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的基本知识(汝瓷的天青色是怎么烧出来的)
素来觉得,天青色是极其出尘、淡雅的颜色,无需赘述,单就天青二字,脱俗于世间。
一如以天青色著称的汝瓷,高雅、澄净,令人神往。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瓷的存在,一直是中国瓷器史上的神话。不仅制作工艺高,价值也是相当的高……
2012年4月4日,香港苏富比,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加佣金约2.94亿港元,由一位电话竞投者拍得,成为私人藏品。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葵花洗拍前估价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
这件葵花洗,直径13.5厘米,形如六瓣葵花,上丰下敛,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底有3枚细小芝麻钉痕,笔洗配有日式双重梧桐木盒。
整体胎薄釉厚,淡蓝如天青,冰裂开片若隐,间以细纹略沉。青色中透着淡淡的灰色,恰到好处的润感,穷工极态。
汝瓷之所以拍出天价,主要是由于它存世时间短暂,且传世作品稀少。
据统计,全世界现存汝瓷作品只有65件:
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英国大维德基金会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
日本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著名大师李苦禅也曾感叹:“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由此可见汝瓷珍稀程度。
汝窑弦纹尊(奁) 故宫博物馆收藏
大维德基金会中国汝窑瓷器收藏
其实相比现代,元明清时期传世汝瓷也不多,甚至都不知道汝瓷的窑口在哪里。因为汝瓷的开窑时间不过20年,它的生命,随着北宋的灭亡而灭亡。近代发现汝瓷窑口,是解放以后。
因此,汝瓷不仅在现代是稀世珍品,古代亦然。比如宋徽宗讲究到非汝器不用,比如乾隆把对汝瓷的喜爱,刻了下来。
据统计,在传世的汝瓷中,有22件底部被宫廷匠人按照乾隆旨意刻以御诗,其中至少6处有错字。实在是让人佩服乾隆的“盖章”能力。
乾隆刻诗的汝窑天青釉碗
雨过天青做颜色
关于汝瓷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有一个传说普遍流传。这个传说,与古代文艺青年宋徽宗有关。
在一个适合午睡的下午,宋徽宗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里雨过天晴,天空飘满了朵朵云彩,忽然一阵清风吹过,他在云隙之间看到一抹神秘的天青色。
醒来之后,宋徽宗对那抹天青色念念不忘,便写诗一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随后下旨令工匠烧制出这种颜色。
然而,太过美丽事物的背后,都存在着假象,如同这场天青色的梦。
所谓雨过天青云破处,不仅不是汝瓷的起源,最初也不是形容汝瓷的。这是对汝瓷的盲解,也是对宋徽宗的误会。若有什么是真的,那就是宋徽宗对汝瓷的喜爱,是真真儿的,这里按下不提。
雨后青天与汝瓷 摄影/王立力
云在青天,色在瓶
天青色是青如天,是雨过天晴,云层散去,天空呈现的颜色,澄净、湛蓝。
这种颜色所形容的器物,是汝瓷上一个朝代的瓷器——柴窑。
所谓柴窑,是姓柴的柴窑,不是柴烧的柴窑,是以皇家之姓,周世宗柴荣立名的御窑。
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有记载:“陶器,柴窑最古……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谢肇淛《五杂俎》
柴窑,六年性命
柴荣骁勇善战,励精图治,在历史上属于开创型皇帝,但是命短。他15岁从军,33岁称帝,39岁就驾崩了。
柴荣在位6年,做了许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柴窑便是他的首创,钦定天青色为柴窑的标准釉色。
柴窑的特点不仅是天青色,关于它的描述有专用词: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这是最早的形容后周柴窑的词,现在被人们多用于形容景德镇瓷器。
随着柴荣的驾崩,柴窑的生命也随之消亡,因为是御窑,产量很小,后世保存下的完品极少。
因此到了宋代,关于柴窑的碎片都极为珍贵。据宋人笔记记载,说柴窑到了北宋时期,已经珍贵到贵族用柴窑的瓷片做戒指面,由此可见其珍贵程度。
母智德收藏五代后周柴窑 天蓝釉蒜头八棱瓶
柴荣画像
汝窑之生
因为前朝有柴窑这样优秀的窑口,北宋制瓷手艺人就依此效仿烧造。但是柴窑已经断代了,北宋是用的什么方式呢?多中选优。
汝瓷的来历很复杂,最初它不是专门给皇室做的,北宋朝廷用的是一种挑选的方式。民间做完了,先进供给皇室,皇家看哪个好,选完了,剩下的卖给老百姓。相当于这个东西好,先卖给皇家,皇家买完了,别人才有资格买。
比如现在发现的汝窑地址,是在河南汝州的宝丰清凉寺。但汝州不止一个窑口,还有张公巷、东沟等窑口。
宝丰清凉寺 汝瓷片
张公巷 汝瓷片
是什么意思呢?就像一个村子,有五六七家或十多家做汝瓷。每一家做的工艺、颜色还不一样,谁家做的好,谁家就会被拣选出来。
