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诸多思潮百家争鸣,夏商周、秦楚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更替中,留存了丰富的文学经典,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历史瑰宝。

为了将古典文学更好地被传承,整理出版和校对工作就尤其重要,对于一些文言作品,还需要增加相应的白话文注解,这些都是巨大的工作量。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1)

因此诸多出版社都会将同类型的作品整理成册,再统一出版,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正是由此而来。

四大名著

说起四大名著,现代人应该是无一不晓:《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以及《西游记》。

虽然阅读原著的人可能不多,但从小观看由这四部著作翻拍而成的影片的人,估计占了全中国人口的半数之多。

自义务教育普及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典型的四大名著,四书五经、孔孟之道等经典文学,都成为了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的课外阅读必备书单。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2)

而“四大名著”,也是我们对这四本经典小说约定俗成的说法。

“四大名著”说法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当时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名曰王世贞,他将《水浒传》、《西厢记》、《史记》以及《庄子》并称为“四大奇书”,而我们如今所知晓的“四大名著”,正是“四大奇书”的当代叫法。

随着优秀文学作品不断出现,“四大奇书”的阵营也随之更新换代。

到了明末清初,两位文学家冯梦龙和李渔,就《西厢记》的戏曲剧本能否位列“四大奇书”而展开了争论,最终以冯梦龙的观点占了主流。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3)

《西厢记》剧照

在二人的一番论战后,到了清朝时期“四大奇书”就已经基本成型,包括《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以及《金瓶梅》。

《金瓶梅》在现代剧中,通常以情色小说的面目出现,但这只是对其片面的解读。

《金瓶梅》当初能成为“四大奇书”,是因为其中对人性的解剖,对社会环境的揭露,以及对人物情节刻画的丰富,都是独一无二的。

到了清朝顺治年间,为了禁止淫辞污句对民风的影响,朝廷开始在各地销毁此类书籍,《金瓶梅》也因此被列为了禁书之首。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红楼梦》被刻印出版。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4)

《红楼梦》剧照

有人认为《红楼梦》与《金瓶梅》是异曲同工之作,只是前者在“闺房之事”上收敛了描述,但这依旧不妨碍它成为一本出色的人物小说著作。

自此,我们如今看到的“四大名著”雏形渐成。

新中国成立后,《红旗》杂志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我国古典文学著作的整理和归纳,整理出了六册经典小说著作,其中就包括“四大名著”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是的,“四大名著”并不仅是我们如今看到的四册书,当年在编撰成册时,是按照六册的内容来安排的,可最后这两本,却都因为各自的原因被淘汰出局。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5)

《聊斋志异》剧照

虽然并未成为“四大名著”,但这两本书,在当今时代仍然有非常宝贵的文学价值,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历史。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作者蒲松龄,清朝时期小说家。

这本文言短篇小说集,自乾隆三十年问世以来,“流播海内,几千家有其书”,是古代鬼怪文言小说发展的巅峰之作。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近代文学集大成者老舍对《聊斋》的点评颇高,鲁迅、郭沫若等经典作家都是它的忠实粉丝。

除了原著外,后世为《聊斋》所著的注释本、点评本,都风靡畅销,19世纪后更是被翻译成六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都享有极高声誉,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6)

任何一件文学作品,都是创作者个人价值观的反应,而《聊斋志异》的诞生,更是和作者蒲松龄的人生履历息息相关。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自幼便对鬼怪趣谈感兴趣。

在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屡战屡败,最终只能放弃仕途,成为了一名教书先生。

官场不顺,蒲松龄便将满腹才华倾注在文学创作上。

22岁时,他开始撰写鬼狐故事,为了搜集素材,他在官道旁摆起了茶水摊,前来歇脚的路人只需用一个故事,便能换取一杯茶水。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7)

到40岁时,蒲松龄终于将这些经过粉饰润色的奇闻逸事集结成册,著成了《聊斋志异》。

因为文体是古言,所以经典原文的阅读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相对难度较高,这也造成了人们对它的片面理解。

