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米什么味道最好(曾经的宫廷贡米)
我国是水稻的发源地之一,至今已有7000 年左右的种植历史。水稻是世界上1/3 人口的主食。作为一个传统的农耕国度,尧舜时期“象耕鸟耘”的传说被历代文化大家解读为我国农耕文明起源的标志,这一景象在唐朝樊绰所著的《蛮书》中也有呈现,这本又被称作《云南志》的书里写道:象大如水牛,土俗养象以耕田。描述的就是遮放米生产种植的热闹场景。
遮放是位于云南德宏芒市(今潞西市)中缅边境的一个农业古镇,早在古南方丝绸之路时代自春城昆明沿今320国道西下至中缅边境,就有“下关风、龙陵雨,芒市谷子,遮放米”的风韵之说。这里是滇西伊洛佤底江水系龙江、芒市大河、南木冷河的汇集盆地,我国现存3个野生稻谷原种地之一。遮放贡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遮放允乌所产稻米清香怡人、口感软糯,色泽既白又润,做的米饭香甜可口,不软不硬,即使冷饭也不回生,它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
遮放优质稻米对环境依赖性较强,俗话说“十里不同天”,对优质稻米而言可改称为“十里不同地”。遮放的贡米,特别是顶尖的贡米只能在允午种植,离开这个区域,同样的种子种出来后味道就会有差别。因此,允午被傣家奉为谷神居住地。
遮放允午村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山间小盆地,与外界有十多公里的路程,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纯净,现代农作环境中少见的植物、生物随处可见,蠕动的虫子、丛生的杂草、游弋于小河中的土生小鱼等都保持着一份独特的自然味道。允午土壤条件优越,佐以山泉水灌溉,为极品贡米的生产创造了的天然生态条件。
允午地热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四周群山森林密布,坝边路旁凤尾竹成排成行,山岭野生动植物、南药品种繁多,每到雨季山风合着雨水将四山屯集在地面上的各种物质冲刷下来,给整个坝子覆上厚厚一层水稻生长元素。每到稻谷扬花季节,江河水流形成的阵阵清风轻拂原野,荡涤病邪虫害,整个坝子散发出万禾欢笑的清香 。当地农民秉承天地万物的灵性,靠这原生态的环境孕育着世世代代原生态的谷子,原生态的人。
“香松酥软、热不粘稠、冷不回生、营养丰富、食之不腻”是遮放贡米的特点,由于其原始的芳香可使任何美味佳肴失味,因此最好的食用方法就是单独品尝。因咀嚼间满口芬芳如谷神在舞,故又被称为“会跳舞的米”。
遮放米成名甚早,在1623 年,遮放米曾经和珠宝、大象被当地的土司进贡给明熹宗朱由校,因色泽白润如玉,米饭清香可口,粘而不稠,软滑适中而受到了明朝天启年间熹宗皇帝的喜爱,当即封遮放允午米为“贡米”,并赏多思潭在京游度3年。3年后,多思潭回到遮放,自此遮放允午米作为贡米每年从遮放千里迢迢运到京城,供皇帝享用,一直到了清朝末期(1912年),因战乱不断,遮放土司才停止了向朝廷进贡。
1956年周恩来总理品尝“遮放贡”米并了解产量后将其定位国务院接待外宾国宴用米,因遮放贡米稻杆高、生育期长、产量低,从1956年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遮放贡米只能满足上调中央的任务,遮放贡米在省内外名气颇大,德宏州内及德宏州附近的人多只闻其名,而很难品尝到。
经过多年的实验种植,目前德宏形成了数万种植农户及中小品牌配合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规模化集群发展,遮放米的种植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产业链条涉及酿酒、养殖等多个分支,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生产,贸、工、农一条龙经营。现在,大部分人都已经能能在市场上购买到遮放贡米,你有吃过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