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地点(晋察冀根据地大事记)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决定:以保属特委为基础,成立中共平汉省委,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地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地点(晋察冀根据地大事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地点

1937年

5月,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决定:以保属特委为基础,成立中共平汉省委。

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军突破国军防线,通过浦路和平汉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和子牙河、滏阳河长驱直下。国军全线败退。

7月初,冀中各县成立支应局,替驻军筹办给养事。

8月初,孟庆山作为党中央特派员,只身赴河北冀中,开辟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

9月,中共保南特委成立。机关驻河北省深县(现深州市)马官屯村。吴建民为书记。

9月14日,日军突破我永定河防线,向保定进攻。所到之处,烧杀淫掳,无恶不作。

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袭击日军,取得大胜。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地说。

10月,中共深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成立,杨怡然为书记。

10月10日,担任掩护国民党军53军向南撤退的691团(缺二营)在石家庄东南的梅花镇(属藁城县)四德村一线,阻击南进日军。给敌人以重伤。后转到大马村集结。

10月12日,日军血洗梅花镇,被杀群众达1158人,其中42户被杀绝。

10月13日,691团到达晋县北的小樵镇(2000户人家),改编691团为人民自卫军,脱离国民党军。司令员吕正操,政治部主任李晓初。共编成三个总队。由赵承金、于权伸和沙克分别任总队长。之后,分兵两路北上。

10月16日拂晓,人民自卫军一路进驻深泽县城。成立抗日政权县委会,扩编部队。是时,深县地下党员杨铁城(化名吴铁城)到达深泽,担任深泽县政指导员。

10月23日,人民自卫军到达安国和安平一带。保属特委负责人侯玉田、刘亦君迎接。

10月29日,人民自卫军到达博野县。会见博野军司令张仲翰。

10月31日,人民自卫军到达蠡县。时,地方党已经成立各界救国会、建立抗日武装。

11月2日,人民自卫军兵临高阳城下。全歼盘踞在此的原伪冀东保安队殷松山部队。

11月7日,晋察冀(察,察哈尔,今分属内蒙古、河北)军区在山西五台山地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辖4个军分区。

11月上旬,晋察冀军区派孙志远到达人民自卫军,建立和领导人民自卫军政治部。

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康生从苏回国,正式“坐实”中国托派“汉奸”罪名。

11月,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于山西王快镇(后移至五台山)开学。校长为孙毅。杨铁城参加了学习。3月月末第一期毕业。

11月18日,晋察冀军区机关移驻河北省阜平县。

12月4日,王明在《解放》第26期发表《日寇侵略的新阶段与中国斗争的新时期》,称日寇侦探机关“必然更加设法安排自己的侦探、奸细、破坏者、凶手和暗害者等到共产党的队伍中来”。不久,康生捏造了大量骇人听闻的事实,在《解放》杂志第29期、第30期上发表题为《铲除日寇侦探民族公敌的托洛茨基匪徒》的长文,这些构成了所谓“托派”问题的理论与舆论背景,造成各根据地实行“肃托”,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大冤案。

12月12日,人民自卫军主力,奉晋察冀军区命令,到平汉路西进行短期整训。途中袭击了定县城、新乐和塞西店车站。

12月15日,人民自卫军到达山西王快,在晋察冀三分区参观受训。不久,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吕正操,政治部主任孙志远到达阜平,见过聂荣瑧。

12月,晋察冀边区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为主任、胡仁奎为副主任、委员有聂荣瑧、刘奠基、张苏、李介庸、娄凝先、孙志远、吕正操。

12月,晋察冀军区各分区部队整编为支队,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第3军分区兼第4支队,第4军分区兼第3支队,加上县、区游击队,约1.5万人。

12月,晋察冀军区政工会议召开。吕正操、孙志远参加。聂荣瑧划定冀中地区。

是年冬,冀中各县成立半政权性质的总动员委员会,代替原支应局的工作。

1938年

1月,中共保属省委指示孟庆山,收编地方杂色武装,编成了“十三路”大军。成立河北游击军司令部,孟庆山任司令员,侯平任政治部主任。司令部自高阳移至肃宁。

1月,河间城南一带回族人马仲三拉起一支队伍。河北军游击军司令孟庆山率部进驻河间城,将上述这队伍改编为游击军第十三团,并以回族战士组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马仲三任队长。

1月,为了阻挡敌人行动,便于我军攻城。冀中军民开始了破路、拆城、挖交通沟的改造平原运动。到1938年底基本完成。破坏了敌人修建各种交通控制我军民的目的。其中,不到两个月,冀中腹心地区的二十四座城堡的大小砖石,都四散民间。

1月20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医生白求恩到达中国。支持中国抗战。

1月21日夜,人民自卫军第二团一部袭击了保定敌人外围据点高桥镇。

1月22日拂晓,高阳敌人一个中队进行报复。被我军歼灭。

2月,根据中共冀中省委指示,抗日义勇军第九支队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萧炳钧任政治部主任,刘文正任副主任,马永恩任队长。

春节前后(1月底左右),人民自卫军返回了冀中。军机关驻安平黄城镇。在黄城高小学堂,办起了军政干部学校。阎九祥为校长,杨铁城为政治部主任。

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扩大铲除土匪汉奸运动的决定”,各根据地开始“肃托”。

春天,人民自卫军司令部驻扎在安平一带。这时军队整编,传说出了“托派”,牵连了很多干部,被送到路西审查(孙梨回忆)

2月4日,人民自卫军政治部向所属部队下发《全国抗战局面及我军战斗任务讨论提纲》

2月11日,人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朱占魁为司令员)组成北上抗日先锋队,两次北出大清河、永定河以北,连克新镇、霸县、牛坨、李家口、永清等城镇,均有所获。

