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剧天天看深宫计(TVB拼老本的深宫计)
港剧,终于又放大招了。
2009年,《宫心计》作为当年的TVB台庆剧拿下了50点的全年最高收视。
九年之后,《宫心计2深宫计》开播,香港首播收视25点,加上跨平台接近30点,创今年以来港剧最高收视。
但这么一部汇聚了TVB两届视后、回巢的马浚伟和半个亚视《我和僵尸有个约会》阵容的年度大剧,这个成绩,值得庆祝吗?
网友的反应,两极分化。
力挺的,一看就是港剧的拥趸,情怀、老港剧味道,以及颜值回春的马浚伟、民间视帝马国明、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萧若楠,甚至少有拍TVB剧的刘心悠、周秀娜,依然那么美的康华,都可以成为叫好的理由。
但TVB数十年不变的五彩斑斓的服装,过度饱和的色彩,又足够成为吐槽的理由。
剧迷有要求,是因为对《宫心计》有期待。
都知道这些年的港剧,走得很坎坷。
本土收视频频下滑,TVB剧竞争力今不如昔之下,合拍剧成为TVB的新选择。但新港剧旗号下,港味却在渐渐消失。
从《使徒行者2》到《溏心风暴3》,这些经典港剧IP衍生的合拍剧,口碑下滑,播放量也难言让人满意。最新的《飞虎极战》,流量尚可,但豆瓣仅有6.1分。
当曾经的正宗港剧,变成了今天的合拍剧,会不会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这一次,TVB又抓起了自己最擅长的那手牌。
两个字,宫斗。
但今天的《深宫计》,还能再造港剧的《金枝欲孽》吗?港剧,到底还行不行?
宫斗还是那个TVB的味道,港剧还是那个港剧
坦白讲,第一次听到这片名,内心其实是抗拒的。
宫斗 TVB。
你想到什么——权谋宫斗 山寨场景?更何况,内地宫斗剧成潮、今年古装剧又退潮之后,还有港产宫斗生存的余地吗?
但种种担忧,又都被它港剧制造的班底推翻了。
不客气的说,《深宫计》就是一部非TVB拍不出的剧。
总监制,梅小青,香港古装剧扛把子之一,TVB重金请回巢的权势编导。
主演,一水TVB(出身)的演技派扛把子,马浚伟、马国明、两届视后、刘心悠全是好戏之人,就连第一集演韦后打酱油的,都是米雪这样的重量级——可以说是TVB最高级别了。
但更令人惊喜的,其实是一整套《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的阵容,从眼神可以杀人的陈炜,到张文慈、张慧仪、罗霖,一水的亚视老将。
梅小青的剧,一直有两大特点:
一,港味足。TVB老牌监制,不用担心,拍不出TVB宫斗剧的手撕力道。
二,偏爱女人戏。凡是梅小青拍出的女人,永远比你想象的厉害。
而让我一口气追下去的理由还是那句:港剧情节。
《深宫计》的故事主线,其实很简单,基本可以概括成——一群大龄后宫美女围绕马浚伟饰演的李隆基攻心、宫斗的故事。
所以只要看过过去的TVB宫斗剧,看《深宫计》的时候绝至于全程懵比。
但,宫斗只是《深宫计》的皮相。
它的骨相,还是港味。
是的,虽然有内地资本加入,但剧情的港味不减。
港系古装最擅长什么——斗。
《金枝欲孽》《宫心计》,TVB这类女人戏,在华语剧集中,一直难寻真正的对手。
《深宫计》的故事,也是这种“一宫不容二凤”的延续。
一开场,节奏就紧锣密鼓。才四集的篇幅,从李隆基联手太平公主夺权、二人斗法、宫廷命案、元玥蒙冤,剧中大部分的角色皆已登场,主要矛盾剑拔弩张,而才到了第四季,李隆基已经在太子之争中胜出。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权利游戏,王蓁与太平公主之间女人的战争已经全面打响。真的是少有废戏,戏剧高潮连绵起伏,梅小青,终于找回了当年的功架。
最后谁胜谁负?
历史已经注定,但如何胜,如何负?不得而知。
太子妃王蓁看上去步步退让,所以又是一出忍辱负重的戏码?
