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悲伤的事情(林黛玉内心有哪些重要的祭奠)
此时,写下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想说这是黍离之悲,心心念念的是黛玉的离丧之苦。
江淹一篇《别赋》,曾使洛阳纸贵,其中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又更何况是离丧之悲呢?虽有贾母的疼爱,黛玉却一刻都不曾忘记自己是客居他乡,每有相关事物的触击,黛玉的思乡之情,总是难以自禁。
窗外的桃花开了又落,伤时感世,黛玉又作了一首诗。题目叫做《桃花行》,大家看了都喜欢得不得了,于是就叫宝玉来看。
黛玉自感漂泊亦如人命薄,唯有宝玉能懂得她内心深处经历离丧之后留下的苦楚。因此,贾宝玉读完林黛玉写的《桃花行》,立马潸然泪下,一下子就猜出了是黛玉写的诗。诗歌是心灵最纯真的表达,宝玉最后向大家解释他的猜测:不经离丧之苦,难作此哀音。
杜甫的诗意表达,也在黛玉身上作出诗意的呈现。
那天晚上,薛宝钗又到怡红院玩耍,晴雯很生气,怨声载道,责骂宝钗有事没事往怡红院跑,还得她们三更半夜不得睡觉。正在晴雯气头上,黛玉来慰问宝玉,看他白天被贾政叫去是否被责骂了。晴雯因为心里有气,也就死活不开门,说是宝玉的意思,只是晴雯并不知道是黛玉来。黛玉又听到怡红院内甚是吵闹,又有薛宝钗的笑声,她如此被人拒之门外,身世之感一下子就袭上了她的心头。
只见黛玉越想越悲伤,在怡红院门前,也顾不得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黛玉这一哭,附近柳枝上的鸟儿一闻得此声,都愣愣飞起远避,不忍再听。花儿也从枝头轻轻飘落。面对此情此境,作者没有直接引用杜甫的诗歌,而是吟了一句诗道: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谁又能说这句诗与杜甫的那句诗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身世之感令黛玉如此痛斥心扉,思乡之情如此真真切切,一年一度,蓦然清明,回首早已花落人亡的家庭,黛玉内心的追思,恐怕更加深入骨髓。
母亲早逝,黛玉最先感念的当是贾敏,贾府有母亲的存在,她会一直幸福下去。
贾敏的优秀,贾敏的气派,贾敏的智慧,贾敏的善良,贾敏的美丽,作者没有直接述说她的事迹呈现出来,但是我们却也能够感知一二。
贾敏的气派是王夫人说出来的,当时大观里要裁剪人员,有感贾敏当初在家作为大家小姐的气派,不无悲伤地说探春、黛玉她们的排场本已令人觉得寒碜,如今再裁剪她们身边的佣人也就更不像样了。由此可见,贾敏是个真正的贵族小姐,生活在贾府的盛世里,贵族文化,她也必然了然于心,外在形象看上去也应当是一身的贵气。
这一点从她对黛玉的教育上,我们也应当能够得知一二。贾雨村到林家做家庭教师,并没教林黛玉什么知识,却深感黛玉的不简单。贾雨村也是见过大世面的,来林府之前,他可是在江南甄家呆过的,甄家的富贵与贾家可是不相上下。优秀女子也应当见过不少,但是黛玉的言行举止在他眼中心中,却另是异样的不凡,不与近日之女子相同。贾雨村因是猜度贾敏的不同凡响。当得知贾敏是贾府的女儿之后,林黛玉如此优秀,他就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可见黛玉母亲确实是一位不凡的母亲,她是贾母亲自调教出来的,贾母又那么疼爱她,她的优秀谁还会去怀疑呢!
黛玉到贾府行事,确实也都是按照贾敏当初的教导行事,不肯多说一句话(此话当指的是世俗之话,宝钗说的大多是世俗之话),不敢多行一步路,超然世俗之外。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黛玉听从母亲的教导,做一个最安静的女子。
人们多说孩子的智慧源于母亲,林黛玉那么优秀,那么善良,其母亲自然也定是女人中的凤凰。贾敏早年对小小黛玉的教诲,让黛玉一直受用无穷。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是根草,更有感于曾经有母亲的温暖,追思早已离世的母亲,黛玉的心头怎地不会黯然销魂呢?
林如海,灵如海,礼节上、为人处世上的知识有母亲的教导,林黛玉的才思敏捷,林黛玉的灵性应当全是得意于她的父亲吧。
林家虽是钟鸣鼎食之家,更是书香之族,祖上五代人都曾位列于侯,林如海不靠祖上福荫,是个学霸,科第出身,中的是探花。后来更是深得皇帝信任,仕途上一帆风顺,替皇帝监管着全国性的垄断行业。一方面是皇帝信得过他的人品,另一方面也是皇帝信得过他的才华。身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没有一定能耐的人肯定无法驾驭好好盐业——这个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行业。饱读诗书的林如海是读书人的骄傲。
刘姥姥走进潇湘馆,眼睛里全是书,林黛玉这么热爱读书,这么勤奋好学,谁又能说这不是她小时候受到林如海这个学霸熏陶的结果呢?林黛玉生活在现代,考个北大、清华定然也能像他父亲中探花一样,犹如囊中取物。
如果不说乐于助人,林如海帮助贾雨村,倒是可说是贾雨村才干优长及其他的那份清高,那份志气合了林如海的心。很多人说林如海的差事是肥差,他从中一定捞了不少钱财,以此夸赞林家如何富裕,并推理出贾府吞没了黛玉多少遗产,实则是不了解林如海的秉性所致。
这不是说林如海是贾雨村一类的人,林如海是欣赏贾雨村的那份倔强。贾雨村为官一方,不与上级同流合污,丢了官却全无一点怨色仍嬉笑自若,如此不说,还有心去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他有如此志气,如此胸襟,是不是会令人肃然起劲呢?只是到后来,她才被官场的大染缸染得乌黑。辜负了林如海的一篇心意。
由林如海欣赏贾雨村,当然也就能看出林如海自由一份清高与志气。他为官一方,刚正无比,又有才华,才得到皇帝的重用。管理此行业的不是如此之人,皇帝放他去也放心不下啊。把国家的盐业搞砸了,皇帝他去喝西北风啊。
林黛玉在贾府没有像薛宝钗一样八面玲珑,她从来不巴结讨好谁,这一点应当就像她父亲。她按照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志气,与世无争,与人为善,做最磊落的人。人家投桃,她就报李。
如同缅怀母亲一样,父亲的好,父亲的光辉形象也定然历历在目,如是能常伴在父亲身边,黛玉也不至于伤心得掉出许多眼泪。只能说人生充满无奈,天妒英才,林如海也同贾敏一样,也算是英年早逝,丢下孤苦无依的林黛玉,像一朵柳絮一样,任随东风摆布,不知道今生是被谁舍弃的,更不知今生最终会被谁收留。思及如此,孤苦的黛玉又怎会不再一次垂泪到天明呢?
往事历历在目,不堪回首,最后一场祭奠,林黛玉要将她留给落花,也留给了自己的青春。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黛玉葬花是因为怜花,她想给每一朵落花一方净土,让它们随风而化。有感落红的凄凉,《葬花吟》与《桃花行》也就因此可以看作林黛玉写给落花的悼词。
花之颜色人之泪,美丽的落红一年年随风而去,花儿落了又发;伤心的泪水伴随着落花也慢慢地流干,却不再回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解怜人花也愁,作者对于落花的悼念,也更似是对于自己逝去的青春的祭奠。喜欢此文,请关注一下珍爱红楼梦。作者hutashi1983。QQ:492889801。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