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写的西游记的历史背景(怀才不遇的吴承恩)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至今还广为流传,津津乐道。而作者吴承恩,能做出这样的传世之作,也算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吴承恩是淮安人,祖籍安徽,是大明朝时期的边缘知识分子。在当时以官本位为主的中国,不为人所知。他经历了弘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个朝代,主要的活动时期还是在嘉靖和隆庆两个时期。他当时创作的《西游记》也是在对朝廷表示自己的不满。
吴承恩生活在商人家庭,而明朝的那个时期,商人的身份是很低下的,从小家境贫寒的他被寄予厚望。而吴承恩也确实 不负众望,聪颖国人,在当地还有小神童的称号。《淮安府志》中记载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及群书,为文下笔立成。吴承恩八岁的时候就得知府大人的赏识准许他去自己的书院里面读书,可见吴承恩小时候有多被欣赏。吴承恩还有过目不忘的技能,他不喜欢死记硬背八股文,却对神话魔鬼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三十岁左右的时候,他搜集的奇闻异事就已经很多了,这也为《西游记》打下了基础。
不想造化弄人,吴承恩直到五十岁才考上后补贡生,五十一岁才当上七品知县。本以为晚一点年龄大一点也没关系,只要可以施展抱负。可没想到吴承恩却在五十六四的时候被下调去做八品县丞去了,没两年又让人诬告结束了官场生涯。可能是他真的不懂为官之道,又或者他确实不是做官的料,也可能是当时朝廷真的是太过剥削和压迫。短短几年官场,他彻底厌倦了,辞官回了老家,卖文为生。
吴承恩有着和李白相似的怀才不遇,也有些许的自愈清高。有文采,也自命不凡,所以这些凡人凡事人情世故才不入他的眼。当然,吴承恩借《西游记》讽刺当时局面也不是什么暗喻了,这已经是得到大众的认可了。而《西游记》中对道士的形象多数描述不堪,并不是他对道家有什么偏见,而是对当时皇帝对道家痴迷成瘾,导致官场风气偏移。
《西游记》中又是处处见人情,观音菩萨三番五次饶恕孙悟空是人尽,妖王犯错无人惩罚又是人情……吴承恩好似也在讽刺官场上布满了人情往来,而许多事情坏也坏在人情上。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一直表述着自己被压迫,官官相护的这些“职场潜规则”等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