不要轻易下判断。TVB宫斗剧中的女人,从不会如此简单。
预告片已经出现了火药味十足的对话。
这就是TVB宫斗剧最核心的看点,宫心计。
女人较起劲来,绝不像男人对决一样明枪明刀,而是一种静水深流的智力交锋。
例如,第一集太平公主让王蓁领舞设计出丑,结果呢,却被对方从容化解。这样就完了?第二集又立刻直指对方谋害宋王妃。
但只有女人宫斗?别忘了,还有萧正楠饰演的何离,饰演的打入李隆基阵容的卧底,所以,女人宫心计之外,还有一出宫廷无间道?
宫斗是表象,心计是根本, 果然,是十足的港味。
这部剧集复杂的地方,是故事划分成了多条支线,而且要根据每条故事线,安排配置不同的角色。除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权斗、后宫的争夺,还有刘心悠饰演的角色进宫寻姐的支线。
怎么平衡这些剧情和人物,让每条支线都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才是导演编剧的难题。
好在,梅小青前四集的成果还不错,编剧虽然不见得手法多高明,起码规整充实不注水(目前看起来是这样,希望播出平台后面不要注水):一共才拍了25集,严格按照公式的TVB编剧法,拼的就是戏味。
连一个小皇帝的禅位戏,都演技在线,戏味十足,拍出宫廷内的人心诡谲。
起码故事是明白清楚的,大部分时候逻辑在线,剧情不尴尬。角色各种侧重特点鲜明,情绪调动方面做得也很有成效,就连几场童年回忆戏,都拍得许多观众牵肠挂肚。
在港剧渐失港味的今天,能做到这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新港剧大制作,就拍出个五彩斑斓影楼风?
但《深宫计》留住了港味,却输在了革新。怎么说?
过去的TVB古装剧,场景因陋就简,服装来来去去就那么几套。这一次呢?处处都是大手笔。
采用单机拍摄,趋向电影拍法。每场戏、每个镜头都会调色,透过颜色表达不同场景;再配合音乐、CG等效果,后期制作足足花了10个月时间。
一局四司(司珍、司设、司制、司膳)的服装主色以4种颜色作区分,分别对应的是紫、蓝、橙、绿,尚宫则采用咖啡色。所有角色的服装、头饰都是全新缝制及设计。演员每次化妆换装都动辄数小时。胡定欣就曾说过,“我们的服饰和妆容每次都要花至少三个小时去弄。”
结果呢?观众不收货。
当你以为自己进错了影楼,其实你没有。
胡定欣顶着一对高低眉出现在后宫中,让人深深怀疑三个小时化妆到底是如何进行的?
四尚工一出,一人一个颜色,标准的亮瞎眼。
刘心悠的造型也值得重点强调一下。
37岁的女星,一身少女的打扮,这样的造型搭配这样的台词会不会违和呢?
相对于女星造型,男星造型则明显正常、在线的多。
所以两种时尚审美的battle才是这场造型设计的精髓?
这时观众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是导演为了营造后现代的割裂感而进行的艺术设计。
审美可能是主观的,再说《深宫计》是一部主打宫斗的古装片,人物造型方面还是不要求那么严格。
遗憾的是,该有的突破搞成了影楼风,该改变的TVB式不严谨依然如故。
米雪饰演的韦后,虽然妆容造型有条有理,但面对攻进来的太平公主,一个飞身飞上棺材是怎么回事?古代的皇后武功都这么高强了?
堂堂大殿之上,马国明饰演的武将不需要通传说进就进,按照唐朝律法这样擅闯朝堂是要斩首的好伐。堂堂后宫内院,一个晚上从宫女、驸马刀、女官到王妃进进出出个不停,所以古代的皇庭保安都要开除了吗?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主要还是大家都太忙了,忙着宫斗飙成语,真的没时间按照历史事实拍剧,所以导演只能牺牲掉历史的真实感和层次了。
这还不算,有的时候为了剧情,编导甚至可以强行设置各种离奇剧情。最明显的就是萧正楠饰演的何离。
这个人物原本是非常悲情的,因为他深陷卧底使命和对马国明的兄弟情中,总是在面临着一种纠结和两难的境地。
但是呢,考虑到他打入李隆基阵营后的一系列搞笑遭遇,就顿时让人严肃不起来了。不经历考核直接被马国明现场招募入禁军就算了,身为一个下级武官,天天和上司联手查案。升级考核是李隆基亲自扮刺客完成的,这样的卧底是要上天?
