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甄嬛跟果郡王的所有片段(甄嬛被逼落胎那日)
文/张小暖
甄嬛终究没有保住腹中的胎儿。
甄嬛小产,果郡王救急
趁着皇后和皇上去甘露寺祈福的空子,华妃又开始在宫中为非作歹,且肆无忌惮。
华妃故意借甄嬛请安迟到为由,刁难她。正当烈日之时,让甄嬛跪在门口的石板上,背诵女则。
浣碧见情况不妙,赶紧去搬救兵。
果郡王冲进翊坤宫的时候,甄嬛已经晕了过去,地上流淌着好大一滩血迹。
按照规矩,果郡王是不能擅闯皇上的内宫,搞不好,就会引来杀身之祸。他大可遣人过去瞧看,可他还是在慌乱中焦急地抱起晕倒在地上的甄嬛前往碎玉轩。
就在这时,华妃呵斥道:果郡王,你不知道擅闯内宫可是死罪吗?
果郡王满眼愤恨地看着华妃:死罪与否,皇上自有定夺,本王擅闯内宫,是不忍看到皇兄龙裔有损。若他日如娘娘所言而获罪,本王也问心无愧。
光天化日之下,那么多嫔妃眼睛都瞧着,果郡王硬是抱着甄嬛离开了翊坤宫。
皇上本就多疑,果郡王是知道的。他自己平日里和皇上闲谈时,话语之间都是极其小心的,可当他听到浣碧说甄嬛有难时,却一时间乱了方寸,竟失去了平日里的谨慎,慌乱的闯入了内宫。
这让我想起了《知否》中,明兰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真心爱一个人,不是看他做了多少聪明事,而是看他做了多少傻事。
爱情有时候,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股傻气。
得知甄嬛腹中的孩子在华妃的刁钻行径之下,没能留住,皇上雷霆震怒。
甄嬛本以为,皇上会为自己做主,即便不能处死华妃,也会幽禁冷宫,毕竟她的孩子也是皇上的孩子。
可谁知,皇上最后不过是罢了华妃的封号,且禁足在翊坤宫,在无奈中草草了事,这让甄嬛难以接受。
皇上此般处理,确实是对甄嬛不公,可皇上却不得不顾及年羹尧的势力,这不仅仅是后宫的事儿,处理不好,就会牵扯到前朝动荡,皇上不得不趋利避害,两权相宜取其轻,只能让甄嬛受委屈了。
皇上不及果郡王年轻气盛,他经历过欺骗、背弃、以及各种权利相争的阴暗,正因如此,他的“关心则乱”,才更显得难能可贵。
或许甄嬛要的就是皇上那份“乱了方寸”的关怀,和“抛下所有”的爱怜。
可他是皇上,他怎么能乱呢?
早在甄嬛与果郡王第二次偶遇的时候,果郡王就提点过甄说: 小王冷眼旁观,发现贵人似乎有走入迷局之象,所以就多言一句。皇兄是一国之君,做有些事情也是无奈,还望贵人多体谅皇兄。帝王少有情爱,若有,也是见不得光,不被世人所接受的事情。
如果甄嬛早就认清这点,或许对皇帝就不会有那么多期许,期许越少,失望就越少。也不至于失去孩子后,对皇上懊恼到极其冷淡,而遭受了那么多欺辱和委屈。
就像《知否》中明兰所说:凡事不要太指望人,大家都有各自的难处,实在要指望也不能太多,太深。指望越多,难免会有些失望,失望一多,就生怨怼,怨怼一生,仇恨就起,这日子就难过了。
果郡王向皇上请罪,坦言自己只是不想看到皇上失去菀嫔之子而伤怀,所以才冒然闯入翊坤宫救人。
就在这时,皇上给果郡王看了年羹尧的请安折子,折子上提及到“华妃”是否安好。
接着,皇上又说:他若是朕的亲戚,懂得分寸,关心朕的家事也无可厚非;他若是臣子,那指手画脚就是藐视君上。
皇上的言外之意,是在借着年羹尧的折子,警示果郡王。如果你是朕的弟弟,要关心哥哥的事儿,无可厚非,前提是要懂分寸;如果你是朕的臣子,那么闯入内宫,去管朕的后妃,就是在挑衅朕。皇帝此言一出,其实就是在给果郡王递话“你是先臣子,还是先兄弟”?
