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花名带古人名(农历二月十二是)

古人春日赏花识香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初历二月十二,在过去是一个很热闹的日子。为什么?花朝也。

花朝,就是俗话说的“百花生日”,是过去中国民间最艳美的一个节日。但花朝之期,各地并不完全相同。最早的选在二月初二,就是“龙抬头”那天。以牡丹花闻名的洛阳,就是以二月二日为花朝。清人汪灏《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翰墨记》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12月花名带古人名(农历二月十二是)(1)

(牡丹)

洛阳花朝很出名,唐宋文人留下的诗文多多。唐朝诗人白居易便很喜欢过花朝节,其《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中称,“心期二月二”: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余减夜漏,衾暖添朝睡。

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也有的地方以二月初十、二月十二、二月十五。如浙江有些地方,便以二月十五为花朝。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二月望》在这样的说法:“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

12月花名带古人名(农历二月十二是)(2)

(自赏)

但最普遍的是二月十二,在南方、北方都流行,如北京、开封、苏州,过去都以二月十二为花朝。南宋诗人杨万里《诚斋诗话》便称:“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

清朝时二月十二花朝之日,老北京会有很多活动。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这一天:“幽人韵士,赋诗唱和。”此时的北京,“春早时赏牡丹,惟天坛南北廊、永定门内张园及房山僧舍最胜。除姚黄魏紫之外,有夭红、浅绿,金边各种,江南所无也。 ”

12月花名带古人名(农历二月十二是)(3)

(玫瑰)

古人如何赏花?花之美在乎“色”,更在乎“香”,所谓的“国色天香”,缺一不可。

古人看重花香,与“香气养性”的观念有关。古人对香颇有讲究,分出“养口”、“养鼻”、“养目”等不同类别,花香属于“养鼻”类。《荀子·礼论篇》即称:“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

春有梅香,夏有荷香,秋有桂香,冬有瑞香……花之香至极品,则称为“天香”,与生俱来,美如天然。牡丹花香、梅香、桂香等花香,都曾被称作“天香”,如唐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名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写的是牡丹花香;唐诗人宋之问诗句:“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写的是桂花香。

瑞花与牡丹一样,也是古人眼里的吉祥花。

12月花名带古人名(农历二月十二是)(4)

(牡丹)

瑞花特香,一盆在屋,满室生香。瑞花之香被称为“睡香”,宋陶穀《清异录·百花门》“睡香”条称:“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盘石上,梦中闻花香烈酷不可名,既觉,寻香求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乃花中祥瑞,遂以瑞易睡。”

但是古代文最推崇的花香是兰花之香,迷了中国人三千年!

明人张谦德《瓶花谱·品花》中,将花卉分成为九品,其中第一品有9种,兰花为一品之首,后面依次为牡丹、梅、细叶菊、水仙、滇茶、瑞香、菖阳。这种9种花均以香气特别胜出,可见古人对兰花香的青睐。

12月花名带古人名(农历二月十二是)(5)

(兰花)

兰花香在北宋时称为“香祖”,宋人陶谷《清异录·草木门》“香祖”条称:“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人以兰为‘香祖’。”孔子在作《猗兰操》时认为,兰香“当为王者香”。先秦人还封之为“国香”,《左传·宣公三年》即称:“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

为什么古人这么推崇兰花香?其妙在于“兰香不可近闻”,香气如幽灵一样,飘浮不定,若有若无,故古人称之为“幽香”。

12月花名带古人名(农历二月十二是)(6)

(看花看人)

(注,部分图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