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了解三国(在这里读懂三国)

三分钟了解三国(在这里读懂三国)(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是一番乱世纷争的惨况;

这是一幕动人心魄的镜头;

……

依稀是:大江东去,气象雄浑;英雄豪杰,风骚各领;鼎立三国,逐鹿中原。俨然一幅三国图。

看三国,不惟气势雄浑,波澜壮阔。更因有着各式风骚各领的风云人物跃然纸上。

三分钟了解三国(在这里读懂三国)(2)

爱哭的刘备

东汉末年,汉室垂危,群雄竞起,董卓悖乱造逆,身死人手;曹操攻克袁绍,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占据江东,居地为王,而益州刘璋暗弱,鲁钝昏庸,懦弱无能。天下之势,大有群雄割据,汉室倾覆之险。刘备出身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仁义宽厚,总揽英雄,思贤若渴,意欲兴复汉室,奈身微言轻,势力单薄,因身无所有,而常寄人篱下,奔走漂泊。

陈寿在《三国志》云:“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事,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但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可谓志大才疏,虽然他 “不甚乐读书”却“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于是乎,便有“年少争附之。”

“有的人像一颗珍珠,有的人不是珍珠,所以不能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但他是一条线,能把那些晶莹璀璨的珍珠一个个串起来,做出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来。”也许这就是刘备,他不是珍珠,虽胸怀大志,但无甚奇能,可他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将孔明、关、张、赵、马、黄等文臣武将这些一个个璀璨珍珠串起来,吸引在自己身边,终于在西蜀建朝立国,并兴盛一时,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一语中的,他以寄人篱下韬光养晦的胸术和屡败屡战坚忍不拔的意志汇聚天下英才并依靠他们逐渐自立门户建立起蜀汉基业,使三分天下有其一,最终魏、蜀、吴三国鼎立。他的人生充满坎坷,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四处漂泊,屡遭失败打击,但他“折而不挠”始终坚守信念,不气馁,不轻言失败,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始终以一个顽强的斗士形象默默的与失败和不平现实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

他不是一个强者,但也绝非弱者,他是一个顽强、坚忍不拔的勇者,半生时间都在与失败命运进行着无畏、不懈的斗争,终于他胜利了,他以自己的顽强意志和不懈的战斗力使自己从一个寄人篱下,身无所有,常四处漂泊的穷困之士变成了“终不为下者”的蜀汉开国之主,并以自己的兴盛与实力与江南东吴、北方曹魏进行着长时期的对峙,成鼎足之势。

然而,似乎他最为不该的就是逞血气之勇为关、张之死报仇心切,不听劝阻,一意孤行,而亲率三军,讨伐东吴,致使“火烧连营七百里”,成猇亭遗恨。不仅报仇未果,反惨遭大败,结果愤恨交加,从此一病不起,蜀汉政权也元气大伤,一落千丈。

我们无限感慨着刘备“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巨大失误及由此给新建不久的蜀汉政权带来的莫大、无谓损失,也让后人每每不对此生发巨大、无限遗憾,然而,斯事已矣,这也并不影响着人们对他的留念与敬仰:其宅心仁厚,信义著于四海;桃园三结义,千古传颂;三顾茅庐,流传千古;更有甚者,他的永安托孤,更是将他的胸襟和至诚无私展示的淋漓尽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是何等让人肃然起敬的千古壮举,又是多么大公无私的传奇典范,千百年来所未有之奇。一个开国君主为了“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而肯将自己一手开创的江山基业拱手让给自己的臣子而“心神无贰”,这不能不说是千古美谈。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又是多么壮丽的义举!诚可谓陈寿说的——“古今之盛轨也。”

三分钟了解三国(在这里读懂三国)(3)

=傲视天下的曹操

我们素看不惯曹操,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犯上作乱;又以丞相自立,大权独揽;且屡屡目中无人,横征四方。但是,这个充满霸气、果绝、勇武的枭雄阿瞒“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是个英雄,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既然他确是一个英雄,自然就有其作为英雄的过人之处。