2月12日,人民自卫军二团一部袭击保定南关,返回途中遭到保定东南清苑48村联庄会部队阻止。后来改编为这抗日武装。

2月15日(正月十六),正定敌人进犯深泽。我第五团在赵八庄阻击,毙伤敌50余人。

2月18日,河北第十二路军柴恩波部与人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河北游击军第五路军联合行动,攻克新镇县。

2月19日,柴恩波部与独一团、五路军攻打霸县县城,21日攻入霸县城。

3月,晋察冀边区在山西五台县金刚库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冀中区领导参加。会后,黄到达冀中主持工作。晋察冀军区发出电令,各部队攻平汉路各城市及时破坏交通。

3月初,马本斋在家乡献县东辛庄一带拉起六七十人抗日队伍,称回民义勇队。不久,义勇军开赴河间城,与马仲三的回民教导队合编。马本斋任司令员,马仲三任副队长,刘文正为政治部主任。

3月,人民自卫军干部教导队从定县出发,到达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部驻地安平县皇城村。

3月,人民自卫军安平军政干部学校开学,校长阎九祥,政治部主任杨铁城。

3月9日开始,人民自卫军对平汉铁路进行破袭战,一度攻占望都、定县等镇和车站。

3月14日,无极县日军出动,进攻深泽县城。被我军击退。

3月下旬,日军感到冀中部队的威胁,引起重视,开始有计划地分三路清剿冀中部队。一路进攻霸县,一路进攻献县、河间,一路进攻定县的李亲固。冀中部队给予迎头痛击,半年多月内,进行大小战斗百余起,击退敌人进攻,并克高阳、安新两城。

4月1日,冀中区党委成立。黄敬任书记。

4月,地方武装基本上被收编完毕,加入抗日队伍。人民自卫军发展到十几个团,并有游击队。共3万余人。还有回民干部教导队、人民自卫军军政干部学校(安平军政干部学校,校长阎九祥、政治部主任杨铁城),还有游击第一师等,共约3万余人。

4月17日,东线敌伪3000余人,飞机4架,攻我河间,遭到我驻河间游击军一再阻击。敌人占领河间后,我军在孟庆山指挥下连日强袭,人民自卫军游击第一师参加作战,攻克河间城。

4月,人民自卫军政治部主任李晓初因在登记时自称在陕西省担任过省委委员,冀中区对他这一段经历有怀疑,便取消了他的代表资格。

4月,杨铁城接替萧炳君,担任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政治部主任。

4月21日至5月2日,冀中区在安平县城召开冀中区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由黄敬主持。代表500多人,代表全区8000多名党员。会议整整开了12天,5月2日结束。大会选举黄敬、鲁贲、孟庆山、吕正操、张君、周小舟、孙志远等为冀中区委委员,黄敬为书记,鲁贲为副书记。会议决定成立冀中军区、整编部队、建立各级政权,确立财政经济、金融、贸易、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等各项政策等重大事项。此为冀中有党的组织以来第一次公开的大会。回民干部教导队政治部主任杨铁城参加了会议。会后,冀中部队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下辖第七、八、九、十四个支队(并依次各兼第一、二、三、四军分区)。另外,还有六个独立支队、回民支队、独立第一旅、骑兵营)、通信营、供给部、卫生部。

5月2日,冀中行政主任公署在安平县城正式成立,吕正操任行政公署主任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兼三纵队司令员。)李耕涛为副主任。会后,由晋察冀边区政府正式委任各县县长(抗日县长),成立县行政会议(县最高权力和执行机关)。随着政权建设的加强,进一步健全了人民武装抗日自卫队的组织,从专区、县到区、村,有了完整的不脱产的人民武装系统。在冀中行政主任公署的领导下,冀中的财政工作、对敌经济斗争工作、文化教育工作、水利工作、司法工作、平原民兵工作等事业都得很大发展和加强。同时,冀中各群众团体,农民、青年、妇女的抗战救国联合会,工人、回民、文化界的抗战建国联合会纷纷健全起来。

5月4日,冀中河北游击军和人民自卫军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冀中军区成立。吕正操任司令,孟庆山任副司令,李英武任司令部参谋长,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熊大正任供给部部长。纵队下辖4个支队(军分区),每个支队下辖4个团。

5月,随着冀中党代会的召开和冀中抗日武装改编,党组织也逐步健全起来,冀中开始“肃托”运动。

5月,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学员刘庆瑞被捕,供出李晓初是托派。晋察冀军区锄奸部将李晓初逮捕。

5月14日,很多混入部队的地主子弟,联名“控告”河北游击军第2师师长段士增、参谋长兼政治主任杨万林、团长崔树凯3人被抓。

5月24日,孟庆山随第9分区机关转移到高阳县莘桥镇。当天,河北游击军第2师师长段士增、参谋长兼政治主任杨万林、团长崔树凯3人被处决。随后,河北游击军政治部主任侯平、第8路军总指挥刘可忠、第5路军副总指挥张静明也先后被处决。

5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并通过广播向全国广播。冀中军民听后,深受鼓舞和教育。

6月,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奉命开赴河间,与河间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合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下辖三个大队,约300余人。马三斋任司令员,杨铁城任政治部主任。

6月15日至20日,冀中部队与定县和安国之敌进行激战,狠狠打击了敌人。

7月7日,全民抗日战争一周年,冀中区党政军民在任丘县城外原国民党第二十九军营房操场上联合召开了纪念大会,到会军民两万余人。黄敬作报告。不久,又召开了冀中各群众团体负责人和各县群众团体代表会,冀中各界抗战建国联合会成立。史立德当先选冀中各界抗战建国联合会(简称抗联会)主任,王奂如为副主任。

7月,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决定加强对文新地区抗日武装的领导,把柴部队调到任邱整训。8月,将其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三纵队独立第二支队”,任命柴恩波为支队司令员,共产党员徐恩荣、张毅忱、李检朴、铁瑛分任支队副司令员、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军区还选派佟汝勋、杨秀昆、张玉生、董奋、邢奎等一批优秀党员到该支队担任大队( 相当团) 和营级政工干部。

