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甲鱼养殖方法(湖北甲鱼养殖技术)

湖北甲鱼养殖技术

_普家勇等

甲鱼又称鳖、团鱼,是一种卵生两栖爬行动物,常在泥沙底的水体环境中生活。

甲鱼的外形呈椭圆形,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甲鱼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裙边。四肢各生五爪。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

甲鱼是以摄食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喜欢摄食鱼、虾、贝、昆虫。动物性饵料缺乏时,也可吃青草、瓜类和粮食等植物性铒料,性贪食,饵料不足时,常自相残食。

正宗甲鱼养殖方法(湖北甲鱼养殖技术)(1)

一、苗种培育

1.甲鱼苗种选择

甲鱼苗种应购自省级及以上原良种场,在质量上要求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活力强、体色鲜润。

2.放养前准备

(1)池 塘 准备:池塘面 积 一般为 5 亩左右,池塘的坡度比1∶2,池塘 底 部平坦,淤泥 厚 度25cm左右,水深1.8-2.5m。

(2)水源准备: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要良好、无污染,符合养鱼用水标准,pH 值维持在 7-8.5之间。

(3)设施准备:池塘四周建造防逃墙;池塘每 200m 2 用水泥板或木板在池塘中搭建甲鱼休息、晒背的饵料台等。

(4)做好消毒:放养前还需做好清塘消毒和甲鱼体消毒等工作。一般新建甲鱼池可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用量100kg。若利用旧池塘养甲鱼,一定要干塘消毒,除泼洒生石灰外,还要彻底清除塘中的鲶、鳅、黑鱼和蛇、鼠等敌害。

3.苗种放养

放养时,如果是甲鱼种,可贴着水面任其游走;如果是未开食的甲鱼苗,可直接用手捧起撒于池中即可。甲鱼苗的放养规格一般为3-5cm,放养密度每亩3500-4000尾;如甲鱼苗较小,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同一池塘放养的甲鱼苗规格要求整齐一致。放苗入池后应停喂 1-2 天,调制适当的稚甲鱼料。

4.饲料投喂

放苗后 3 天内,投以绞碎的小杂鱼和碎肉为主,在以后的 1个月内投放小杂鱼、下脚肉或人工配合饵料;待甲鱼苗长至 6-7cm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的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以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吃完不留残饵为准,一般按体重的15%-20%投喂。在高温的季节,饲料要在日出前和日落时进行投喂,晚上投全日量的 70%-80%,饵料应投在池塘四周浅水处,甲鱼集中的地方可适当多投,以利其摄食和饲养者检查吃食情况。

5.培育管理

甲鱼苗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30-32℃,而甲鱼的摄食量和温度是成正比的,但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2℃,并且温度尽量保持稳定;每天要在早晚进行巡视,查看防逃墙和敌害的情况,同时了解甲鱼的吃食和水质状况;每隔8-10天进行换水一次,每次换水的时候要把养殖池中的水位排除20-25cm,再把水灌满,养殖池水透明度要控制在30-35cm。

在常温条件下,甲鱼苗经过培育越冬结束到第二年底可达50-100g,第三年才能达到150g左右。

正宗甲鱼养殖方法(湖北甲鱼养殖技术)(2)

二、成鳖养殖

(一)池塘套养

池塘套养模式以翘嘴红鲌为主养鱼,套养甲鱼,搭养部分常规鱼,放养比例为翘嘴红鲌70%,鲢鱼 15%,鳙 鱼 5%,草 、鳊 、鲴 鱼10%,每亩混养甲鱼种100只。

1.池塘条件与改造

(1)池塘条件:池塘要求环境安静,面积大小适宜,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渔业养殖用水标准。池塘水 深 2-2.5m,池 底 平 坦 ,淤 泥15cm 左右,进排水独立完善,各塘根据面积不同配备一台功率不同的投饵机和一台增氧机。

(2)池塘改造:设置防逃墙,防逃墙用70cm高的水泥瓦搭设,20cm 埋在土里;搭建饲料台,用竹竿和网片做成甲鱼的饲料台,饲料台要斜着放在池埂边,大部分露出水面,便于放置饲料和甲鱼上台摄食;搭设晒背台,每口池塘放两个面积最小 3m 2 的竹排,供甲鱼晒背,竹排的大小可依据池塘面积和甲鱼的数量制作。

(3)池塘消毒:在1月上旬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修复好池埂,让池塘曝晒数日,于鱼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80-90kg/亩化水后全池泼洒消毒。