他渴仰贤才,广纳善良,并以其豁达大度豪爽不羁的慷慨雄姿怀四海而纳天下英才豪杰,让自己身边谋士如云,干将如雨,文如荀攸、荀彧、郭嘉、贾诩、程昱、刘晔、蒋济、司马懿;武有张辽、曹仁、徐晃、乐进、典韦、曹真、张颌、许褚、曹洪、夏侯谆、夏侯渊、李典、于禁、文聘……。这些都是三国之时优秀杰出百里挑一的文武之才,他能俱将其吸纳在自己身边,我们就不能不感叹他有招纳天下英才的巨大人格魅力。

他的《短歌行》亦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从他的诗中我们也能看出他内心世界中表现出对人才渴望的巨大心声。一个人主,如果能对人才表示出巨大的渴望、仰慕及招纳之意,我们就大可认为他是一个明主,至少是一个明主,因为他懂得仰慕人才,尊重人才,并爱惜人才,更知道人才有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不可低估的巨大力量,没了人才,谈何建功立业,又说什么光辉业绩云云。

我们不可不佩服他的满腹韬略,一腔良谋。他以乱世豪雄,“运筹演谋,鞭挞宇内”的能力与气慨时时做出常人难及的事业。

遇事审慎,临危不乱,多有决绝之举。《魏书》载,初平元春正月,袁绍等官员连兵讨伐董卓,曹操在丹阳亦招幕四千兵丁参战,但到龙亢发生兵变,叛卒火烧曹操帐篷。仓促之间,他沉毅冷静,敏锐决断,手持利刃奋杀数十人,镇定了局势。故事虽小,但说明其勇武、果敢已然足够;官渡之战,他力排众议,亲率精兵,奔袭乌巢,在劫寨战斗激烈之时,袁绍援兵掩至,形势突变,胜败只在一念之间,其部下慌乱,急言分兵抵挡,他勃然大怒,厉言喝道:“贼在背后,乃白!”意思是敌人到了背后再说。由于他意志坚定,身先士卒,“不前则亡”的信念昭示部众,故全军死心拼战,以一当十,终将乌巢攻破,为消灭袁绍奠定了基础。

倘他乍见敌人援兵掩至,悚然无主而分兵以对,那战斗结局恐也不是他攻克袁绍,恰则是他被袁绍所灭,那么历史也非现今历史而必将重演,而自称英雄的他也不过是不自量力空然怡笑大方罢了!

胸襟博大,乐观宏达,且多在危难之中见精神。他人生当中多有大笑场景,征战拼杀无论胜败结果如何,皆始终不为表象所动,胜不骄,败不馁,显示他勇武气质这一大鲜明特色:征乌桓迷走沙漠,生死攸关,唯他能想出使将士望梅止渴而战胜自我脱离险境的妙策,这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也正是玉成一世英雄的他自身所怀有的重要根基;赤壁大战,他惨败,但狼奔豕突之中仍能不失统帅风范,笑指江山,畅言地利;至于濮阳之战吕布以戟击其盔而厉问之:“曹操何在?”他以袖掩面而答:“前面骑黄马者是也。”;再后来被马超紧追不舍中弃袍割髯的举止也是一般人所临危而不能的……。这些死在眼前,他仍能不怯不乱,想出办法脱险而去,其中所含有的不惟乐观宏达,亦有幽默、诙谐的道行,真是一个说不尽的阿瞒,说不尽的曹孟德!

“大重之举果绝,险危之行无惧,风云诡谲,笑谈其间。”也真是“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曹操不愧是个英雄!

但他同时又性格复杂,性情多疑,这又使他在许多关键场合因为多疑而屡屡失去良机:火烧赤壁前的连环计,多疑使他杀了自己最会操练水兵的将领蔡瑁、张允;赤壁兵败走华容,多疑使他在逃跑的路上,不走大路,看见小路方向有烟火,偏往小路走,结果诸葛亮料他性情多疑,必走此路,故埋伏兵马在此,等他中计,瓮中捉鳖;长阪桥,多疑使他三十万大军被张飞吓退逃亡,他也回马便走……。因为多疑,有多少机会被他猜疑之下,空留余恨,就连自己的死,也因头风,讳疾忌医,杀死华佗,结果不治。

