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犯过几次重要错误(诸葛亮遭遇一场惨败)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发生在诸葛亮巧设“空城计”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司马懿、曹真、赵云和马岱。原文如下:

诸葛亮犯过几次重要错误(诸葛亮遭遇一场惨败)(1)

却说司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然山坡后喊杀连天,鼓声震地。懿回顾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矣。”只见大路上一军杀来,旗上大书“右护卫使虎冀将军张苞”。魏兵皆弃甲抛戈而走。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杆大旗,上书“左护卫使龙骧将军关兴”。山谷应声,不知蜀兵多少;更兼魏军心疑,不敢久停,只得尽弃辎重而去。兴、苞二人皆遵将令,不敢追袭,多得军器粮草而归。司马懿见山谷中皆有蜀兵,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

诸葛亮犯过几次重要错误(诸葛亮遭遇一场惨败)(2)

此时曹真听知孔明退兵,急引兵追赶。山背后一声炮响,蜀兵漫山遍野而来:为首大将,乃是姜维、马岱。真大惊,急退军时,先锋陈造已被马岱所斩。真引兵鼠窜而还。蜀兵连夜皆奔回汉中。却说赵云、邓芝伏兵于箕谷道中。闻孔明传令回军,云谓芝曰:“魏军知吾兵退,必然来追。吾先引一军伏于其后,公却引兵打吾旗号,徐徐而退。吾一步步自有护送也。

诸葛亮犯过几次重要错误(诸葛亮遭遇一场惨败)(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马谡在街亭被司马懿和张郃击败后,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随即来到西城城下。幸好诸葛亮巧设“空城计”,让生性多疑的司马懿不敢进城撤军而去,在半路上还遭到关兴和张苞的伏击。随后,北伐大军姜维、马岱所部又击败曹真,而赵云又在回军途中斩杀苏颙射伤万正,安全撤回汉中。

诸葛亮犯过几次重要错误(诸葛亮遭遇一场惨败)(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弃甲抛戈”,意为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这也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首创的一句成语。

诸葛亮犯过几次重要错误(诸葛亮遭遇一场惨败)(5)

在《三国演义》中,虽然马谡遭遇街亭惨败,但诸葛亮临危不乱,不仅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还令其在撤军途中遭到伏击。同时,北伐大军的其他军队都取得了一定战果,安全撤回了汉中。然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诸葛亮和北伐大军的境遇却没有这么幸运了。

诸葛亮犯过几次重要错误(诸葛亮遭遇一场惨败)(6)

据《三国志•王平传》载:“(马谡)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由此可见,马谡在此战的损失非常巨大。而在此战结束后,不仅马谡被杀,就连将军张休、李盛也被诸葛亮处死,将军黄袭的兵权也被剥夺。这也可以看出,除了马谡之外,还有数支军队在这次战役中遭遇惨败,损失严重。

诸葛亮犯过几次重要错误(诸葛亮遭遇一场惨败)(7)

不过,在这场惨败之中,北伐大军也有一个亮点,这便是由赵云、邓芝统率的一支偏师。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载:“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诸葛亮犯过几次重要错误(诸葛亮遭遇一场惨败)(8)

赵云和邓芝统率的这支军队,并非北伐大军的主力,而是一路偏师,其主要任务是为了吸引曹真主力,减轻主要战场的压力。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这支军队不仅保持了建制完整,同时连所有的军需物资都没有抛弃。由此也可以看出赵云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战场指挥能力。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