“状态良好”的人群比例里,大专最高,初中及以下、硕士及以上健康指数最低,他们最轻信、最多疑、最害怕、也最抑郁。
到了2021年,大专学历人群仍然是心理最健康的群体。
本科和硕士学历群体的状态虽不如前者,但整体情绪状态有了明显提升。
第四,单身人士易抑郁,已婚已育人群最幸福
从婚恋状态来看,整体都是恋爱中人群心理健康状态相对最差,已婚已育人群的心理健康状态更稳、更佛系,最不易怒。
或是因为,稳定的婚姻里有伴侣一起抵御风险,增加了安全感。
而不管什么时候,抑郁倾向最明显的都是单身人士,最低的是已婚已育人群。
未婚女性幸福指数偏高,1/3不会选择结婚生子
未婚女性是壹心理的主要受众,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人群,因此这部分主要调研现代未婚女性的恋爱压力与幸福感等。
在壹心理联合单身青年自救平台、调研工厂发起的《女性婚恋观调研问卷》(样本量=1613)中发现,未婚女性总体的压力都相对偏低,而幸福指数相对偏高(均较满分而言)。
而恋爱中女性在幸福感方面,比其他未婚女性拥有更美好的体验,她们能够享受最单纯的爱情,最感快乐和有趣,生活满意度也最高。
有意思的是,恋爱中的女性有超过1/3表示不会结婚生子。
她们认为,结婚生子并不是爱情的唯一出路。
母胎solo者中,有43.70%的人没认真想过爱情,甚至有9.24%的人拒绝恋爱和婚姻。
但不同婚恋状态中的女性都有各自的压力。
母胎单身女性追求爱情的驱动力/压力主要是:
- 孤独寂寞(34.73%);
- 被催婚(23.81%);
- 身边其他人对自己的情感状态特别关注(20.45%)。
而她们进入恋爱最大的阻力竟然是,在生活中很难有机会接触异性(39.5%),其次是“有其他更重要的追求”(31.93%)、“害怕与人交往”(30.25%)。
大概这就是多次上热搜的“自杀式单身”吧。
而空窗期女性的最大压力,则是被催婚(38.27%),其次是一个人的孤独(34.74%),有近1/3的人害怕再次投入爱情(31.92%)。
恋爱中女性除了被催婚所扰(30.33%),更难的是要平衡伴侣、家庭与自己的关系。
并且,有1/3的女性反映曾遇到被PUA、出轨等经历。
催婚很可怕,但她们更怕的是被PUA。
选择不婚的女性,52.85%的人担心婚后“要融合两个家庭观念、习惯”,其次是担心“婚后琐事繁多、容易失去自我”、“见证了周围人婚姻的失败”。
可见,婚姻对女性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了。
年轻人的四大情绪困扰: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强迫。
据调查,18-25岁组的心理健康指数低于其他各年龄段,青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发。
因此壹心理发起了《当代年轻人心理健康状态调研问卷》(样本量=1580)。
整体来看,仅14.87%的年轻人反映没有量表中的不良状态;而42.21%的人群表示有轻度以上的不良状态反应。
当代年轻人在9大维度上均有轻度风险,最需关注的是抑郁、焦虑、人际敏感、强迫四个方面。
抑郁是困扰年轻人的第一个心理难关。
仅有21.58%反映自己没有抑郁,有15.00%认为自己的抑郁情绪已到重度。
并且,女性比男性更加严重。
学历越低的年轻人,越感抑郁。最明显的感受是孤独,其次是感觉自己精力下降和过分担忧。
第二个困扰年轻人的情绪问题,是人际敏感。
在被调查群体中,仅20.95%没有人际敏感问题,中重度敏感人群占比达到42.53%。
尤其是高中或中专的个体,75.77%的人反映自己感情容易受到创伤,严重程度达到中度及以上;也更不喜欢被人关注;48.47%的人反映自己对他人过度敏感,已经达到了偏重以上的程度。
家庭排行也会影响年轻人的人际敏感程度。
独生子女以及家中排行中间的个体,最易对他人过度敏感;
相比其他人群,家中的老幺自觉最容易受到情感伤害,且整体而言反映出比其他群体更明显的人际敏感表现。
年轻人的第三个心理难题,是焦虑。
调研显示,69.75%的年轻人有不同程度的情绪焦虑,中、重度焦虑分别占23.35% 和9.94%。
并且,女性整体焦虑情绪也大于男性。
具体来看,男女性别最常出现的焦虑表现均是内心浮躁、容易紧张。
但女性更多的是弥散性焦虑,比如会觉得莫名害怕和担忧。
而男性更关注实质性的问题,比如“总觉得要把手上的事情快速做完”等。
从学历上看,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年轻人最感内心浮躁,容易紧张,可能因为他们处在备战高考的重要时期,一点波动也会带来内心恐慌。
第四个困扰年轻人的情绪,是强迫。
本次调研群体中,有40.63%反映有轻度强迫。
主要是觉得自己难以专注、记忆力减退、左思右想难下决定等,而强迫冲动与行为较少。
从不同性别来说,女性更多地反映记忆力变差,经常大脑空白,觉得难以完成手头的任务;而男性更常反复检查自己做的事。
从不同学历来说,学历越低,遇事越犹豫、越在意穿着打扮;高中或中专人群中有47.91%自感专注力差,有40.39%担心手头上的任务无法完成。
在中国,心理咨询师的生存状况如何?