尽管他的善变多疑让他屡屡受挫,甚至功败垂成,但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法抹杀他的盖世雄才和雄韬伟略,正如陈寿《三国志》云:“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官方授材,各因其器……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分钟了解三国(在这里读懂三国)(4)

悲壮的孔明

成都武侯祠联云:

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河南南阳武侯祠对联说: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的《八阵图》诗云: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诸葛亮,千百年来智慧的化身,世人的楷模,被人们争相顶礼膜拜又敬仰不已的千年奇才,在大浪淘沙英才争流的古今岁月中他依然以那英伟、高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而又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形象始终占领着人们钦佩、敬仰的心中圣地。在人们看来,他那英姿飒爽,俊才盖世,仙风道骨,多才多智的风貌与形象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怀念与缅怀,而成了一种文化,一种被人们顶礼膜拜的智慧化身,一种被视为仙人文曲星下凡的全然代表。

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代表,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之神。在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人不少,但像他这样集智慧与人格于一身的,可谓绝无仅有。而且,他所张扬、实践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也始终为历代所推崇备致。

他有着完美的人格,高尚的节操,崇高的风范。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早年隐居隆中,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关心时势,且每自比管仲、乐毅,有担大任、致高远的远大抱负。但他又绝非醉心于功名利禄、汲汲于荣华仕进的凡夫俗子。当时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友石广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但他却不为所动;其兄诸葛瑾在东吴颇得重用,他也毅然不去投靠。恰是到了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打动了他,他才步出草庐,一匡天下。

他在著名的《戒子书》中,如此谆谆告诫子嗣:“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写照。

尽瘁国事,忠心辅政。他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对他极是信任,故临死托孤于他,并至诚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不仅没有,反而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的殚思竭虑,以致于“亲理细事,汗流终日”,事无巨细,事必亲躬,以至于以身殉职,病死军中,年仅五十四岁。

他辅佑后主,其实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后主并不感其威胁,群臣并不感其僭越。斯倘非心底无私,国而忘家,又焉能如此!

任人唯贤,清正廉明。出征前写给刘禅的《出师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金玉良言,并至今让后人振聋发聩,他如此进谏后主,其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堪称典范:托志忠雅的蒋琬,清廉有才的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都得到他的重用和培养,而且在他死后,这几人皆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注;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且慌报军情,他废其为平民,但对其子仍加以信任,并促使他劝父改过自新,由是李严不仅不抱怨,反而心怀感激,诸葛亮去世,他也因悲痛发病而死。他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晓之对情,能服人心如此,实在不易!在廉洁上,他亦堪称典范,他曾上书后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书曰:“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他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实在是令人肃然、敬重。 

坚韧一心,竭尽人谋。他有着“匡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理想,并自始至终兢兢业业的为此任劳任怨,从而一统天下,报效刘主,然而:三国中,曹魏之势强大,其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吴蜀二国总和犹多,而蜀国则最弱。他深知此节,故而“与其坐而待亡,孰若伐之”(《 后出师表》),毅然挑战极限,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发愤图强,以“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气概,“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虽然终劳而无功,但这份英雄壮举也不可谓不让人万般敬重,这虽然是他的悲剧,但也是他的伟大,这种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后人谁不感慨而系之。

千百年来,最让后人感慨不已的就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兢兢业业“夙夜忧叹”的巨大牺牲和奉献精神,他以一个历史罕见的治世奇才衷心辅佐愚昧无知而又扶不起的阿斗——后主刘禅然而丝毫不存贰心,刘备托孤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他没有,他以“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至诚至忠精心辅佐刘禅,始终不断的为蜀汉大业尽职尽责,衷心不渝,直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可谓用心良苦,呕心沥血。

清康熙帝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我们提起、听到这八个字,除了心中油然而生的想起这位诸葛丞相的半世操劳及由此心中自然而然而生发的无限感慨,更多的,我们已经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将这几个字的精神深深的烙上了一个人的名字——诸葛亮。亦且,这寥寥八字,又给后人留下多少惆怅难眠、扼腕叹息的心中感慨呢?