7月,独立第一旅司令高顺成因不服众整编,并图谋不轨,被冀中军区警卫排击毙。(8月中旬,整编后的第一旅,移至安平整训)

7月,冀中和冀南合办的河北抗战学院(在深县第十中学)开始招生。

8月初,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改变敌后党的领导机关的通知》,中共冀中省委改称中共冀中区委员会(简称冀中区党委)。时,晋察冀军区委员王平到冀中任职,担任冀中军区政委,解救了一批错划的托派干部。

8月,为使“肃托”工作深入发展,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派“肃托”工作小组到冀中进行监督检查。冀中各部队、各军分区的肃托运动进一步扩大。河北游击军的一些干部、战士被杀害。人民自卫军的一些干部、战士也难幸免。

8月,河北抗战学院在深县省立第十中学(现深州市旧州中学)正式开学。校长杨秀峰。军政院主任吴立人。不久,国民党省政府主席鹿钏麟、民军司令张荫梧到校讲话。

9月,冀中第五军分区(由独立一支队兼)成立。驻霸县。至此,冀中完成全区对敌战略展开形态。此时,除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等大城市外围,有少数敌军据点外,北起北宁,南跨沧石,东越㳫浦,西连平汉,均无敌人踪迹。不久五分区改为十分区。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七周年,独立第一旅游、在安平城内举行纪念大会。

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加强对晋察冀地区的领导。期间,冀中军区机关转移至蠡县附近。

10月,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到达河北南宫,与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鹿仲林谈合作抗日。同月,冀中回民教导总队,在河间、青县、沧县一带活动。

11月起,敌人出动大量兵力向冀中围攻,冀中部队的整编还没有结束,战士们普遍缺乏作战经验,又受着“肃托”的严重干扰,形势就显得严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命令第120师冲破几道封锁线进入冀中,帮助巩固根据地。为统一领导冀中的斗争,党中央和北方分局决定,由第120师、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的领导同志贺龙、吕正操、孟庆山等组成军政委员会,贺龙任书记。贺龙实际上就成了冀中的“一把手。”

至10月,据不完全统计,冀中主力部队作战321次,毙伤日军3276人,俘虏100人,毙伤伪军1130名,俘虏296名,伪国反正1100名。我官兵伤1809名,亡1303名。

11月12日,日伪军6000余人分四路对大清河北平津保三角地区进行疯狂地“合围扫荡”。第三纵队独立第二支队沿胜芳西中亭河一线布防,阻击其中一部,战斗进行3天3夜,在花桑木村打重创敌军。

11月24日,延安党中央给晋察冀司令员聂荣瑧发电,对冀中区的任务进行了布置。决定120师进驻冀中。任命程子华为冀中军区和第三纵队政委。

12月初,河北民军司令张荫梧亲率三个核心团到博野进犯,与冀中二分区发生摩擦。二分区奋起反击,包围张荫梧部并予以歼灭。张荫梧率残部逃跑。路经深县时,袭击八路军驻深县后方机关和留守人员,残杀抗日干部战士400余人,造成“深县惨案”。

12月21日,日伪军一千五百余人进攻安国、博野、蠡县地区。冀部部队予以抗击。

年底,回民教导总队副司令员马仲三脱离八路军。另成立部队抗日。

是年,晋察冀军区全区部队多次对平汉、平绥、同蒲、正太、平津铁路进行破袭作战,挫败日军对冀中区的春季进攻、两次连续进攻及对北岳区的秋季进攻。

1939年

年初,人民自卫军政治部主任李晓初托派案移交北方分局社会部复查

1月,八路军120师,在贺龙师长率领下,进军冀中。

1月,程子华随同120师主力5000余人从晋西和大青山分两路来到冀中。并从延安带来一批红军干部,分配到冀中各分区和各部队,任分区、团政委或政治部主任。冀中部队普遍建立起政治工作制度。

1月,交河县委、县政府和群众团体干部向武强县小范镇转移。不久,交河县委、县政府和群众团体中的大部分干部因托派、日特嫌疑受到审讯,23人被逮捕。

1月25日,冀中军区领导吕正操、孟庆山在河间县惠伯口村迎来了第120师领导。这时,日仍军动用兵力七千以以上,配以飞机、坦克和炮兵,又开始了对冀中军区部队的第三次战役围攻。从平汉、津浦路两地,以献县、河间、任丘、大城为目标,企图消灭我军。冀中部队配合120师利用游击战术打击敌人。历时10天,取得胜利

2月初,晋察冀军区按照八路军前方总部的要求,对全区部队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整编。

2月2日晨,日军200余人由河间城向肃宁方向进犯。120师发起716团发起阻击战。

2月4日,日军再纠集步、骑、炮兵近千人由河间向西进犯,并使用了毒气弹。716团再次阻击敌人,重创日军,取得战斗胜利。

2月6日至16日,日军又开始发动对冀中军区部队的第四次战役围攻。企图肃清我滹沱河以南地区我之主力部队。这时,冀中军区机关、区党委、行署和120师直属队转移至武强西北的张法台、深县的溪村一带。敌人妄想合计我领导机关。120师715团在冀中部队配合下,给敌人沉重打击。

2月19日,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医生白求恩到达冀中。

2月,冀中独立二支队驻文新地区。上级下达命令,要求独立二支队去肃宁整编整训。司令员柴恩波表示不满,叛变投敌,接受国民党委任,并于21日(正月初三)晚发动叛乱。扣押了支队政委张毅忱、政治部主任铁城、参谋长李建卜等100多名冀中军区派到这支部队的干部。同时,扣押了文安县城的抗日政府干部仇友民、冯唤文、史树芳等人。