出类拔萃的汝瓷制作者,往往都是精益求精的。比如同样烧出300件汝瓷,有的师傅只选10件最好的,有瑕疵的全部摔碎,每一个卖2000元。其他人可能选出200件,每一个卖10块钱。长期以往,做精品的成为官窑,做次品的,以后就做大缸了。
北宋汝瓷的标准制作,是以名贵的玛瑙入釉,烧出“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的瓷器。因窑口在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清凉寺),故名汝窑。
在北宋,汝瓷可谓是贵中之贵,不是价格贵,是地位高贵。不仅宋徽宗喜欢汝瓷,文人墨客对汝瓷也是倍加青睐。
一方面是文人喜欢文雅、古朴、精致的物件,当时汝瓷的物件都很小,盘、洗、碗等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超过20厘米的都很少,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
比如汝窑的三寸笔洗,有带足的,有不带足的,放在书房,是极为好看的。
另一方面是汝瓷的釉色,是真正的温润,如玉一般,有“似玉非玉胜似玉”之说。它的釉水是纵横的,是通透的,又因用玛瑙做釉,具备光的折射特点,加入水以后,漂亮极了。
明代学者高濂的《燕闲清赏笺》则讲得更为详细:“汝窑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还有葱绿和天蓝等。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
其实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够亮眼,因为北宋时期生活用品颜色偏暗,家里摆放一个天蓝色的汝瓷,那是相当的好看。
宝丰清凉寺汝窑出土 天蓝釉花口碗 摄影/王立力
宝丰清凉寺汝窑出土 天青釉碗 摄影/王立力
北宋南迁,汝瓷生死二十年
战乱,是影响北宋汝窑没落的主要原因。金人入侵中原,北宋皇帝赵构,带着一帮老臣南迁到临安,他带走的不光是大臣,还有一批做工匠的,做手艺的,手艺好的几乎都带走了。
而在古代,越是高级的东西,它的传承往往是不公开的。比如汝瓷的制作,并不是你会他也会,师父和徒弟不会做到这一点的。师父要是没死,徒弟们休想把技艺学全了。
就因这样一个保密的形式,造成了北宋汝窑的没落。
宝丰清凉寺出土汝瓷
不断发现的汝窑遗址,哪一个才是官窑?
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瓷窑址进行试掘后,将该窑址确定为汝官窑遗址。
到了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发现了张公巷汝窑遗址。里面出土的汝瓷,一色天青,具有传世北宋官窑汝瓷的特点,很多学者以此认为这是北宋官窑无疑。
但仍有学者认为,这个瓷器的特点只是有北宋官窑的特点,北宋官窑的遗址在哪里,至今仍是一个谜。
跨越时空的传承,窑火不灭
从北宋到现在,千年已过,关于北宋官窑的探索仍在继续,而消失的汝窑窑火也已再次烧起。
在河南汝州,很多人致力于研究汝瓷文化价值和工艺制作,也能做得出雨过青天云破处的颜色,高级工程师朱文立就是其中一位。
朱文立 “汝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摄影/王立力
1946年出生的朱文立,从1976年开始致力于研究汝瓷的烧制,期间经历失败无数次,一直到1988年才有所收获。他烧制的汝瓷“天青色”通过了国家轻工业部和河南省科委的鉴定。至此,朱文立破解“汝瓷之谜”整整用了12年。
现代烧制汝瓷,工序是非常复杂的,从器物到设计,再到配料、拉坯、出窑,共有70道工序。其中最难,最关键的是配料。
汝瓷的配料非常严密,十几种矿石,每一种配料都是有数的,不能多也不能少。失之毫厘,就谬以千里,烧不出天青色来,因为汝瓷的釉色就是各种矿石的比例结合起来,烧制而成。
朱文立汝窑工作坊 摄影/王立力
汝瓷要经两次窑火才算完成。第一次入窑,等胎达到陶的程度后,取出冷却第二天出窑。然后再挂釉,入窑烧制。
汝瓷出窑,不仅有天青色的视觉盛宴,也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的声音。
汝瓷出窑后,窑内外的温度骤降会逐渐开片,形成冰裂纹、鱼鳞纹、禅意纹、雪花纹等等。而开片的声音,像是“风铃”,清脆,悦耳,灵动。
日月轮转,天青不变
市面上,越来越多的汝瓷品相继问世,有人说汝瓷已经断代了,这是仿制、复制,是假的。
我觉得,不能说是断了。因为从一个窑口的产生到被发现,再到真正的消亡,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现在烧制的汝瓷,用的仍然是这里的水,这里的土,这里的料,用的是汝窑,烧的是汝瓷,只是不是古代的东西罢了。
左为北宋汝瓷碎片,右为现代汝瓷作品 摄影/王立力
撰文:冠如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幅员辽阔的中国,还有很多手艺不为人知不为人道。跟随“传统活儿”,带你见识真正的民间手艺,是怎么做出来的,他们的真实生活现状,是怎样的。
民艺
征集令
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手艺人,请联系我们! 我们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真的热情去传播他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