以上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对心理咨询有需求的人群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对专业心理咨询师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在壹心理APP经常有人问:
心理咨询师赚得多吗?
要投入多少钱才能成为心理咨询师?
为此,壹心理发起了《2021年度中国心理咨询师人群调研》(样本量=560)。
先来聊聊大家最关心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要投入多少钱?
咨询师是一个需要终身成长的职业,除了基础的心理学理论,还要学习不同咨询流派、咨询技术,参加各类培训、定期接受督导、进行个人体验等等,这些都需要金钱投入。
整体上看,28.7%的咨询师年投入1-3万,41.34%的咨询师近一年投入3万以上。
经验在5000小时以上的咨询师,超过20%近一年职业投入超过8万元;且经验越多的咨询师,投入费用整体越高。
那么心理咨询师的收入高吗?
很多人都以为心理咨询师工作很轻松,坐在咨询室里听来访者聊聊天就赚几百块一个小时……
这是对咨询师莫大的误解。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收入大致包括心理咨询、培训、直播、督导等带来的收入。
整体来看,48.74%的咨询师年收入都低于5万元,仅有9.56%的咨询师年收入超过30万。
这个数据有没有让你失望?
当然,咨询师的整体年平均收入会随着个案经验积累而增加。
那咨询师怎样才能更快地获取更多的个案,丰富自己的咨询经验?
调研显示,随着咨询经验的增加,咨询师的周个案量整体呈递增趋势:
98%的新手咨询师个案量都非常少,每周在5个以内;
个案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如5000小时以上,周个案量达到16个以上的比例超过67% 。
整体来看:
- 47.3%的咨询师主要个案来源是入驻的互联网平台;
- 16.2%是线下咨询机构;
- 28.2%是人际关系(来访介绍、非同行非来访介绍、同行介绍)。
而且,经验丰富咨询师的个案来源更依赖互联网平台。
新手咨询师更依赖人际关系。
而咨询师执业期间大都面临着三大困境:新来访量不足、经济压力、困难个案带来的压力。
0-10000小时之间的咨询师的首要困难是新来访不足。
而个案经验超过10000小时的咨询师,主要困难是:职业倦怠、工作时间与常规工作不同的压力、以及执业孤独感。
不禁思考,咨询师又会如何排解这些困难呢?
去做心理咨询的是怎样的一群人?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里,看心理咨询依然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
那些敢于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人,又有怎样的特点?
壹心理发起了《2021年度心理咨询来访者调研问卷》(样本量=2185)。
参与调研的来访者,有84.17%是女性,是男性来访的5倍多。
来访者会首选在当地城市或者线上寻找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在选择咨询师时,来访者最在意咨询师擅长解决的问题类型是否与目前遇到的困难相符,其次最关注咨询师的专业培训和咨询取向、咨询价格。
而在咨询流派偏好上,有39.09%的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流派和取向不太了解。除此之外,来访者最喜欢的前三类是:
- 心理动力、经典精神分析(45.27%);
- 人本主义治疗、格式塔、存在主义治疗(25.93%);
- 认知行为疗法(CBT\ACT\DBT等)(19.34%)。
在咨询价格的考量上,来访者能接受的单次咨询价格集中在301-500元之间。
那么来访会隐瞒自己做过心理咨询吗?
超过80%的人表示不会隐瞒,甚至有24.29%的人会主动告知身边的人,依次是朋友、伴侣、亲人和同事。
74.49%的来访者对咨询师主要的期待和需求,是为了探索“我是谁”。
其次是希望咨询师帮助自己分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45.34%);期待能在咨询中得到陪伴,被看见(34.41%)。
在咨询次数上,近25%的来访最长的咨询是4-12次,超过44%的来访咨询次数超过25次,超过100次以上的有13.4%;
在咨询花费上,花费1000-5000的来访最多,为25%;
其次是19.84%花费2-5万,11%的来访咨询花费超过5万。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长期做心理咨询的确会有一定的经济压力。
那么心理咨询有没有用呢?
觉得咨询非常有帮助(即80分以上)的来访,超过46.3%。
他们认为,心理咨询能够帮助自己缓解情绪、认识自我、有稳定的陪伴、被理解等,这些都是很多人依靠自己或者身边的社会支持系统无法得到的。
同时,也有少部分来访者觉得心理咨询的帮助不大。
当来访者更换咨询师时,最常见的原因是感觉咨询没效果,其次是不喜欢,以及咨询进入瓶颈期。
主要源于,有的咨询师不规范,损害了来访的信任;以及咨询价格昂贵,难以负担。
但不管怎样,勇敢踏出心理求助的第一步,已经走在了自我疗愈的路上。
写在最后
谁都没有想到,我们会被迫与新冠疫情相处了2年多。
也许,还要更久。
很多人感慨,如果没有疫情,这个世界会不会更好?我们会不会过得不一样?
但没有如果。
疫情是在提醒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爱惜自己,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学会享受生活。
让自己的内心更有力量,去抵御这个世界的无常。
2022年,愿你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拥抱更好的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注:本文数据,以及对本行业更深入的探讨将于2022年3月发表在《心理学通讯》杂志上,欢迎关注并引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