鬼怪之事向来被当为“难登大雅之堂”的茶余饭后,但《聊斋志异》这本将近五百篇的小说合集,内容却涵盖了歌颂爱情、抨击科举以及反对霸权统治的诸多作品。

《聊斋志异》在当代传播最火的内容,莫过于影视翻拍的《聂小倩》,也就是《倩女幽魂》。

这个讲述美貌女鬼聂小倩与江南书生宁采臣的爱情故事,前后翻拍了数十个版本,尤其以港版为经典。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8)

但若只有爱情,却不能体现《聊斋志异》的丰富多彩。

《聂小倩》不仅包含了蒲松龄对纯洁爱情的歌颂,她作为弱者面对妖怪夜叉的要挟,毅然选择救助一身正气的宁采臣,以及二人携手最终打败前来复仇的金华妖怪,都体现了蒲松龄不畏强权,相信事在人为、邪不胜正的信仰理念。

《聊斋志异》不同于传统的鬼怪小说,对灵异之事平铺直述,毫无新意。

蒲松龄擅长描绘细节,情节生动而又跌宕起伏,例如《西湖主》篇,讲述了一个男子失足跌落洞庭湖,浮水登崖闯入湖内神君的离奇境遇。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9)

男子私闯禁区,还窥探了公主的私房,行将被捉之境却绝地逢生,化险为夷还娶了公主为妻,做了神君的乘龙快婿。

此篇情节绘声绘色,极尽叙述之能事。

又有《王子安》篇描绘一位屡败屡战的秀才梦见金榜题名,“众人相继来报,不禁得意忘形”,“梦中惊起不知身之所在,唤妻儿备赏钱吃喝,却惹人嘲笑不止。”

诸如此类为科举疯魔化的文人墨客,不胜枚举。

除了此类带有故事情节的作品,《聊斋志异》中还有单纯记述人物生平,如《金和尚》篇便仅仅写了这位僧侣居住场所的构造,以及出行、死后殡葬的场景状况,如《绿衣女》仅描述了一位精灵少女在书生书斋中的发生的欢愉,比起故事性,更似一篇散文。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10)

《聊斋志异》之后,再没有比它更丰富、生动、以及具有灵性的鬼怪作品,但也因为它对奇闻逸事的描绘过于俱声俱色,此类被归为“封建迷信”的题材,不适合形成大规模的传播,由此被排在了“四大名著”之外。

在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着蒲松龄后人捐赠的《聊斋志异》手稿孤本,在原稿中清晰留存着作者的构思过程和修改印记,是研究《聊斋志异》的一手材料,它也被选入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尽管被“四大名著”淘汰,但《聊斋志异》仍在古代经典著作中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11)

而同样被列为“六大名著”又不幸出局的《儒林外史》,在文学造诣上和《聊斋志异》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这本比《聊斋志异》仅仅“年轻三十岁”的讽刺小说,针砭时弊,在国际汉学界享有极高声誉。

《儒林外史》

比起《儒林外史》的书名,“范进中举”可能更为普罗大众所知晓。

这个将当时世态炎凉、好官名利禄的社会风气一展无遗的讽刺故事,正是出自《儒林外史》,而它更是被选入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科书之中。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12)

《儒林外史》是清朝乾隆十四年间文人吴敬梓所著。

吴敬梓的曾祖父、祖父,都是“科考高第仕官大臣”,两代人中诞生了六名进士,也就是通过了最后殿试,可以封官进爵的一批人。

其中还有榜眼、探花各一名,也就是前二、三名,和状元合称为“三鼎甲”。

吴敬梓也曾考取了秀才,但因父亲逝世守陵而作罢,随后二次参加科举之时,被众人戏称为“文章大好人大怪”,感到倍受侮辱后气愤离开了故土。

由于不擅生计,家业挥霍一空,最后吴敬梓只能靠贩卖文章和朋友接济为生,晚年更是穷困落魄至极。

这样的人生经历,也是吴敬梓撰写《儒林外史》的直接根源。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13)

当时的清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繁华的社会表象无法掩盖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大兴文字狱、考八股、重科举,士子大夫醉心功名利禄,“人性”在权欲的控制下,展现出了极端的虚伪和黑暗。