果郡王当下便示意:皇兄和年大将军自然是先论君臣,再论姻亲。
由此可见,果郡王虽然救了甄嬛,可皇上未必领情,反而是觉得他手伸得太长,失了分寸,这样有损皇上的尊严。
所以,在帝王眼里,哪有不可一世的情爱,只有不可一世的尊严。
可见,果郡王情急之中救甄嬛,险些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可是有些爱,就是藏也藏不住。
生日之礼甄嬛确诊怀孕之后,皇上越发的高兴。将甄嬛的位份从贵人晋为嫔。
不仅如此,皇上还特别为甄嬛准备了一场生日宴。
皇上素来知道甄嬛不喜欢俗物,她喜欢特别的。皇上忙于朝政,抽不开身,故将此任务派给了果郡王,希望他能替自己给甄嬛办一场让她难忘的生日宴,最好能博她一笑。
果郡王欣然接受。
果郡王把这次替皇上给甄嬛办生日宴,全当成了自己给甄嬛准备的生日礼物。这是他乐意之至的事情,能为自己心爱的女人奉上一场别具一格的生日礼物,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果郡王为甄嬛准备的第一份礼物是漫天飘扬的、五彩斑斓的蝴蝶风筝。
当我看到这些风筝时,我就在想,或许在果郡王心里,他是特别希望甄嬛能像风筝那么自由,能够飞出这宫门深院,在朗朗天际去寻求自己的热爱。只有这样,他或许才有和甄嬛在一起的机会。
可转过头来看,和甄嬛一起牵线放风筝的人,却是皇上。多么讽刺啊,纵使甄嬛是天空中自由的风筝,可牵引这个风筝的人,终究是皇上,而不是他果郡王。
那些照不进现实的理想,只能是妄想罢了。或许,爱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态。
果郡王在此风景如画,佳人如斯的情境中,又为甄嬛献上了一曲“凤求凰”。“凤凰于飞,和鸣铿锵”,这首曲子是表达男女情意的,当甄嬛听到果郡王吹这首曲子时,吓得心惊胆战,她心里知道,果郡王有意于她,她怕果郡王在这此情此景中,漏出半点破绽,这于她、于果郡王而言,都是杀身之祸。
当下,甄嬛便含情脉脉地看着皇帝说:凤凰于飞,和鸣铿锵,夫妻和顺恩爱,这是世间所有女子的梦想。
其实,这首“凤求凰”又何尝不是果郡王对甄嬛的情意所表达。只可惜所爱之人,已是他人妇。他不敢奢求与甄嬛有所交集,但是内心的情愫聊表一二,也希望甄嬛能懂得。
所爱隔山海,可这山海,终究是不能平啊。
伴随着果郡王的曲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荷花,果郡王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引入了这一池的荷花,甄嬛生日之季,已是荷花逐渐凋零之际。
而这一池的荷花,是在果郡王奉命为甄嬛庆生时,早将种子撒在了御湖里,然后又费尽周折的引宫闱外的一湖温泉水进御湖,荷花才开了。
只因这荷花是他和甄嬛都极其喜爱之物。
只因意中人曾在自己面前说过“喜爱荷花的佛性”,他便深深地记在了心里,付出了行动。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真心对你好的人,都在细节里,人会说谎,但细节不会,爱是细节,不爱也是。
泛舟湖上
甄嬛阴差阳错误入果郡王的行船中。
在去看沈眉庄回来的路上,甄嬛为了躲避夜巡的士兵,躲进了假山后的行船上,却发现,船里竟然坐着果郡王。
果郡王为甄嬛解了围,驱走了士兵,并划船送甄嬛送碎玉轩。
甄嬛看到船上装满了荷花,便知果郡王是喜爱荷花之人。两人探讨起了关于“荷花”的寓意,果郡王说自己欣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而甄嬛却说:世人都赞誉荷花的清洁,我倒是更喜欢荷花的佛性,温和如慈母。
甄嬛一句“温和如慈母”,与果郡王通了心意。果郡王的生母舒太妃为了保全果郡王,以免他卷入争权夺位的凶险之中,甘愿出家,常伴青灯。
所以,果郡王每每提到自己的额娘,内心便多了几分柔软和无奈。
其实早在当初依梅园,果郡王取下树枝上甄嬛的剪纸画像时,就已经对甄嬛未见其人,先动其心了。
如今在阴差阳错之下,能和自己心仪的人泛舟湖上,对于果郡王而言,已是莫大的开心。果郡王难掩心中愉悦道:此情此景,竟让小王有与西施共乘泛舟太湖之感。
然而,甄嬛好像并没有因为果郡王把自己比作西施而开心,反而有几分不快。
果郡王以为甄嬛也和其他人一样,认为西施是亡国祸水。
在甄嬛眼里,西施只不过是一位悲情女子,她说:范蠡是西施的爱侣,却亲手将西施送去吴国为妃,何等薄情,纵然后来西施不计前嫌,与之泛舟太湖,想来也不复见当年的少女情怀了。
在甄嬛还没有“黑化”之前,她内心总是住着一个“小女子”,她期待“白首不相离”,更眷恋“耳鬓厮磨”,所以当大家都在咒骂西施亡国的时候,她的小小心思只是用来记恨范蠡了。
如果不能和爱侣长相厮守,泼天的荣华富贵又有何益?
甄嬛此番话,与果郡王的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他的情爱夙愿,不过也是“一人心,到白头”。可他的“一心人”却早已将心赋予他人,而她的“一心人”,却是这世间最不可能一心的人。
红尘夙愿,来去皆空。可我们依然逃不开爱情的靡靡之音,放不下枕边的前尘往事。
看到甄嬛如此地看待爱情,太深、太执、太理想化,果郡王不禁顿了顿正在划船的双手,陷入了沉思。
我想,那一刻,果郡王或许是在想:眼前这个女子想要的情爱,怕是要错付了。毕竟,自古帝王难有爱情。
或许,果郡王还会有些许遗憾,毕竟他想要一心人,而她也想要一心人,可他们终究无法相交。
作者:张小暖,愿你我在温暖而舒心的文字里相逢不晚,共同成长!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