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东莞市廉租房(东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昨日(6日),
市住建局发布公告
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
准入条件进行调整
新政策于6月6日起施行~
关于调整我市户籍家庭住房保障申请条件的公告
根据《关于调整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东民〔2022〕67号),我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已提高至每人每月1200元。由于我市户籍家庭准入条件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挂钩,根据《东莞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东府〔2019〕37号)有关要求,现对我市户籍家庭住房保障申请准入条件进行调整,并就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准入条件调整情况
(一)廉租住房家庭调整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调整为不高于2400元(含2400元),家庭人均资产调整为不高于144000元(含144000元)。
(二)经济适用住房家庭调整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调整为不高于3600元(含3600元),家庭人均资产调整为不高于288000元(含288000元)。
(三)公共租赁住房家庭调整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调整为不高于4800元(含4800元),家庭人均资产调整为不高于288000元(含288000元)。
二、执行时间
上述调整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本公告发布时仍在审核的保障申请资料按照新标准进行审核,本公告发布时已完成审核的保障申请资料按照旧标准执行,不作调整。
特此公告。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6月6日
市民朋友想知道自己
是否符合申请资格
可以参考下面的对照表
保障对象 | 条件类别 | 基本条件(本栏仅简述最基本的条件,供市民初步判断,完整的申请条件在“申请指南”中详细列明) |
本市户籍家庭 | 廉租房条件 | 1、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具有本市户籍(申请人未成年子女在本市生活或居住可作为共同申请成员);2、家庭人均月收入在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2倍(即2400元)或以下;3、家庭人均资产在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年标准10倍(即14.4万元)或以下;4、无自有住房,或者自有住房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低于18平方米;5、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超生家庭,在有关单位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满14周年,并落实结扎措施后方可提出申请。 |
经适房条件 | 1、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具有本市户籍(申请人未成年子女在本市生活或居住可作为共同申请成员);2、家庭人均月收入在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3倍(即3600元)或以下;3、家庭人均资产在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年标准20倍(即28.8万元)或以下;4、无自有住房,或者自有住房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低于18平方米;5、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超生家庭,在有关单位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满14周年,并落实结扎措施后方可申请;6、未享受过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房屋修葺和本市人才住房优惠政策。 | |
公租房条件 | 1、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具有本市户籍(申请人未成年子女在本市生活或居住可作为共同申请成员);2、家庭人均月收入在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4倍(即4800元)或以下;3、家庭人均资产在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年标准20倍(即28.8万元)或以下;4、无自有住房,或者自有住房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低于18平方米;5、申请人及共同申请的家庭成员未正在租住公共租赁住房、领取租赁补贴,未享受经济适用住房、人才住房及房屋修葺等优惠政策。 | |
新就业职工(户籍不限) | 1、申请人在本市用人单位工作并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该单位在本市为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2、新参加工作未满5年(以全日制学历毕业的次月起计算);3、申请人及其配偶在本市无自有住房;4、申请人及其配偶未正在租住公共租赁住房、领取租赁补贴,未享受经济适用住房、人才住房及房屋修葺等优惠政策。5、非本市户籍的申请人同时需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 | |
外来务工人员(非本市户籍) | 1、申请人在本市工作及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逐月缴费累计满5年;2、在本市用人单位工作并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该单位在本市为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3、申请人及其配偶在本市无自有住房;4、申请人及其配偶未正在租住公共租赁住房、领取租赁补贴,未享受经济适用住房、人才住房及房屋修葺等优惠政策。 | |
新入户人员 | 1、自2019年6月1日起通过人才入户方式将户籍迁入本市,且户籍迁入本市未满3年;2、在本市用人单位工作并签订1年及以上劳动合同,该单位在本市为其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缴存住房公积金;;3、具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4、申请人及其配偶在本市无自有住房;5、申请人及其配偶未正在租住公共租赁住房、领取租赁补贴,未享受经济适用住房、人才住房及房屋修葺等优惠政策。 |
住房保障对象申请资格快速对照表
来源: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