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对教育整顿的态度和认识(反思教育生态的一面镜子)

偶遇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在背乘法口诀四八三十二我问她:四八为什么等于三十二呀?她说:这是乘法口诀呀我追问:乘法口诀怎么来的呢?她说:是古人规定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自己对教育整顿的态度和认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自己对教育整顿的态度和认识(反思教育生态的一面镜子)

自己对教育整顿的态度和认识

偶遇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在背乘法口诀四八三十二。我问她:四八为什么等于三十二呀?她说:这是乘法口诀呀!我追问:乘法口诀怎么来的呢?她说:是古人规定的。

这回答十分经典!

为什么经典?因为它暴露出小学生学习的普遍样态,极具代表性。

我们的学生习惯于记住知识和运用知识,对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度迷恋,而对知识的来历和发生原理反而不去深究,或选择性忽视,甚至成为盲区,最后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成为知识的占有者、保管者和迷信者,而不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生产者。我们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多,但我们创造知识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我们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但对知识的发生原理和生成过程反而重视不够。我们掌握的是有限的僵尸知识,而深度学习和根性知识却十分稀缺。

比如乘法口诀,如果我们知道乘法的原理,那么背熟全套乘法口诀其实并无必要,我们只要记住部分已经足够,因为其它口诀完全可以推导出来。

严格说来,在前智能时代,背熟乘法口诀确能提升运算技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在智能时代,计算机器业已普及,收银员已不需要算术,顾客甚至可以通过智能机器完成自助支付。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时代,完备知识和计算技能的重要性已经大打折扣,而人的自主意识、自信品格、创意能力、合作精神越发显得重要。

如果双基学习、应试追求挤压了这些更重要的品质,那么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正在干舍本逐末的傻事呢?

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这个小学生这样解释:四八就是4个8相加,即16加16,所以等于32。那就表明该生弄清了乘法的原理,发生的是意义学习而非机械学习。而意义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事实上,这个小学生的母亲曾经讲过乘法的含义,不过举的例子是2×3,现在换为4×8,就懵圈了。这表明对乘法的学习还没有内化成自己的观念,也就不会举一反三。也表明教师教学的浮浅和低效。

但这种回答并非最佳。最佳的回答是什么呢?

最佳的回答是:乘法口诀是我发明的!

我们设想一下,数学老师讲清了乘法的含义和乘法口诀的发生原理,就可以引导学生重新发现乘法口诀,如果分组探索,一节课已经足够。学生自主发现和机械背诵,这中间的差别形同天壤!

什么时候,我们的学生可以自豪地宣称:是我发明了乘法口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