3月, 冀中军区政治工作会议 (供图/吕彤邻) 从这张1939年会议合照上,可以看出当时中共中央对冀中有多重视,照片上有贺龙、我父亲、孙志远、程子华等将军。

3月4日,冀中军区三分区在120师配合下,发起评叛战役。同日,中共交河县委、宣传部长郑维安、县政府民政科长王维周被处决,案中其他人员于四五月间陆续释放。

3月5日,评叛部队向紫恩波部队发起猛攻,独立二支队二大队被击溃,俘获中统特务方平等叛军头目,原二大队被扣人员全部救出。一大队被打散,仍有同志未救出。参谋长李剑卜等7个人被新镇伪警备队副司令、日本特务王化南交于日寇杀害。

3月6日,柴恩波率200多名残兵败将,逃至南辛庄,后又率残部逃到文安城北的琉璃庄,又收罗了一些残兵败将,达到三百多人。

3月,深县一次动员二万三千七百多人,将全县公路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全面破坏。同时,安定公路沿线军民一夜之间发动一万七千余人,破坏了从县城定县直到安国城公路。

3月18日,敌人乘我主力部队正在肃宁东南窝北镇一带休整之机,以九千余兵力分别集结于献县、饶阳、河间、安平、大城、藁城等地,对我进行了第五次战役围剿。我军采用游击战术,于23日跳出敌人包围圈。敌人占领大部县城。至4月初敌人被迫退出。

4月1日,柴恩波由新镇伪警备队副司令、日本特务王化南搭桥,投靠日本人,公开投敌叛国。为讨取日寇欢心,柴枪杀了杀害了原独立二支队的共产党员邢奎及军械科长郑国良,司令部联络员吴炳辉等干部二十余人,并把李检朴等十几名主要干部押到新镇交给了日本人,李检朴等人被杀害。

4月,我主一次动员近四万人,用一周时间,破坏了敌人晋深段公路网和铁路网。

4月21日,驻沧县日军第二十七师团第三联队开至河间城。第二天,向北出动,23日到达任邱附近的齐会村。冀中独立第一旅、第二旅和冀中第三分区官兵突然发起攻击。战斗于25日结束,重创敌军,创造了冀中平原大规模歼灭日军的空前范例。

5、6月间,冀中民军和120师特务团及先遣支队合编为民众抗日自卫军。王长江为司令员、张存实为副司令员、刘子奇为政治委员。

7月,回民教导总队到达定县、无极一带整训,根据冀中军区指示,改称回民支队,近两千人。马本斋任司令员,杨铁城任政治部主任。

7月,冀中第五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长兼分区直属政治处主任苗仰林,分区教导队政治教员王静,分区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李汉,分区政治部民运科副科长李企皋,因托派问题先后被捕。根据他们的口供,先后又逮捕了冀中四支队营教导员吕汉荣等17人。后在战斗环境紧张的情况下,苗仰林、王静、李汉、李企皋被处死,其余陆续释放,留部队工作,不久,在冀中第四军分区三大队三连任文书的刘任远被疑为托派,株连了一大批同志,前后被捕22人,形成了李晓初案后,又一大托派案。托派头子就是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李德、团政治处主任石以铭。后经冀中军区派锄奸部长卓雄甄别此案。经过认真审查,此案全部平反,所有人员重新分配工作。

夏,冀中肃托运动基本结束。

8月,贺龙率120师主力离开冀中,回到平汉路西。

8月至1940年8月,孙毅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参谋长。

秋,冀中部队分批集中到根据地中心地区,进行了整训。同时,加强抗战学院教学。冀中百分之九十成泽国,秋收化为乌有。

9月,冀中区党委书记鲁贲和社会部部长候玉田、二地委书记孙铭、四地委书记吴健民离开冀中,到平汉路西晋察冀分局报到,准备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同月,郭陆顺调任冀中回民支队政委。

10月8日,敌人六千兵力(有大炮、坦克、战车)从大清河以北地区,开始第一次分区“扫荡”。我军以阵地战为主,动动战和游击战配合,抗击敌人。经过半个月、七次激烈战斗,最终在新城附近将敌人击溃,赶回老巢。冀中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杨铁城牺牲,丁铁石接任。

10月,冀中第二次政工会议召开。晋察冀军区技术研究室成立。

11月12日,加拿大人白求恩大夫因感染不治,献出自己的生命。

12月3日,敌人开始第二次分区“扫荡”。日军动用兵力一千五百左右,在平汉线附近扫荡。烧毁30多个村庄。但受到我军强烈阻击。

12月中旬,敌人发动第三次分区“扫荡”。动用兵力一万三千余人,分成三个区域,历时半个月,对冀中军区扫荡。其中,一个区域在滏阳河和滹沱河地区扫荡。包括:深县、饶阳、武强、安平、蠡县、肃宁、衡水、束鹿等县。

12月,民众抗日自卫军和挺进支队合编为冀中军区警备旅。族长王长江、副族长张存实、政委旷伏兆。

是年冬季,为保证我军八路军、游击队行动安全,冀中地区开展了打狗群众运动。

是年,冀中军区反“扫荡”,对敌作战383次,敌伪军伤亡9414名,我军伤亡3851名,俘获敌伪军1718名。(吕正操《冀中回忆录》)

1940年

1月初,蒋介石命令朱怀冰、庞炳勋、石友三、高树勋等部,向晋东南、冀南抗日根据地进攻,企图侵占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限制中国共产党力量发展。晋察冀军区和八路军总部派出部队进行反击。冀察冀一分区一团、四分区五团和冀中警备旅组成南下支队,陈正湘任司令员,进军晋东南。配合129师进行战斗。同时,晋察冀军区抽调冀中军区五个团及120师第三支队、津南自卫军组成南进支队,程子华任司令员,开赴冀南,讨伐石友三部。