三股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吟的又何尝不是?三顾茅庐出山辅佐;联吴抗曹三国鼎立;励精图治富蜀强国……。这些谋之艰难、来之不易的功劳业绩在历史的丹书中流传千古,见证着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弘毅忠壮,忘身忧国”的诸葛丞相的半世操劳呕心沥血和治世奇才。然而,不知是成事在天,抑或是造化弄人,这位千年罕见旷世难逢的孔明丞相六出岐山却无功而返,等其总结出先前诸般教训雷厉风行屯兵于野准备与劲敌司马懿展开一段旷日持久力持到底的攻坚战而让司马氏大为惊骇时却因操劳过重,积劳成疾,最终巨星陨落,病逝五丈原,汉室未复而与世长辞,一代奇才告别人间,留下三国史上的千古一恨。

在他的《前出师表》中,结尾处这么写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他写的感人,我们读的也屡屡心动。他,最终是带着未曾实现的汉室大业遗憾的“远离”了,但我们每每读起他那“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出师表》,联想到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比艰苦、烦劳,又何尝不是抱着时时的遗憾和惋惜?

他最终是走了,走的是那么匆忙,那么大志未酬,然而,这位为了蜀汉半世操劳呕心沥血的诸葛丞相也是该好好安歇了!

三分钟了解三国(在这里读懂三国)(5)

傲气的关羽

历代统治者皆将其作为“忠义”的化身,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享之极高,由“侯”而“王”,旋而进“帝”,最后被尊为“武圣人”;唐建中三年,又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宋代后,带“武圣”桂冠,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先“忠惠公”,再“崇宁真君”,又“昭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元时,文宗封他“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代,神宗封之“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将关庙长格“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清代皇帝又标榜其为“万世人极”,封之“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在北京修建关帝庙,并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其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文圣孔庙。仅清代一朝,北京一地,关庙就116座。而且,有些关庙的建筑规模也远远超过了孔子的文庙。

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他是一种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诚信忠义之身。

《三国演义》说: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他身高九尺,长髯飘拂,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坐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俊武不凡,威风凛凛,显得一副英武绝伦的形象。

他是个大英雄、伟丈夫,义薄云天,虎胆豪情,千年百载,倾倒多少豪杰!

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大战黄忠;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这些事迹,无不尽情彰显了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的关羽形象,他是个千百年来绝伦逸群之士,忠君侍主,矢志不移,神威无敌,有勇有谋,匡扶汉室江山,亦是战功卓绝。

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无奈之下归降曹操时,他依然对刘备忠贞不二,曹操赞赏其为人、才俊,拜其为偏将军,礼遇甚厚,却觉察其心神不定,无久留之意,便派张辽“试以情问之”,他叹息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遂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寻兄。这份忠义双全,义薄云天,有情有义,千百年来,让多少人仰慕不已。

至于刮骨疗毒,更是显得他气概不凡,尽人皆知。他曾被乱箭射中,穿透左臂,后虽伤口愈合,但至阴雨之天,骨头生疼。大夫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他伸臂让其切开伤口,虽“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三国演义》对此描写的更是精彩:“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何等英勇气概!

他无疑是千百年来绝伦逸群之士,脱俗神勇,义胆豪杰,人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其“报效曹公”,更有“国士之风”。然他“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刚而自矜,以短取败。”最终大意失荆州,兵败走麦城,全军覆没,又不可不谓是令人遗憾之处。

三分钟了解三国(在这里读懂三国)(6)

粗犷的张飞

张飞,猛将也!虽生性粗犷,却胆大心细;有勇亦不乏有谋。听其名,就让人联想到他那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凶猛骁悍虎目圆睁连带一张络腮须的脸的勇猛形象,正如书中所云:“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不折不扣的一员熊虎悍将。

张飞是刚猛的,与关羽“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俱有独当一面统领一方的将帅之才。虽粗犷,却亦可爱,长坂桥一声大喝,吓破敌胆翻身落马,令曹军不战自退回马而逃,留下历史上那燕人张翼德横刀立马“不战而屈人之兵”仰面哈哈的智退敌军的光辉形象。

《三国》中的张飞与《水浒》中的李逵,二人似有相似可比之处,二人俱对“哥哥”忠心无比,但又俱皆生性火暴风风火火声如洪钟,但较李逵,张飞少了一些放浪不羁和粗鲁莽夫之气而多了一份身为将帅的胆略威风。