2.苗种放养

于 2 月中旬放养鱼种,可投放规格 0.3kg/尾的翘嘴红鲌鱼种370kg;规 格 0.4kg/尾 的 鲢 鱼 种55kg;规 格 0.6kg/尾 的 鳙 鱼 种27kg;规 格 0.15kg/尾 的 草 鱼 种25kg;规格 0.1kg/尾的鳊、鲴鱼种28kg。于 4 月上旬放养甲鱼苗种,可投放规格0.2kg/只的甲鱼苗500 只,重 100kg。鱼种和甲鱼苗在放养前均用 4%-5% 的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

3.饲料投喂

翘嘴红鲌饲料选用蛋白质含量为 32%-38% 的翘嘴红鲌专用浮性膨化饲料,前期投喂粒径1-2mm 的饲料,中、后期投喂粒径3-4mm的饲料。甲鱼饲料选用动物内脏、冰鲜鱼虾等动物性饲料。草、鳊鱼投喂菜叶、黑麦草等青饲料。

①翘嘴红鲌的投喂:当水温上升至10℃以上时开始投喂,投喂坚持“四定”原则,开始每天投喂1次,时间为下午四点,日投喂量为鲌鱼体重1%;4月中旬水温升高至15℃以上时,每天投喂两次,时间为上午九点半和下午五点,日投喂量为 2%-3%;以后随水温的升高和鱼体的增长,日投喂量逐渐增加为4%-5%;具体的投喂时间、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的吃食和生长情况适当进行调整,每次投喂时间为30-40 分钟左右,以鱼吃八九成饱为宜。

②甲鱼的投喂:甲鱼主要采用生态养殖,除了摄食池塘中的天然小鱼小虾、螺蚌外,可投喂动物性饲料,如冰鲜鱼虾、动物内脏等,在投喂前需经过人工处理;每天投喂一次,时间为上午九点,投喂量依天气、水温等情况而定,以甲鱼八成饱为宜,到 10 月中下旬,水温降至15℃以下时,基本就停食。

③草、鳊鱼的投喂:草、鳊鱼不投喂精饲料,以菜叶或黑麦草等优质牧草投喂,每天投喂一次,时间为上午九点,投喂量以傍晚前吃完为准。

4.水质调控

在水温 15-20℃时,每半月加水一次,每次加水 20-25cm。当水温20-30℃时,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cm,每月需换水一次,每次换水 1/3。每 30天左右用生石灰调节池塘水质一次。当水温 30℃以上时,每 3-5天需加水一次,每次20-30cm,每15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2;每 20 天左右用光合细菌溶解液改良水质一次。经常保持池水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30-40cm。

5.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细心观察天气、水温、水质及鱼种和甲鱼的吃食、活动、生长情况等,发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妥善处理。定期做好溶氧、pH 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测定,发现异常,及时解决;认真做好养殖记录。

(二)稻田养殖甲鱼

甲鱼的生活习性决定了非常适宜在稻田中养殖,现将稻田养殖甲鱼的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1.田块选择

养殖甲鱼的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又偏离交通主干线,背风向阳,地势较平坦的田块。

2.田间工程建设

可在田块四周开挖宽2m、深1m 的环沟,在沟中每隔 10-20m搭设一投饵台,投饵台用木板制作,与水面平齐,一边略向上倾斜。食台四边要光滑,以便甲鱼上下活动而不划伤。在田埂四周架设防逃网,防逃网可用网目5cm左右的铁丝网,网高60cm,埋入土下10-15cm。进排水口用网扎紧防逃。

3.水稻栽插及甲鱼投放

水稻种植应用机插秧或人工插秧,秧苗株距和行距比不养甲鱼的田块略大些。插秧时间为6月中旬,插秧15天后即可投放甲鱼。选择连续晴天投放甲鱼,当气温上升到28-30℃左右,可与甲鱼苗种场联系,进行甲鱼适温调节,投放甲鱼规格以每只八两到一斤为宜,这种规格的甲鱼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养殖密度为 60-100 只/亩。下塘前用聚维酮碘溶液浸泡 2-3 分钟消毒,消毒后直接投放入水沟中。

4.投喂管理

苗种投放后第二天便可投饵,将饵料投放在投饵台上,开始少投,吸引甲鱼前来摄食,每天投喂2次,上午8-9点,下午5-6点,投饵量为甲鱼总重2%-3%,每天观察甲鱼的摄食情况,适时调整投饵量,在制作饵料时可加入3%左右植物油,既可增强甲鱼的食欲,又可提高饵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

5.防病治病

每天巡塘两次,观察甲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病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正宗甲鱼养殖方法(湖北甲鱼养殖技术)(3)