《儒林外史》并不是传统意义的长篇小说,它更像是由数个短篇小说汇集而成

文章中没有固定穿插到尾的主角,以开篇的农家子弟王冕为引,带出了随后的上百个人物,从元末明初,一直写到大约二百四十年后的明朝万历四十四年。

全书一共五十六回,三十五万字,因此它并不是完整的摆出所有人物生平,而是通过捕捉瞬间的行为,通过这一瞬间的可笑或可悲,巧妙的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14)

贯穿全文的唯一线索,便是以明代封建专制为背景的科举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堕落。

吴敬梓笔下的人,往往也不是定型的,而是发展的、变化的。

第一位登场的人物王冕,是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为原型。

元朝末年,王冕出生在浙江诸暨一个农户人家,自学成才后不愿与乡绅污吏同流,遂出走山东靠卖画为生。

不久后黄河泛滥,百姓流离,天下大乱。

吴王闻王冕才气,遂访问请教平天下之道,数年后,吴王建国大明。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15)

随后礼部建制,拟定用“四书五经八股文”来考核官吏,王冕预感“一代文人有难”,遂辞官隐退,在会稽山中避世余生。

虽然王冕在全文中并未二次出现,但作为开篇人物,他已经奠定了此书的正题:用正统中国士人的精神,表达对科举制的反抗,以及反思腐朽官场对社会的危害。

文章随后第二位登场的人物周进,便是当时买官卖官的生动体现。

这个年近花甲的教书先生,极度热衷科考,却年年落败,连个秀才都未能考上。

最后一次在省城开科取士的考试院触景生情,嚎啕大哭,被路过的热心商贩捐了个监生,随后竟中了举人进士,到广东为官。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16)

监生是明清时期为参加举人考试落榜者专门开设的书院,相当于封建王朝的最高等学校,监生要么是举人落榜,要么是考上了秀才,或者凭父辈做官而进入国子监。

若是三者都达不到,便只能靠捐献银钱成为监生,但一般这种非正途者,也不被人所看中。

但真正能通过“四书五经八股文”的满腹经纶考取功名的人,何其之少,因此靠关系、靠金钱来谋求仕途,反而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便利之道。

依靠旁门左道来实现阶级的跨越,自然将整个社会的风气彻底歪斜,匡超人的故事,便是典型的例子。

这个淳朴的农村少年,憨厚乖巧,对父亲一片孝心。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17)

流落他乡后遇到人生伯乐马二先生,考取了秀才,又结识了一帮“文人名士”,随后以科举中榜为“矢”,谋财富功名之“的”,撒谎成精,出卖朋友,沦为了权力欲望的笼中之兽

《儒林外史》用形色各异的平凡人物,映射抨击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石。

鲁迅夸赞其为:“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是后少有讽世之书如此”。

茅盾也说:“《儒林外史》是我仅仅能想到的提高艺术修养的旧小说的唯一推荐。”

然而正是由于它对腐朽制度的精巧讽刺,放在和平社会容易带来极端和激进主义,让《儒林外史》在”四大名著“的备选名单中首先出局。

如今全面分析这一册书,其中的讽刺艺术和美学风格,以及人物塑造的手法,都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18)

它开创了用小说映射现实生活的范例,是讽刺小说的巅峰代表之作,掀起了批判文学的潮流,直接带动了一大批谴责小说的出现,甚至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学,都被讽刺文学所深深影响。

如今《儒林外史》已经翻译成英、法、德、日、西班牙等多种语言,饱受国际社会赞誉,被称为世界文学杰作之一,直接与巴尔扎克、狄更斯等文学大家的作品相提并论。

2020年,《儒林外史》被正式列入《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结语

《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虽然没有列入“四大名著”,但这未尝不是两件作品独特性的特殊展示。

以前的六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六大名著为何变成四大名著(19)

不论是鬼怪迷信,还是讽刺官场,二者都反应了作者对社会制度的批判,反应了封建集权统治下,科举制度沦为买官卖官的手段,权力欲望成为封官进爵的目的。

比起“四大名著”对正史、对主流意识的关注和描写,这两本书从奇特的角度,展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四大名著”有提纲挈领的正面价值,《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有旁指曲谕的侧面引导,六册书都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都是中华文化灿烂瑰宝的重要内容,是值得传承的经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