1月,在黄敬书记主持下,召开了中共冀中区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强调继续加强党在领导抗日斗争中的作用,并提出在发展中巩固的工作方针,做出了整顿党组织和对党员进行审查的决定。用半年时间先审查鉴定县委与区委委员,保证这些领导机关掌握在忠实可靠的干部手中。然后采取分批整训的办法整顿党支部,每期12天,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政治思想及模范作用。对支部党员干部进行审查以后,转入对一般党员的审查,将不够党员条件的党员清理出党。自此,冀中区党的组织建设已经从上至下有了完备的组织系统。所辖5个中共地区委员会、几十个中共县委员会都已健全,几乎村村都有了党支部。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员的质量,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组织战斗力。

1月初~6月底,晋察冀军区部队分两期进行政治整军(冀中军区部队分三期)。

1月,以冀中军区5个团和津南自卫军组成南进支队,由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政治委员程子华率领开赴冀南,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军石友三部的作战。

2月,晋察冀边区公安局在曲阳县,将人民自卫军政治部主任李晓初处决。

2月上旬,南进支队正式展开讨讨伐石友三部的战役。

2月28日,冀中回民支队到达开赴深南县对敌作战。

3月下旬,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奉命率冀中警备旅到太行地区,参加追歼国民党朱怀冰顽军。冀中敌军乘机调集第110师团、第27师团、独立混合第8旅团共37000人,兵分十几路,气势汹汹地围攻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中军区参谋长孙毅、政治部主任孙志远和区党委书记黄敬领导冀中军区直属单位、冀中区党委首脑机关以及群众坚决抗敌。

5月,到延安去开“七大”的鲁贲和吴建民,路过同蒲路时与敌遭遇,不幸牺牲。

6月,在黄敬书记主持下,冀中区党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党对政权领导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要定期研究同级政权工作的具体方针、政策及各种法令制度,要把政权内的党团员与政权机关的党支部严格区分开,党对政权的决定和指示,必须通过政权组织中的中共党员去执行,党对政权的领导着重于路线、原则、方针、政策方面,政权机构的日常工作,则由政权组织本身去执行。这一决定,既克服了党政不分的现象,也防止了以党代政或以政代党的现象,保证了政权机关工作顺利实施,发挥其更大作用。

夏,冀中七分区青救会在定县造弹厂附近,开办了爆炸人员训练班。每期约三十人。

7月,冀中军区召开第三次行政会议,赠给回民支队一面锦旗,上书“打不烂,拖不垮,无攻不克的铁军”。不久,毛泽东主席题词“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8月-10月,晋察冀军区所属部队参加了八路军总部指挥的“百团大战”行动。动员群众几十万人,对境内铁路、公路及沿线据点敌人进行了大规模破坏和打击。

秋,冀中军区骑兵团成立。团长马仁兴。其战斗在冀中平原,穿插于平汉铁路之间。

秋,八路军总部组织一百个团,在彭德怀指挥下,对敌展开全面破袭战。晋察冀部队投入其中。

11月,冀中23团强袭击武强县敌人,歼敌400余人。接着袭击深县、交河、朗里、富庄驿等地据点。回民支队和24团一部对深泽县城之敌展开转攻,歼敌100多名。骑兵团破坏正无公路十多里,袭击沧石路深县、晋县段。冀中部队十多天内,歼敌1100多人。

12月7日,冀中军区部队作战重点转向山地与平原接合部的平汉铁路地区。炸毁敌火车3列,克据点多处。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是年,日伪军对冀中地区进行了两次(春秋)大的扫荡。“扫荡”后,在很多村又新建据点岗楼,成立维持会和新民会。冀中军区给予坚决抗击。其中,为保护麦收,冀中部队粉碎敌人三万九千多人“扫荡”,大小战斗百余次,杀伤敌伪军四千余人。收获的麦子足够两年之用。

是年,冀中开展了全面政权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巩固群众组织。普遍成立县大队、区小队军事组织。各村建立民兵组织。在全区开展合理负担,统一累进税,实行“双十纲领”、建设“三三制”政权等。冀中根据地更加牢固。

1941年

1月1日,行唐日军出动200多人,伪军100多人,袭击我军。冀中17团奋起反击。

1月5日,冀中回民支队遵照冀中军区指示,进入大清河北地区,开展对敌斗争。

2月,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共晋察冀分局、晋察冀军区多次指示,要结合反“蚕食”斗争,认真做好准备,迎击明年敌人的春季“扫荡”。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也多次发出准备迎击敌人大“扫荡”的指示,《冀中导报》还发表了反“扫荡”的社论,号召全区军民立即肃清太平观念,紧急动员起来,迎击敌人“扫荡”。

4月,日伪军以容城为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扫荡”。

4月底,冀中抗联所属群众团体和区党委、军区政治部、报社代表聚会在安平彭家营村,成立了“冀中一日”写作筹委会。确定了5月27日为写作时间。

5月,深入宣传《冀中一日》宣传活动(确定5月27日为写作日)。各村“街头识字牌”都写着“冀中一日”四个字。各村儿童、妇女见行人来往,查完通过证,都要叫你念“冀中一日”,问是哪一天?亲自动笔写作者达10万人之多。稿件用大车拉,送往编委会。

5月4日,冀中军区庆祝“五四”青年节和三纵队成立三周年纪念活动。

6月,冀中区党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总结反“蚕食”斗争经验,研究在敌人“蚕食”区的策略。会上肯定了在敌占区、近敌区实行革命两面政策问题。提出了可以实行革命的两面政策应付敌人。各地党组织认真贯彻区党委的指示,在村中选派最可靠的共产党员去当“伪村长”,以应付日伪军,探查敌人动向。之后多次发生过伪村长给日伪军交了粮食,又立即报告当地游击队,游击队在半路设伏把粮食截回的事迹。

