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音乐会评论(千里江山流映万象之美)

江山如画音乐会评论(千里江山流映万象之美)(1)

孙楠/摄

文 | 李欣

中国古典美学主张在心灵与世界的沟通中,表现整个宇宙的气韵、生命与生机。北宋画家王希孟绘就的《千里江山图》,峰峦起伏连绵,房舍屋宇点缀其间,人影浮动,造就了一个气象万千、活泼玲珑的意境。这幅青绿山水画正是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存照。受此启示,作曲家赵麟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交织古典与现代韵味,创作鸿篇交响音诗《千里江山》,用音乐表现山水,借山水抒怀畅神。9月24日晚,该作品在北京保利剧院奏响,指挥家余隆携手中国爱乐乐团,联袂笙演奏家吴彤、琵琶演奏家赵聪、二胡演奏家陆轶文、钢琴演奏家贺茗、女高音歌唱家方琼、竹笛演奏家戴亚倾情出演。

作品分六个乐章,管弦乐队与笙、琵琶、二胡、钢琴、笛箫相继“对话”,民族女高音大轴“点睛”。在表达中式美学精神的内核时,作者使用交响乐与民乐结合的形式,在这一空间中自如畅想与呈现。意境的表达不拘泥于形式,不在一招一式,而在于整体的“气韵生动”。在精巧的谋篇布局中,使用简洁而自然的和声,让作品在65分钟左右的时长里,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在有限的篇幅中延展出体现人生意味、情趣价值的灵境。

交响音诗《千里江山》由乐章“云飞起,楚天千里”开始,气势雄浑,勾勒出全景式的山水画卷。这是一个纯粹的管弦乐乐章,具有破题、开篇立意的作用,其中运用的主题素材会在其他乐章反复出现,使整部作品在姿态各异的章节中,呈现逻辑性与统一感。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水云溶漾”,加入了独奏乐器笙。笙连绵悠长的声音传来,若隐若现的交响乐铺底,钢琴清亮的点缀,点线交织,如浮光掠影,流泉叮咚。吴彤演奏时身随乐动,轻盈灵巧,画面像舞蹈、像太极,气息连贯,动作柔和缓慢。在这首作品中,笙与管弦乐队浑然一体,冥若合符,最充分地体现出“天人合一、气韵生动”的美学追求。

第三乐章“月壑松风——琅然。清园。谁弹。响空山”,乐如其名,琵琶与管弦乐队轻柔而控制的音响,营造出山谷月下的场景。长笛如飞鸟般鸣叫,打破静谧,增添一丝趣味。之后音乐突然进入快板,琵琶扫弦加绞弦的技法,与乐队奋力抗衡,彰显其刚性本质,虽然“树欲静而风不止”,但仍要“会当水击三千里”。第三部分再现,归于静谧。

二胡这件乐器的气质,似乎天然具有独白感,娓娓道来心中的思绪。第四乐章“千叠浩荡”给予二胡大段独奏空间,管弦乐队或烘托二胡,或造势呼应,此起彼伏,这样的配比适中而协调,二胡旋律线始终清晰可现,音乐既能抒情内省,又具动感与能量。

第五乐章用钢琴与管弦乐队的形式,在重复性音型化的旋律中,呈现有内在节奏的昂首快步前行画面,势不可挡,如“万马回旋、众山欲东”。中部速度放缓,旋律线悠长,气势壮阔,但仍有重复音型的铺陈,气氛动荡不安。最后一部分慢下来,归于静,归于和,呈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与释怀。

最后,作曲家采用女高音、笛箫与乐队的形式,以一曲“万山入海——万众归心,天下一家”作为终篇。唱词源自唐代诗人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在景色略带朦胧中展开叙述,格调雄浑。作者依声度曲,曲与词贴合得自然婉转。方琼的音色特点、适度的音量开合,以及恰如其分的情绪把控完美演绎了这首作品。低音大笛的音色空灵有质感,呈现沉郁古朴的古典审美意蕴,与女声交替交织,在管弦乐队的恢弘音色加持下,人生况味得以升华,在情绪高涨中结束全篇。

赵麟运用交响乐与民乐结合的形式,延续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性”特点,把握了古典韵味,又体现了当代审美。他丰厚的写作功底与对传统文化的悟性,让《千里江山》成为厚积薄发中的昭示与表达,通俗易懂,好听耐听。这不是一般认知中“中国风”式的唯美主义,单就动听的旋律不足以支撑,而是更深层次的意蕴挖掘,音乐能在大开大合中保有韵味与静气。《千里江山》采用了由23家乐团集体委约作品的模式,这无疑进一步拓展了作品在全国及海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目前该作品已有20场音乐会巡演计划,北京这次的全球线上直播,相信它已被更多人听见。它也值得被更多人听见。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江山如画音乐会评论(千里江山流映万象之美)(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