也许因为其性暴刚烈风风火火打起仗来凌厉刚猛万夫不当,这才造就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万人之敌千年虎将——猛张飞,张飞这个名字,就让人觉得有一股不凡的气势,未见其人,先听其名,就觉得会是一个神威莫敌威风凛凛极具煞气充满刚猛之气的传奇悍将。事实也正如此,在三国中,他当之无愧的是一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刘备身前有着独当一面之能的助手之一。

然而,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因为性暴刚烈,煞气凌人,对兵士“暴而无恩”,动辄醉酒之后辱骂痛打,终招致日后不测之祸,确乎一大憾事。

他与关羽一样,俱乃“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他“义释严颜”, 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他“暴而无恩”,俱“以短取败”,也是“理数之常”,诚为撼也!

三分钟了解三国(在这里读懂三国)(7)

楷模赵云

赵云可谓是赤胆忠心,三国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赵云,其一生无败,每战必克,可谓常胜将军(除在箕谷略失小利)。长坂坡上救阿斗,有万夫不当之勇;蜀国错误伐吴之际,直谏刘备,有胆有识;靠“空城计”胆大心细退曹兵,谋略过人(史载:“云入营,更开大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在三国那个战将如云,人才辈出,大浪淘沙的严酷环境下能做到常胜是何等的不容易。

他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又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孤身救阿斗,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连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因其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妄动;汉水救黄忠,又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他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就是到了七十几岁时仍“廉颇不老”,为蜀军前锋,在阵前力斩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韩德一门五将。

他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几进几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溃不成军,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他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他又跟随丞相诸葛亮北伐,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他英武潇洒,武力超群,不折不扣的可谓一位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是胆”,同时,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之一。

他功绩卓著,有勇有谋,而且善始善终。除了关羽和张飞,在刘备的老班底中,最为重要的当属他。他做事审慎,敢于直言,勇猛无比,又深富责任心,而且在众多的将领中,与诸葛亮配合最好,同时结局也最好的,也是他。

三分钟了解三国(在这里读懂三国)(8)

儒雅帅气的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英俊潇洒、脱俗不凡、风度翩翩、从容娴雅的周瑜不愧是不折不扣的一名儒将,雅致、脱俗、自信、豪迈,运筹帷幄,驾驭三军而有将帅之才,

他胸襟广阔,气度宽宏,非《三国演义》中一个嫉贤妒能、小肚鸡肠的心胸狭窄之人。因为其心胸开阔,雅量高致,故《三国志》陈寿曰:“性度恢廓”。老将程普也曾因周瑜年轻,且地位高于自己,心中不服,对其多次当面侮辱,周瑜皆不与其计较,最后程普被其才华、品德折服,感慨说道:“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二人并成为好友。

周瑜,他有德、有才、有风度、有朝气,可谓三国之时一位完美的英才。

首先,他的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而众将诚服。 光此三点,就足够说明他有着高尚的德操,这样一位有德之人当然能博得众人的敬仰

其次,他的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建业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是万众瞩目。故而,“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皆为时人对他的才智的高度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人还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可见他的才是无庸置疑众人公认的。

他的风度,他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致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歌谣流传,非比那些粗莽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多少人心驰神往了。 而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亦有云:“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种在赤壁战中指挥若定、气定神闲、从容娴雅、气度超群的风度的确是见证着一个风度翩翩的小周郎周瑜。

最后,他的朝气,表现为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谦逊有礼,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则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他和刘备于赤壁战前相会时,刘备说兵力太少,他却以“此自足用”“操自寻死尔”这样的回答自信无虞的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势。而且,他的谋略也无不透出一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最令人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他的豪迈与关羽之流的狂傲有着本质区别,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也才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轻佻、嗜杀,他却是从容娴雅,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与诸葛亮的结合,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在他身上给显现结合出来了。

翻开正史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所谓英雄——“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刘劭《人物志》),再加上一条道德高尚。他,周瑜,真正可谓是一个有德、有才、有风度、又有朝气的人。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如果说他称不上完美,那又有何人能称得上完美?用一句话形容他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他人如其名,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