6月,冀加回民支队离开大清河北地区,转移到无极、定县一带开展大规模破袭战。

6月10日,日伪军两万余人由保定、固安、安新、新城出动,对十分区发起大规模“扫荡”。冀军五分区与敌在大清河东分散同敌作战,给敌沉重打击。

夏,冀中回民支队在子牙河东一带坚持反敌人“蚕食”战斗,打击献县、河间敌人。

8月,延安党中央作出《关于敌伪军伪组织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在已经不能巩固,且日益受敌人摧残的地区,为求得保存力量,巩固民众抗日情绪,应教育当地民众可以采取两面派态度敷衍敌人,不应与敌人针锋相对,公开对敌。

8月4日,日伪军调集河间、献县、沙河桥等据点敌人千余人,突然包围了马本斋的家乡献县东辛庄村。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不久在河间杀害。

9月,冀中军区机关单独行动。在安平宋江佐村,司令部遭敌机轰炸,司令员吕正操和政委程子华险遭躲在东西屋床下,幸免遇难。后采取白天隐蔽,晚上行军才安全。

11月,独立一支队兼第十军分区司令员朱占奎从路西回路东,在清苑县被日军俘虏。

12月,日本法西斯发动太平洋战争,加紧榨取在华资源,巩固其占领地区,并策划对冀中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妄图全面控制冀中地区。

12月23日,冀中部队在藁城、无极地区主动发动了反抗敌人“蚕食”的战役。

是年,日军进攻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兵力陆续增加,两次进行大的“扫荡”(春秋各一次),并在华北方面开始推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更加频繁、残酷地进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实行分割、封锁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使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一些困难阶段。冀中军区以民兵、游击队、正规部队三种武装,开展了反“蚕食”斗争。是年,冀中的县大队、区小队都有很大发展。

1942年

1月1日,黄敬主持制定的《1942年工作方针及任务》文件对机关干部提出“三心”的要求。他对冀中行署领导干部讲话时说过这“三心”:一、虚心,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二、耐心,不怕麻烦,不发脾气;三、热心,待人谦和,注意态度,讲究革命友爱。

2月,晋察冀军区开始进行精兵简政。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敌后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将所属武装力量明确划分为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重点加强地方军和民兵的建设。

3月,为防备敌人再次施放疫菌,冀中全体军民紧急动员,开展了大规模的灭鼠运动。

3月,冀中回民支队奉命回到子牙河东,在建国县、交河县等地活动。配合兄弟部队反击敌人“蚕食”冀中的阴谋。

4月初,敌27师团对冀东根据地进行“扫荡”。冀东军民奋起反抗。

4月间,在黄敬书记主持下,区党委和军区发出反“扫荡”紧急指示中,对形势重新进行了分析,明确指出:“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人不可能再进行大的长期‘扫荡’的观点,必须立即肃清,进一步从思想上、物质上积极作好准备”。为便于行动,决定大量缩减机关(冀中党政领导机关由原来四千多人减到不足两千人。27团不足两千人。)主力部队突出敌人包围圈,转移至山区。地区队留下来分散隐蔽,相机打击敌人。

4月24日,黄敬书记、吕正操司令员、沙克参谋长、卓雄代主任等(当时程子华政委在晋察冀军区另有任务)商定了反“扫荡”的方针,决定冀中党政群领导机关人员大大压缩,由原来的4000多人压缩到1 000多人。减下来的人员编组分散到各地区、各部队和下属单位同部队和群众一起坚持反“扫荡”,体弱有病的干部分散坚壁。各主力部队要突破敌人的包围圈,由内线转到外线去,采取“敌进我退”、避实击虚,抓住战机,打击敌人。各分区的地区队和县、区游击队在原地区分散隐蔽活动,和敌人兜圈子,寻机袭扰打击敌人。

4月25日,敌人110师团对冀西进行“扫荡”,冀西军民奋起反抗。

4月29日,敌110师团又对冀南军区进行“扫荡”,冀南军区奋起反抗。

5月1日,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纠集了5万余名兵力,另有27师团和29独立飞行大队配合,分三个时期,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这天,冀中区党委和冀中总工会在饶阳县许张保村召开直属机关干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动员全区人民准备反“扫荡”。黄敬书记、吕正操司令员出席大会并讲话。要求大家立即行动,进入反“扫荡”斗争。

5月1日到10日,敌人首先进行“十面出击”。敌司令部先后在石家庄和深县指挥,从四面向内,妄想压缩我军进入滹沱河、滏阳河、石德铁路之间的三角地带,形成一个严密封锁的所谓“铁环阵”。为其第二阶段突然进行“铁壁合围”做了周密的准备。

5月2日,中共冀中区党委、冀中行署、冀中军区领导机关由吕正操司令员和黄敬书记率领,离开饶阳县许张保村一带,开始出发,最后到过沧石路南。5月6日到达武邑。7日到达武强小范镇过滏阳河,再急行军六十余里,到达交河县与阜城县交界军张村。跳出了敌人“铁壁合围”包围圈。

5月10日,冀中军区警备旅带一团一营在深县护驾迟遭到敌人5000余人围攻。我军展开村落防御,激战数日,成功突围。

5月11日至15日,敌人集中兵力,开始实施“铁壁合围”,妄图聚歼我冀中区党政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

5月16日至6月中旬,敌人开始划分地区进行反复“扫荡”并结合第四强化治安运动,进行“剔抉清清剿”。期间,冀中部队四渡子牙河,五临津浦铁路,1 8次越过封锁线,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躲过了敌人的围剿,未受大的损失。

5月下旬,敌人开始分区清剿,合击扫荡。并开始建立据点、修路、挖沟等,对我加强封锁。冀中军区发出电报给各分区,下达反“清剿”任务。各分区展开对敌斗争。

5月27日,驻保定日军110师团163联队主力,连同安国、定县敌人三千余人,包围抗日堡垒村定县北疃村,大肆烧杀,杀死村民380人,杀绝30户。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