说到底,当TVB努力提升硬件不成功的同时,最软的软肋依然那么TVB,当今天这样的TVB剧,还能打动当年的观众吗?
全世界都看衰,港剧还能再造《金枝欲孽》吗?
《深宫计》当然寄予着TVB绝地反击的野心,作为与内地合作的年度大剧,这种主打宫斗的经典剧续集其实是具有先天优势的。也可以看出,TVB在故事的编排和制作上也费了很多力气。
经过前作的铺垫,剧集风格和套路已经非常成熟了,只要是看过那些剧集的人对TVB配方也都会有所了解。
这样一来,《深宫计》就省掉了许多的工夫,可以把心思专门用在故事上来。
又比如这些港剧老面孔带来的熟悉感,几张脸一凑就是满满的戏味,随便一组就有CP特质。
也正是因为TVB剧的功架还在,《深宫计》里这些不同出处、性格的演员混搭在一起,倒也不至于显得违和和突兀,人物之间的火花,也显得合理、有趣。
如果抱着想看老港剧、宫斗的诉求,去看这部剧集的话,那么你应该不会感到失望。
但事实上,这部剧集能做到的,也就仅此而已了,一部合格好看的宫斗大剧。怎么说,它毕竟都只TVB业体系下的一部流水线作品,又要受到很多进军内地市场后的商业原则的掣肘。
而TVB剧日趋遭遇市场挑战之下,我们总还是希望,TVB能在坚守传统的同时,拿出更多反传统、反常规,让人感觉眼前一亮的作品。
在这方面,《深宫计》本质上还是一部略显平庸的传统宫斗剧。它做到了一部合格古装剧最基础的环节,那就是把故事讲好。却还很难企及《金枝欲孽》那样的角色深度。
真正的宫斗,是循环往复,永不停歇。
如果说宫廷是让人欲望无限激发的角斗场,那宫斗,就是对人性最大程度的激发,或高贵,或肮脏。
你拥有时,也就被这座深宫同化了。
你拥有越多,你越可能深陷它构建的你死我活的封闭世界。
宫斗的悲剧在于,无用的结局已被写定。
而《深宫计》则依然没有突破近年来TVB宫斗剧的窠臼,难以再现《金枝欲孽》式的剧集深度。
这样优秀的平庸,有错吗?放在今天的环境下,有。
因为港剧的时间,实在不多了。
2017年9月播出的《使徒行者2》最后收官累计播放量21亿。数字看上去很美,但靠的是《使徒行者》打下的收视基础。
接下来的《溏心风暴3》,雷声大,雨点小。
今年集合了苗侨伟、黄宗泽、吴卓羲、马德钟、王敏德、吴岱融、梁烈唯、伍咏薇等一众演技派的《飞虎极战》,口碑继续滑坡。
港剧在努力追赶时代,却终究难免败于时代之手。
当年那个充满新奇的新世界,正在变成今天的旧港剧,那些港剧曾经最擅长的东西,正在随着最后一代港剧迷的渐渐老去,日益老土过时。
港剧要活,打通内地市场只是表,重建港剧的魂魄才是本。
《深宫计》港剧的板斧犹在,一打港剧演技派打底之下,也仍然挥得动刀。
但《深宫计》还能救港剧吗?答案是,它最后必须成为又一部《金枝欲孽》,因为对于大众来说需要这么一部一洗颓势的新爆款来找回对港剧的记忆,对于电视产业来说也需要看到这样的爆款能带来的巨大可能性。
可惜《深宫计》不是。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港味既保留了港剧重生的一线生机,又成为困住港剧突围的深宫。无论港剧如何创新,最后难免又回到这里。
只要还有一线生机,TVB剧还会一直活着(或以某种方式延续),那些TVB套路也会一直拍下去。
这场港剧的自救,由此成为一场西西弗斯式的宿命轮回,即使无用,西西弗斯还是日复一日地推着石头。
为什么要推石头?因为还有人爱着港剧。
可港剧真要活过来,就要走出深宫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