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和鲁迅为什么反目(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反目成仇)

这是一篇我在头条问答的解答,现在搬运到这里。

周作人和鲁迅为什么反目(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反目成仇)(1)

我在解答区看见有一个叫做@萨沙 的,拿周作人做过汉奸来影射鲁迅也“不是一个东西”。这位历史作者的逻辑真的很厉害,要是早生40年,绝对可以参加江姚班子。

他的厉害逻辑是——1,人以类聚,鲁迅的两个兄弟都是人渣,所以鲁迅也是。2,周作人是高级知识分子,不可能轻信谣言,所以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说的话靠谱。3,羽太信子除了喜欢摆谱乱花钱,没有什么违法乱纪行为,所以她说的话可信度很高。

真是厉害了,我的@萨沙 哥。和珅和中堂是一个大贪官,为什么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很好呢?高级知识分子就一定“神目如电”,那他们为什么不都去做神探呢?羽太信子的人品,您是亲眼看见过,还是从书本里面臆测的?

关于鲁迅和弟弟周作人失和的来龙去脉,我有必要在这里简单的叙述一遍。

鲁迅到北京工作之后,在八道湾购买了一套大房子,把母亲和弟弟都接了过来。鲁迅把最好的房间都给母亲和弟弟居住。之后,鲁迅和周作人合作完成了很多文艺上的工作,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种和睦的气氛仅仅持续了三年多。

1923年7月14日,鲁迅在日记中写道,他改在自己的房间吃饭。也就是说,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这天晚上,他不再与周作人一家共同进餐,而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吃饭。过了几天,19日的上午,周作人拿了一封信,一言不发地走进了鲁迅的房间,重重的放在桌上,转身就走。鲁迅拆开信件一看,里面写道,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那“自重”二字,刺痛了大哥鲁迅的心,让他感到屈辱和愤怒。鲁迅立即让佣人请周作人过来,要他当面说个清楚,但是周作人不做理睬。

8月2日,鲁迅和妻子朱安离开了这个家,搬迁到砖塔胡同61号居住。鲁迅后来向许广平解释道,我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赶出来的。

到了第二年,即1924年,又发生了一场冲突。6月11日,鲁迅回到八道湾的老宅,去取回他的那些书籍和古玩。不料周作人的夫人羽太信子突然冲出来,对鲁迅进行拉扯打骂,并且用电话将北大教授张凤举、章廷谦等人招来。依据鲁迅的回忆,羽太信子当着其他众多人的面,诉说了他的诸多罪状。其中有很多污言秽语。而周作人却站在旁边,帮妻子辱骂自己。最后,鲁迅的财产并没有被取出,他是被弟弟赶出来的。

许寿棠与周家兄弟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也是周作人的朋友。他在20世纪40年代写过一篇《亡友鲁迅印象记》。许寿棠这样说,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是有西医说的西斯底里症的。她对于鲁迅,外貌似乎恭顺,实则嫉妒。周作人则一贯的糊涂,听信妇人之言,不加体察。

在一些史料里面记载,羽太信子曾经当着北大两位教授的面,数落鲁迅的不是。大家可以逻辑分析一下,作为一个妇道人家,羽太信子会不会说这是由于鲁迅非礼她?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她也不可能这样做。

作为当时的在场人,张凤举和章廷谦说,鲁迅和周作人吵架,事情的起因可能是周作人的老婆造谣,说鲁迅调戏他。章廷谦说,周作人的老婆对我还说过,鲁迅在他们家的卧室窗下听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窗前种满了鲜花。

依据周建人回忆,当时鲁迅在八道湾的住宅家里住了很多人。家里有管家齐坤,还有王鹤照,以及烧饭司务,东洋车夫等打杂采购的男性仆人。还有李妈,小李妈等女仆。还有收拾房间,洗衣,照看孩子等女仆三四人。鲁迅的两个弟弟,共有五个孩子。加上一些来访的客人。常住人口,达到了30位。

而周作人夫妻的卧室,在房子的最后位置,相当于一个死胡同。如果想要去偷窥,就要避开过众多人的耳目,从整排的住满了很多人的房间穿过,然后溜到住宅的最里面的角落。这可是一个死胡同,万一被人撞见,连躲都没办法躲。

而且,如果要偷窥或者听窗,还要避开台阶下茂密的花丛,攀上很高的台阶。依据鲁迅纪念馆的房屋模型以及现场照片,可以清晰的看见,周作人住的屋子台基很高,高达四五个台阶。而他卧室的窗子前,种满了鲜花和其他植物。鲁迅真要攀上去做这种事情,其难度可想而知。

有很多的人证实,羽太信子是一个臆症患者,也就是妄想症,她本来就在精神方面有毛病。依据周建人的回忆,羽太信子的做派很大,挥金如土,她经常心血来潮,有时候饭菜烧好,突然想起要吃饺子,就把一桌的饭菜退回厨房。厨房里赶紧另包饺子。周作人和他的夫人出行都要打黄包车。有时候看见一套昂贵的家具,眼皮不眨一下就立即买了下来。

而鲁迅是一个挣钱养家的人,生活简朴。我们看他的照片,从来都是一袭长袍。我们看他的日记,连一元两元的小支出也要详细的进行记账。对于羽太信子的任意挥霍,鲁迅一定是深有不满,发生矛盾自然是不可避免。鲁迅因此与羽太信子发生矛盾,被鲁迅指责的这个女人由此嫉恨在心,向周作人煽风点火,最终造成兄弟二人失和。而后来鲁迅回家取用自家财产发生冲突,这其实就是因为他们为了争夺书籍和古器。兄弟二人都是嗜书如命的人,共同收集了大量的书籍古物,往往难分彼此。因为夺取这些东西,以至于发生冲突,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文/怀疑探索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