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

“和媒体中的‘大人物’不同,秦琦描绘的是我们生活里所佩服和不能小视的‘人物’。他、她和它们常常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的朋友和见闻,也像是日常俚语:‘那是个人物’。衡量‘人物’的标准,在秦琦这里可能是性格的硬朗,事情的稀少和有趣,行为的古怪和荒诞,也包含这个人的绝情的程度,酒量的大小,傲慢或是不退缩的姿态,某种过人的能力与品行。通俗解释,就是老百姓嘴里说的能人、狠人、怪人。”策展人崔灿灿这样形容秦琦笔下怪诞放逸、生香活色的一众主角。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1)

9 月 10 日下午,秦琦个展“人物”系列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启幕。展览由崔灿灿担任策展人,分为 4 个部分,展出包括秦琦最新创作在内的“人物”系列绘画作品 30 余件。

秦琦,1975年生于陕西,1999年进入鲁迅美院油画系,2002年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沈阳。作为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秦琦的画具有同时代艺术家的一些典型特征:以自我表达为核心,以自我经验为出发点,建立起一种融合现实性、想象性及虚构性的视觉表现体系。秦琦的独特不仅在于他多变的风格,更在于他在其中一直坚持并逐渐成熟的寓言性探索——逐渐放弃对现实事物的直接使用,而转入对事物中具有自我特征和典型性的一面进行捕捉。

以大尺幅、超写实的语言方式,将社会历史的叙事和多种图像碎片化地设置在不同的场景之下,呈现出混杂、曲折的语境。而在碎片化之间有着纪实与虚构、移植与混合的视觉修辞,构成了作品中荒诞不经的意味,由此产生了一种不可理喻迷局和悬疑,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想象空间。

此次展览分为“艺术家的故事”“三段插曲”“名人轶事”“历史风情画的密钥”四个篇章,在风格上酝酿了秦琦多年的变革——包括对各种艺术流派和题材的借用,浪漫主义的风景,历史民俗画的视角,现实主义的手法,立体主义、象征主义、装饰主义的语言。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2)

《两只老虎》,布面油画,180×120 cm,2022

展览以一张画廊女孩的人物画开篇,画中拉动的大提琴,为整个展厅奠定下充满韵律感和戏剧性的故事节奏,像是奏鸣曲的乐章,洋溢着人物和故事的欢快、幽默、悲喜、讽刺和梦想之间。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3)

《兴杰和他的静物画》,纸本油画,147×108 cm,2014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4)

《赵小佳》,布面油画,208×134 cm,2022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5)

《泉》,布面油画,220×135 cm,2021

《兴杰和他的静物画》将视角从人物拉回画室和画家的身份,拉回绘画,这些“人物画”是怎么创造的?人物如何转换成人物画,画中的故事和题材,形象和形式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赵小佳》揭示了人物画中的自我隐喻;《泉》虚构了生于30 年代的老画家靳尚谊和90后艺术家张季之间的故事,杜尚的“泉”成了双关语,在此之间两种艺术价值、观念,两种艺术家的“人设”,隔着几代人的巨大差异。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6)

《张玥的故事》,布面油画,190×250 cm,2018-2019

《张玥的故事》讲述了艺术家张玥的一段传奇经历,这段经历被秦琦描述成历史风情画里狩猎者和飞鹰、狮子之间的故事。两只袋鼠,两个艺术家(赵刚、陈文波)的冲突,秦琦以两种戏剧化的方式,组成了另一种相互补充的人物故事。这个单元中的作品,交待了秦琦人物画中戏剧和讽刺画的传统,像是连环画的叙事结构,又有着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它们指向关于人物画中的核心:如何塑造主角的形象,如何将显现隐藏在庸常故事中的“可能性”和“想象性”,变成扑朔迷离的艺术色彩。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7)

《诗人与画家1》,布面油画,80×110 cm,2020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8)

《星星》,布面油画,270×400 cm,2019

“星星画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源头之一,赵刚是最早的参与者,在作品《诗人与画家》中他像是一位先知,向诗人芒克讲述着美国和西方的故事。山洞中的两人,一个扮演掌握“巫术”和“知识”的启蒙者,一个扮演着部落里的听众,等待着一场西方文明的洗礼。而在另一张画作中,星星画会的一众成员,充当着丝绸之路中文明传播者,从遥远的西域而来,带来星星之火,带来西方的艺术。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9)

《曼谷的夏天(左)》,布面油画,230×400 cm,2019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10)

《曼谷的夏天(右)》,布面油画,230×400 cm,2019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11)

《向日葵》,布面油画,300×300 cm,2019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12)

《画》,布面油画,220×155 cm,2021

郑林作为一位知名而又重要的画廊主,在三幅画作扮演了三个角色。三种“人物角色”的设定,源于秦琦和这位画廊主交往时的听闻和感受。三张作品分别是在曼谷起家的“郑林”,在麦田里耕作的“郑林”,有着中国本土色彩的“郑林”。在巨幅作品《曼谷的夏天》中,这位画廊主在一个有着东南亚殖民地色彩的宴会上,与客人们在花环下杯酒交错,尽享夜晚的季风,华丽的晚宴和艺术;在另一张《画》里,画廊主变身一个中国传统式的人物,皮帽、花鸟画、砚台、瓷瓶,上一张浓郁的国际风情转化为本土民间美学的色彩。三种形象或许来自于秦琦的三种猜想,他一方面将人物的遭遇作为底色,另一方面又以戏剧化的方式进行虚构式的夸张,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手法,将故事、场景、形象和语言进行糅合,以彰显绘画自身的魅力。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13)

《讲故事的人》,布面油画,275×400 cm,2022

“历史风情画”系列是秦琦近几年创作中最显著的特征。在这些画作中,“纯正的油画”变成了一种民族风情,它是舶来品,当地画家通过对它的改造,以更贴切地记录当地风土人情的工具。“地域性”既消解了油画来自西方的膻味,又赋予它另一种土气,也因为这种土气,被正统西方油画视为一种“行”。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14)

观展现场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15)

观展现场

英国超写实人物画欣赏(他用颇具戏剧性的笔触)(16)

观展现场

策展人崔灿灿认为:“这组全新的人物系列,既是对绘画史,‘人物画’生产机制的思考,也是对日常故事、民俗题材、个人想象、艺术风格如何铸就人物画的语法的讨论。秦琦以轻松、幽默、尖刻的方式,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让观众在恍然大悟之后会心一笑,重新触发对‘人物画’这一古老命题的功能和价值的当代思考。”

南都记者 黄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