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探析四库全书是文化浩劫)

《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年间,由朝廷主持编修的一部文化丛书,它将中国历代最重要的书籍三千四百六十多种、近八万卷收录其中,系统整理了中国古典文化。有人说,《四库全书》的编修,是“康乾盛世”的标志;但也有人说,《四库全书》的编修,是一场文化浩劫。近几年,有不少人开始倾向于后者的观点。他们说,清朝当局借着编修《四库全书》之机,从民间收缴、销毁了大量的古书,对于中华文化而言,这是灾难性的。小编不能说他们的观点完全错误,然而,对于《四库全书》这样一部洋洋巨著的编修,是否可以用“文化浩劫”来一言以蔽之呢?小编觉得是值得商榷的。

乾隆年间,清朝当局为了编修《四库全书》,大量征集民间人士收藏的历代古书,而在这个过程中,朝廷发现自己征集到的一些书籍中有明显的“反清”言论,或者记载明清易代之际,清朝军队杀害平民的内容。于是,朝廷将这部分书籍列为禁书,进行销毁。到底销毁了多少书籍呢?许多学者早就进行了考证。例如 龚书铎 教授认为,在编修《四库全书》期间,朝廷销毁书籍 2400 余种,遭到部分删改的书籍也有 400 余种;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一书则认为,上述毁书的数目应该是 3100 余种。这些数字真的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令人心痛。

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探析四库全书是文化浩劫)(1)

可是小编认为,要弄明白这些书籍被毁之后,对中华文化的破坏到底有多大,就必须弄清这些书籍到底是些什么书?对此,漆永祥 教授进行了考证,并在《从<全宋诗>的编纂看<四库全书>的文献价值》一文当中进行了详细说明 —— 清廷销毁的书,大多是明末清初之书,其他书籍甚少。这部分书籍被销毁,造成我们研究明末清初那段历史的时候存在诸多困难,损失严重;然而,其他领域、其他时代的书,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如此看来,我们也不宜对《四库全书》过度妖魔化。至于“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这个观点,似乎也不大准确,有些以偏概全的嫌疑了。

另一方面,既然乾隆皇帝编修《四库全书》时的思路,是“寓禁于征”,那我们就不难明白,“征”是他的首要目标,“禁”则是他的次要目标。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禁”,却不看看“征”。乾隆皇帝,以及作为《四库全书》总纂官的 纪晓岚,到底“征”到了什么?

纪晓岚 在回忆自己主持编修《四库全书》的这段经历时,写下了“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的诗句。他说自己在主持编修的过程中,读到了许多在人间无法见到的书。那么,这些“人间未见书”又是些什么书呢?

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探析四库全书是文化浩劫)(2)

梁启超 先生认为,与明朝对数学的荒废相比,清朝在数学方面是颇有建树的。那么,请允许小编从数学说起。小编要说的是,有一批价值很高的古代数学典籍,它们的全本在清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很难在社会上见到了,有的甚至被很多人认定为“失传”,著名的《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孙子算经》等,都是如此。直到乾隆年间,为了编修《四库全书》,朝廷一边整理前朝留下的《永乐大典》,一边向民间大量征集历代古书,上述“失传古书”终于被朝廷重新找到。于是,这些古书得以“复活”,又一次在知识分子中流传开来。

这便是“辑佚”,是一项可以使大量“失传古书”重见天日的工作。清朝正是“辑佚”最为繁荣的时期。喻春龙《清代辑佚研究》一书详尽阐述了清朝在辑佚方面的成就。该书提到,早在康熙年间,朝廷主持编修的《全唐诗》《古今图书集成》等书,便已经起到了辑佚的作用,而《四库全书》则是清朝在辑佚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四库全书》的积极意义不但在于其本身对古书的抢救,更在于它的编修成功,点燃了众多学者,乃至整个清朝学术界从事辑佚工作的热情,使得更多的失传古书得以复活。有清一代,到底复活了多少湮没、绝版的古书?《清代辑佚研究》给出的数字是“成千上万”。

书籍的最大功用,就是“文化传承”。如果我们写出了一部洋洋巨著,却将其锁在高楼深院,使外人无法读到它,那就不但不能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禁锢文化。明朝编修《永乐大典》,堪称盛世中的壮举。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永乐大典》编修完成之后,一直被锁在深宫,终明朝之世,广大知识分子根本没有机会读到它,其积极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而清朝编修《四库全书》时,对《永乐大典》进行了很有价值的利用,就以小编刚才提到的《九章算术》为例。凡是对中国古代数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九章算术》的重大价值。明朝当局编修的《永乐大典》中,明明收录了《九章算术》,但广大知识分子是读不到《永乐大典》的,甚至对《永乐大典》当中收录了哪些古书都一无所知。后来《九章算术》的刊本在民间流失严重,到了仅存残篇的程度,知识分子们也莫可奈何。直到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朝廷在《永乐大典》中重新找到了完整的《九章算术》,使该书的全本得以在民间复活,并且流传起来。

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探析四库全书是文化浩劫)(3)

在《四库全书》编修完成之后,清朝当局将其抄录了七部,收藏在全国各地的七个藏书阁中。这七个藏书阁,有三个向民间开放,供广大知识分子抄阅。所以与《永乐大典》相比,《四库全书》的文化传承作用更加显著,更加意义重大。它不是锁在深宫的,而是面向广大知识分子的,它收录书籍的卷数更是《永乐大典》的三倍多。我们在评价《四库全书》的编修者时,既要看到他们在编书期间销毁“违禁书籍”的行为,更要看到他们致力于文化传承、抢救古书的动机 —— 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评价,才能不偏不倚。

上述《九章算术》当然并非特例,它只是被《四库全书》复活的大量绝版古书之一。与它命运相似的,还有“二十四史”之一的《旧五代史》。明朝中后期,《旧五代史》便已在社会上绝版、湮没,而《四库全书》的编修,却令它重见天日了。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四库全书》,那么“二十四史”极其可能只剩下“二十三史”了。

刚才小编说过,《四库全书》的问世,点燃了众多学者,甚至整个清朝学术界对辑佚工作的热情。这其中,清朝官方学者的热情尤甚。例如 阮元 担任浙江巡抚时,就致力于搜集《四库全书》中未曾收录的古书,《四元玉鉴》《难经集注》《五行大义》等一大批早已宣告失传的古书,就是被他重新找到的。其中《四元玉鉴》的重新现身,使得明朝时失传的“四元术”得到恢复,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对中华文化的修复功不可没。

而在这样的辑佚热潮中,自然也少不了民间学者的身影。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使得多达几百种失传古书被复活。有清一代,复活的古书“成千上万”,堪称“康乾盛世”中的文化奇迹。而《四库全书》所起到的示范、带动作用,自然不可不提。

很多人只看到“汉唐盛世”中的文化繁荣,对于清朝的“康乾盛世”,则更多强调其文化专制,强调其对文化的禁锢,仿佛“康乾盛世”只表现在武力扩张领土、奠定中国近现代版图这一个方面,最多还有一点经济方面的成果,而已。小编详细阐述了清朝在抢救古书方面的辉煌成就,是要说:中今中外的任何一次“天下大治”,都不是单靠钱财和武力来实现的,“文化”才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如果文化不能繁荣,那么“天下大治”便不可能实现,钱财和武力的优势也会迅速丧失。而今,但愿我们可以用文化的繁荣,来缔造新的盛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