6月1日晚,冀中领导机关在景县龙华车站以西过石德路,再向西急行军七十里,绕到枣强县西南,冀县边界的侯冢村住下。至此,连续反扫荡一个月,彻底跳出敌围剿。

6月4日,冀中军区发出电报,部署各分区主力外转和外转后如何坚持斗争事宜。冀中17团、18团、22团、24团、29团先后转移到北岳区。六分区机关及警备队第1团、第2团、抗大第3团、骑兵团、回民支队先后转移到冀鲁豫地区。23团转移到冀鲁边区。第八、九、十分区机关,大部分转移至文安洼、白洋淀一带。

6月6日,冀中22团以一个连的兵力,在无极县西北李贵子村与敌战斗,敌伤亡180余人,我伤亡32人。

6月8日,冀中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和政委王远音在自河间旺村向河肃路突围时壮烈牺牲。

6月9日至10日,冀中22团在深县宋庄与敌战斗,创造了平原村落防御战光辉范例。

6月11日晚,冀中区各领导机关——包括党、政、军、民各部门、团体,冒着5级大风,穿过4道封锁线,次日黎明进驻河北省威县掌史村。进村不久就被敌人发觉。

6月12日,敌人约1500人包围村子。黄敬、吕正操、沙克、张学思领导机关人员和27团据村固守,坚持到夜晚,分两路突围,成功转移。战斗中毙伤敌300余人,我伤亡90余人。中共中央军委发电嘉奖,誉为“平原游击战坚持村落防御战的范例”,载入八路军军史。

6月14日,冀中区领导机关南下到达冀鲁豫军区,受到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等同志欢迎。之后,进行短期休整、补充。

7月,日伪敌人开始对文安洼地区进行“扫荡”。上有飞机轰炸,下有各路敌军。

7月,各地区从各自实际出发,创造条件,广泛地组织建立秘密交通站。

7月,冀中回民支队转移至渤海之滨冀鲁边区,进行修整。中队长白振武率20多人组成武工队,返回冀中,在交河、献县、建国地区继续坚持战斗。

8月,程子华、刘澜涛任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同月,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展整风运动。

8月下旬,冀中军区机关带27团开始西进,渡过卫河,越过敌占平汉铁路,进入太行山区,受到129师师长刘迫承、政委邓小平及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

秋,冀中回民支队转移至冀鲁豫军区,归冀鲁豫第四军区指挥。不久,又转到三分区。

9月1日,中央军委做出决定,改变部队中政委最后决定权的规定。在战争中的军事行动,统一由部队军事首长最后决定。

9月1 8日,是纪念“九•一八”事变11周年,八路军第1 29师在驻地涉县城西关外举行欢迎冀中部队到达太行山区的大会。大会首先举行了阅兵式,第129师部队和冀中部队的警备旅、第27团接受检阅。彭德怀副总司令检阅部队后,发表了重要讲话。此次大会之后,黄敬书记、吕正操司令员专程赴中共北方局、八路军前方总部汇报冀中抗日根据地几年来广大军民对敌斗争的情况,特别把冀中军民“五一”反“扫荡”的壮烈情景叙述详尽。不久,冀中部队由吕正操司令员率领转回晋察冀军区,靠近冀中继续指挥冀中的反“扫荡”斗争。同月,黄敬奉命调往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工作,离开冀中。

10月下旬,日伪军敌人对太行山区开始大“扫荡”。冀中军区机关回到平山阜平一带。

是年,敌人“五一”大扫荡,从五月一日至六月底,两个月内,我军共作战272次,击毙日伪军3891名,击伤日伪军7521名,我军伤亡指战员4671名。区县游击队损失5300余人,被杀害、抓走群众达五六万人,使冀中平原“无村不戴孝,到处闻哭声”。

1943年

1月,冀中区党委在《关于锄奸保卫工作指示》中说:“由于冀中自建立根据地以来(1940年前)锄奸政策上犯过‘左’的错误,虽然不断纠正,但在部分地区还经常发生。”这个论断是正确的,但是,这些冤案也给冀中革命根据地造成了一定损失。

1月15日至30日,晋察冀边区在阜平召开第一次参议会。吕正操参加。

2月1日,冀中军区机关转移至唐县张各庄。

春季起,晋察冀军区部队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进行运动战。北岳区各军分区还以部分主力和地区队配合地方干部,组成多支精干的武装工作队,渗入日伪军占领区,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日伪军,有力地配合了反“蚕食”和恢复、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至年底,攻克、逼退日伪军据点600多处,在3500多个村庄建立了抗日政权,恢复和发展了数十块抗日游击根据地。

2月7日,保定清苑冉庄村民兵,利用地道和地墨雷战打击日伪军,大获全胜。

2、3月间,冀中各地委书记不断到平汉路西冀中区机关汇报冀中区军民反“扫荡”、反“清剿”、反封锁及坚持对敌斗争、开展游击战争的情况。

8月,聂荣臻赴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萧克代理军区司令员、程子华代理政治委员。后萧克去延安,程子华兼代司令员。同月,撤销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所属军分区由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

8月~1944年春,晋察冀军区抽调12个团,分由吕正操、邓华率领,开赴晋绥军区和陕甘宁边区。同时,抗大第二分校也调往延安。

10月,冀中回民支队调到鲁西南昆吾尚一带活动。不久,参加冀鲁豫军区反“蚕食”斗争。进行了著名的八公桥战斗,痛击伪二方面军孙良城部。

是年,晋察冀军区部队再次精简整编,主力团一律改为辖4~5个连的小团。冀中军区所辖的6个团由于暂不能返回冀中,编入晋察冀军区第1、第3、第4、第11军分区序列。

1944年

春,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南北交通线,从华北战场抽调兵力南下。日军华北方面军开始收缩兵力,撤出部分据点,企图固守重要城镇和主要交通。晋察冀军区开始攻势作战。