三分钟了解三国(在这里读懂三国)(9)

曹操羡慕的孙权

在三国霸主曹、刘、孙中,孙权无疑是最幸运的:曹操南征北战,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才从一无所有发展到最终拥有半壁江山;刘备亦是颠沛流离吃尽苦头,终于偏霸一方。孙权则不然,他没有刀枪火海般的艰难创业经历,而是幸运无已的当年纪轻轻之时便从父兄手中承袭了大好江南基业。但不可不承认,他有才,正像孙策临终时对他说的:“举江东之家,决机于两阵之间,举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比如卿。”

这就足以证明了他的才干所言非虚,自然,他是个承接父兄基业,保江东之家的适宜主子。

在魏蜀吴三国之主中,他看起来屡屡似有举棋不定,是个优柔寡断、没有主见,缺乏乾纲独断、庙谟独运的人,也许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将韬光养晦,机宜权变在乱世风云的岁月动荡中演绎的淋漓尽致。其年未弱冠而有江南,执政五十余年,期间善度大局,策略灵活。或降操,或联刘,一切皆随时局而变,深谙列国竞争之妙,终成一方霸业,并最终使吴国在三国中存立的时间长于蜀汉,可谓是最善于运用权谋和灵活性的政治家之一,《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说:“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其制国有术,致使曹操也不无感慨的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他得有一方天下,在父兄的基业上发展起来。孙策遇刺身亡,年仅十九岁的他肩负重担,处事不惊,着手稳定局势,以其可资之才,得众人辅之,继位即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拜周瑜、程普、吕范……为将帅,广招俊秀,聘求天下名士,一时间俊杰纷纷来附,政局逐渐稳定。

任事之初,他继承兄长遗志,先着手解决山越、反叛问题,并三次出兵攻打黄祖以报世仇,不几年,西征刘表,开疆拓土,将势力伸入荆州,为日后夺取荆州奠定基础;后曹操大兵南下,他听从鲁肃、周瑜等人建议,联刘抗曹,取得赤壁之胜,抑制了曹操进军江南以图统一全国的步伐,确保了东吴的独立。

其鼎立一方,除了归功于灵活的政治谋略,还善于用人,并不拘一格,不分亲疏,用人不疑。吕蒙原是一名小校,但其治军有方,军卒步伐整齐、精神振奋,便破格提拔,后吕蒙英勇善战,曾打败关羽,夺取荆州;公元221年,刘备举倾国之兵进攻东吴,他派诸葛瑾前去讲和,张昭以诸葛瑾乃诸葛亮兄长,必一去不返,他却自信的说:“孤与子瑜可谓神交,孤不负子瑜,子瑜必不负孤。”果然,诸葛瑾公私分明, 不久便回吴复命;陆逊本是一介书生,未有战功,孙刘大军开战,经吕蒙推荐,孙权赋其以大权,大胆提拔,果然陆逊不负所托,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正是孙权的知人善任,破格用人,使得他所治理的孙吴政权生机勃勃。

然晚年,“年老志衰,谗臣在侧,废嫡立庶,以妾为妻,可谓多凉德矣”。历史表明,孙权贬杀皇子,诛杀名臣爱将,使得东吴国基不稳,边场失利。尽管先明后暗,但他年未弱冠即践履政坛,以江东六郡为依托,开拓进取,雄踞江南,经历风雨数十年,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干,不愧有一代英雄之称。

三分钟了解三国(在这里读懂三国)(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尽管三国时代早已离去千载,但那风云变幻的三国岁月总让人禁不住对当时那有着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充满无限思索、惋惜和感慨。如果关羽不中吕蒙和陆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在白衣渡江之下,败走麦城;如果刘备不是一气之下,意气用事讨伐孙吴,致火烧连营七百里,猇亭遗恨;如果诸葛亮不是无力回天病逝五丈原;如果……那历史不知将作何改写,也不会有那许多给后人留下千古遗憾的历史憾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尽管过去一切的风云琐事都化做轻烟一缕,随风而去,但那一个个在历史上曾叱咤风云鲜活丰满的人物永远都让后人缅怀不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