6.捕捞销售

当水温下降到 15℃以下时,应及时捕捞销售,也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养二龄甲鱼,如养二龄甲鱼,要加深水位,让甲鱼能安全越冬。

三、病害防治

1.预防。首先种苗入池或过塘前应用食盐、高锰酸钾等配制的药水均匀喷洒进行体外消毒;池水定期用30-50mg/L的生石灰消毒,工具用 100mg/L 的强氯精浸洗消毒,饲料板也定期用10mg/L 的强氯精消毒,喂料前可用池水冲洗干净。其次开始进行喂养时应投喂一定量的抗菌药,增加其抵抗力;高温期则以投喂清凉解毒、保肝护肝的中草药为主,如金银花、甘草、鱼腥草、大青叶等;后期则尽量减少用药以保证甲鱼无残留、食用安全;在高温快速生长季节,做好保肝护肝工作,防止脂肪肝的出现。此外,养殖户在进行疾病预防时买药要到有信誉好的经销点,质量有保证的厂家购买,严禁使用国家禁用渔药。

2.治疗。治疗过程中由于水体大应以内服药为主,外用药为辅。而内服药则应掌握适时用药,对症下药,用足药量,确保治疗效果。

(1)出血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发病甲鱼腹甲出现出血斑和出血点,背甲出现溃烂状增生物,溃烂出血,同时发生咽喉内壁的严重出血和坏死,肠道、肾脏、肝脏也可能出现出血症状。流行情况:该病一般在饲养密度较高的甲鱼池暴发,流行季节6-9月份。

防治方法:注意将病鳖隔离饲养,杜绝引进病鳖,并用生石灰

清塘消毒;使用土霉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用药50mg/kg体重,

连用5天。

(2)鰓腺炎

病原:病毒引发,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鳖颈部明显肿大,口鼻出血,眼呈白浊状甚至失明。全身浮肿,但腹部无出血斑和出血点,腹中间泛白呈贫血状,严重时肠内大出血,肠道内充满瘀血

流行情况: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主要发生在稚、幼鳖生长期,2 龄以上的甲鱼较少发病。流行季节为6-9月份。

防治方法:把好苗种质量关,杜绝疫病传染源;将病鳖取出隔离,对池水底沙及饲养工具、食具等用 200mg/L 的漂白粉消毒,同 时 用 氟 苯 尼 考 粉 拌 料 投 喂10mg/kg体重,连用4-5天。

(3)纤毛虫病

病原:固着类纤毛虫。

症状:病鳖摄食率降低,四肢、甲壳、颈部等处出现一簇簇棉絮状物,当水质呈绿色时,虫体也会被染成绿色。

流行情况: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尤以温室高密度养殖更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用10mg/L高锰酸钾浸洗 20-30 分钟,或用 2%-3%食盐水10-20分钟,也有较好效果。

(4)腐皮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等。

症状:病鳖在四肢、颈部、尾部或甲壳边缘患处发生糜烂,皮肤组织变白或变黄,患病部位产生溃疡。四肢溃烂时,爪也会脱落,骨骼外露;颈部受害时,肌肉外露。

流行情况:因为甲鱼在池内互相撕咬受伤后,感染细菌所致。水温20℃以上就可流行,温度越高,养殖密度越大,该病发生率越高。

防治方法:首先注意池水清洁,防止相互撕咬,在饲养过程中尽量减少捕捞和干池等操作;发现甲鱼发病应及时隔离养殖,用30mg/L二氧化氯浸浴5-10分钟;每隔5-7天用1-15mg/L漂白粉遍洒,反复三四次。

(5)甲鱼白底板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等。

症状:发病初期,甲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只是腹甲、口腔略呈苍白色,活动迟缓,但摄食量明显下降。发病末期,外表主要症状为腹甲、口腔呈苍白色,无一丝血色,剖检病鱼不流一滴血,肝脏呈土黄色或暗黑色,胆囊肿大、硬结,胰脏大多糜烂,肠呈贫血状,肠内有凝固的血块,有些病鱼腹腔有积水。

流行情况:发病高峰季节一般在 5-8 月,主要危害 150g 以上规格的个体。

防治方法:选用优质甲鱼苗种;严格进行消毒;细心操作,以

免机械损伤;定期进行水质调节和水体消毒;选用营养均衡、新鲜度好的甲鱼配合饲料;均衡投喂,防止暴增投喂。全池泼洒大黄0.75-1.5kg/亩·m 和硫酸铜 0.5kg/亩·m;全池泼洒五倍子350-750g/亩·m。也可在每100kg饲料中添加50-100gVC(含量90%以上)和100-200g速饵净,拌匀投喂,均有一定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