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童谣的简介(当年最IN的成都童谣)
成都民俗文化
民俗指民间风俗,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风尚、习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成都,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拥有许多传承了千百年的民俗。它们起源于成都百姓生活的需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包含了成都特定的人文、地域、时代特点。想要读懂成都,就得先了解成都的民俗文化。
娱乐风俗
娱乐风俗是地方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自古以来,要说民间最为普及、流行时间最长的娱乐风俗,就要数唱童谣了。而在成都,很多传统的民俗都藏在了传唱百年的童谣里。你听过么?
童谣是老成都过年的“年历”
老成都的过年可是一年中头等隆重的大事。从腊月初八开始,要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许多老成都过年的风俗都融化在一首首童谣中。所以民俗学家刘孝昌说:“应景而生的童谣是老成都过年的‘年历’。”
“小孩小孩你不要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这一字一句里的“土话”中,透露的是老成都的生活气息。在老成都人的心里,年味可都是伴着童谣唱出来的。
成都民俗画画家季风在《百谣图》里面收录了一些关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童谣,比如:“龙来龙往,四季发财,今年耍过,明年又来”。还有“正月正,耍龙灯,龙灯转,龙尾跟。三桥焰火架,火炮响通城。十五过大年,家家吃汤圆。开门做生意,大吉又大利。”
老成都关于过年的童谣很多,各地方还略有不同。比如红萝卜之歌就有多个版本——“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过年没有钱,卖了萝卜买汤圆”;“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儿要吃肉,爸爸说,没得钱,妈妈说,有钱,灶门前的火钳”。
童谣是娃娃的启蒙语
有的童谣是长辈在照顾孩子时唱给孩子听的。比如捏着孩子的两根食指,一边碰,一边唱“斗虫虫,咬手手,外婆家,吃酒酒。飞到外婆菜园头。吃了外婆一窝菜,气得外婆骂妖怪!吃了外婆一根葱,气得外婆打倒葱。——虫虫呢?飞了!”
或者捏捏孩子的小手,一边握,一边唱儿歌:“捏馍馍,捏得圆,馍馍香,馍馍甜,吃了馍馍好过年。”
等孩子大些,还会一边掰孩子的手指,一边念:“大指拇哥,二指拇弟,中三娘,四伙计,小啷(lang)巴,不争气。”
长辈给娃娃洗澡的时候,常常也会唱一些童谣:“前拍拍,后拍拍,娃娃洗澡不怕热。先拍背,不伤肺,后拍胸,不伤风。”小娃娃自己也唱:“娃娃洗澡澡儿,开门倒水水儿……”
游戏中的童谣
此外,孩子们在做游戏时编唱的顺口溜,也是童谣的一种。比如两个小孩左右手互拍手掌的时候,常常唱:“一一,一什么一?一是小孩坐飞机;二二,二什么二?二是小孩梳小辫儿;三三,三什么三?三是小孩打秋千……”
拍手掌还有这首童谣,“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打毛铁。”
“小汽车,滴滴滴,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相信这首童谣早就跟橡皮筋打包在一起,深入每个成都娃儿的记忆,甩都甩不脱了吧。
童谣里的生活气息
盛夏的夜晚,凉风习习。旧时的成都人,一家老小都会在院坝里乘凉。大人们躺在躺椅上,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月亮出来了,孩子们唱:“月亮光光,芝麻烧香。烧死麻大姐,气死幺姑娘。幺姑娘,不要哭,买个娃娃打鼓鼓。”
天要下雨了,娃娃们会在院子里拍手叫:“天老爷,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白米。”起风了,娃娃们也有的唱:“风婆婆,莫起风,明天给你杀个大鸡公。”
房前屋后,江边坝子玩耍的孩子看到蚂蚁排队取食、搬家,也有儿歌唱:“黄酥黄酥蚂蚁,请你家公婆吃点嘎嘎(指:肉),先来的吃瘦肉,后来的啃骨头。”免不了有小孩专门打死一只昆虫,引得蚂蚁来觅食。娃娃们一边玩耍,一边唱童谣,乐不可支。
旧时,民间集会是成都人生活中最热闹的大事件。比如逛花会,游锦江,坐船沿江到百花潭一带。这些民俗活动,也留在了传唱的童谣里。
“月亮弯弯像条船,合江亭边搭花船。花船宽,花船长,坐起花船喜洋洋!花船开,花船快,坐起花船好自在。顺南河,百花潭,去赶花会真好玩。走累碰到铁拐李,背起送回到家里!”
“藏猫猫,钻洞洞,走板板,过桥桥。一走走到城门洞,翻过坎坎赶花会。青羊宫,吃凉粉,嘴巴辣个红圈圈。三大炮,胀肚儿,回来买个风车车。”
老成都的童谣还有很多,小编就不一一列举啦。这些童谣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成都人的成长,成为他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如今成都已经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这些童谣不仅依然在成都百姓的口中传唱,还被赋予了更加生动的形象,比如被成都人称为“最萌宣传片”的《胖娃上成都》,就是用音乐动漫的形式对成都老童谣《胖娃胖嘟嘟》做出了新的诠释。
来源:成都社区教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