春,冀中第九军分区将文新县大队回民中队、肃宁县大队回民小队及四十二地区队的回民战士,合编为冀中第九军分区回民大队。不久,升格为第九军区回民支队。

2月1日,冀中回民支队随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组成的西进支队踏上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征程。马本斋因病住院,7日,病逝。

4月,西进支队到达陕北延安。

5月,西进支队在甘泉投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和练兵运动。同时,担负保卫延安和边区的任务。

8月,由白振武带领的武工队发展到100多人,改称冀中第八分区本斋大队。

9月,为适应新形势和恢复发展部队需要,中共中央指示晋察冀边区成立4个军区和区党委:冀晋军区(赵尔陆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冀中军区(杨成武任司令员、林铁任政治委员)、冀察军区(郭天民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冀热辽军区(即冀东军区)李运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9月,冀中回民支队政委刘世昌带百余名干部开赴东北,政治部主任金民率50多名干部回返冀中,留在延安边区的部队,由支队长马凤舞率领驻防陕甘宁南大门鄜县。

10月,冀中区党委正式恢复成立。林铁任书记。金城任副书记。同时,恢复冀中行署,罗玉川任主任。

是年,晋察冀军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改善了部队的生活。

1945年

春、夏季,晋察冀军区部队继续进行攻势作战。冀中军区发动声势浩大的春季攻势和夏季攻势。相继进行了任丘、河间战役,文安、新镇战役,安平、饶阳战役,子牙河东战役,大清河北战役。

8月,为适应全面反攻的需要,晋察冀军区迅速将小团扩编为大团,陆续将地区队、县支队、县大队,改编为62个主力团,共发展到100个团。接着向日伪军展开了全面反攻。收复河北省大部及辽宁、山西、绥远省(今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人口达到4000余万。

9月,晋察冀军区奉命编组野战军和地方军:冀察军区部队编为两个纵队,分辖第6、第7、第9旅和骑兵旅、第8旅、第10旅;冀中军区部队编为两个纵队,分辖第11、第12、第13旅和第1、第2旅;冀晋军区部队编为两个纵队,分辖第1、第2、第3旅(冀热辽军区第25旅改称)和第3、第4旅;冀热辽军区部队编为两个纵队,其中冀东纵队辖第12、第13、第14旅,热辽纵队辖第22、第27、第30旅和混成旅。

10月,冀中第七军分区以定县县大队回民中队为基础,将藁城、无极等县回民武装合编,成立了冀中第七军分区回民支队。大队长金清波。

11月,晋察冀军区将所属8个纵队和调归军区建制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编为2个野战军和1个教导师。第1野战军由聂荣臻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辖4个纵队;第2野战军由萧克兼任司令员,军区副政治委员罗瑞卿兼任政治委员,辖5个纵队。

12月,第1野战军指挥机构撤销,第2野战军机构合并于冀热辽军区机关,萧克兼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任政治委员,罗瑞卿兼任第二政治委员,野战部队归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

12月下旬,由金民、马进坡率领的回民支队部分干部从陕北返回冀中。以八军分区本斋大队为基础,组建了冀中第八军分区回民支队。马进坡任队长,金民任政委,白振武任副队长。

1946年

1月5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初步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定。

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年初,冀中第十军分区将安次、固安、永清等县大队中的回民武装抽出,合编为第十军区回民大队。大队长刘晓峰,教导员马宝臣。

3月,晋察冀军区奉命进行缩编,将9个野战纵队缩编为4个纵队,原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1纵队,晋察冀军区野战部队编为第2、第3、第4纵队。同时,以部分野战纵队充实地方军,原有的冀中、冀晋、冀察军区及隶属于冀热辽军区的冀东、热河、热辽军区,均增编两个独立旅;晋察冀军区教导旅改编为张家口卫戍司令部。

6月26日,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晋察冀军区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恢复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萧克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第4纵队。

7月,中共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决定,重新成立冀中回民支队。冀中第七、八、九、十分区的回民武装,与从陕北返回冀中的回民支队部分干部战士,在大城县合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约1000余人。马凤舞任队长,萧颖任政委,白振武任副队长。

7~10月,在国民党军东西夹击张家口的形势下,晋察冀军区部队与晋绥军区部队共同进行了大同集宁战役及张家口保卫战。

12月,晋察冀军区经请示中共中央军委同意撤销野战军指挥机构,第1纵队调回晋冀鲁豫军区。冀晋、冀中军区不变,冀察军区与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合编为察哈尔军区,郑维山任司令员,刘杰任政治委员。冀热辽军区改称冀察热辽军区,所属冀东军区不变,热河、热辽军区分别改编为冀热察、冀热辽军区。

1947年

4月20日,冀察热辽军区机关及所属部队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4~6月,晋察冀军区部队连续取得了正太、青沧战役的胜利。

6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辖第2、第3、第4纵队和炮兵旅。

10月,晋察冀军区部队取得清风店战役的胜利。

11月,进行石家庄战役,解放石家庄。冀中回民支队担负保卫到冀中视察任务的朱德的任务。

12月,冀晋军区与察哈尔军区合并组建北岳军区,唐延杰任司令员,赵振声(李葆华)任政治委员。同时,新建第1、第6、第7纵队,分别隶属于北岳军区、晋察冀野战军和冀中军区建制。

1948年

1月,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75团、78团、回民支队出击大清河北国民党之敌。

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晋察冀军区番号撤销。

10下旬,国民党傅作义部袭击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西柏坡。晋察冀部队参与阻击。

11月上旬,冀中部队配合晋察冀军区主力围攻保定之敌。22日保定解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