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门是何时建的(长安街上新华门)

中南海的新华门,最早是为一个女人建造的,是楼不是门!他是溥仪的老师,受邀为中南海新华门题匾,有个外孙女叫琼瑶!

长安门是何时建的(长安街上新华门)(1)

在北京,著名的门楼除了已对游人开放的天安门外,还有不对外开放的新华门。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在此举行,由此被设计入国徽,从而成为国家的象征。

位于北京西长安街西段的中南海正门——新华门,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中南海的特殊地位,而成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因为新华门是中南海的正门,所以保卫措施极其严格,门前只许行人经过,不允许长时间停留。门前有一条黄色警戒线不可越过,门口有卫兵站岗,门前有警察和保卫人员维持秩序……一切都是那样的庄重肃穆。

长安门是何时建的(长安街上新华门)(2)

然而,许多人所不了解的是,新华门最初并非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门,而是一座楼——是一座皇帝为其爱妃修建的“望乡楼”。这个多情的皇帝就是清代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爱宠的那位爱妃就是为后世留下许多美丽传说的香妃和卓氏,而那座“望乡楼”就是宝月楼。

和卓氏是维吾尔族人,传说中的香妃(实为乾隆帝的容妃)。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次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占发动叛乱,香妃的叔叔额色尹及兄长图尔都率部配合清军平叛,立了下了战功。平叛之后,乾隆封额色尹为辅国公,封图尔都为一等台吉(仅次于辅国公的爵号),图尔都送妹妹进京,入宫并被封为“和贵人”。

长安门是何时建的(长安街上新华门)(3)

香妃入宫后因思念家乡终日闷闷不乐,乾隆皇帝为了安抚这位异族妃子,就建了这座宝月楼。宝月楼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春季,完工于当年秋季。宝月楼是座面阔七间,重檐琉璃瓦卷的棚歇山顶的古典式两层木结构的楼房。登上宝月楼,可以北眺三海、南观街市、东看紫禁、西望远山,是临水赏月的佳处,颇有月中广寒宫的意境,所以命名为“宝月楼”。

乾隆为了安慰她的思乡之情,又在楼对面建了回回营和清真寺等回人生活的街市(今北京西城区的东安福胡同一带),使得香妃登楼就可见到家乡景色。

长安门是何时建的(长安街上新华门)(4)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政府接管了清室的西苑三海,并将中海和南海作为总统府,从那时起,中海和南海被合称为“中南海”。宝月楼位于皇城墙内,起初也没有门与外界相通。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把中南海作为他的总统府,还将宝月楼改建成总统府大门,更名为新华门。从此,新华门取代西苑门成了中南海的正门。

“新华门”的匾额由晚清翰林袁励准书写。袁励准原籍江苏常州,光绪二十四年任编修、侍讲,光绪三十年入值南书房。曾任宣统帝的老师,戊戌政变后,曾暗助康有为出走。

长安门是何时建的(长安街上新华门)(5)

光绪末年出任京师大学堂总务长,辛亥革命后在辅仁大学中国画系讲授《中国绘画史》。袁先生精于书画,书法造诣颇深。“新华门”三字为正宗馆阁体,字体雄劲有力,至今仍悬于门上。

说起袁励准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梳理一下他的亲朋友圈,你一定会有惊喜——原来是他啊!袁励准有个弟弟名叫袁励衡(交通银行的创办人之一),袁励衡有个女儿叫袁行恕,袁行恕嫁给了历史学家陈致平,并生了个女儿叫陈喆。陈喆就是那个创作了观众们非常熟悉的《一帘幽梦》、《水云间》、《梅花烙》、《庭院深深》、《梅花三弄》、《还珠格格》等系列作品的当代著名作家,她的笔名叫琼瑶。如此说来,袁励准就是琼瑶的大外公了。

长安门是何时建的(长安街上新华门)(6)

如今的中南海,已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神秘的地方,新华门也已成为首都北京庄严秀丽的一景。因中南海不对外开放,面对长安街的正门——新华门就成为世人驻足留影的最佳地点。新华门由此成为中南海的标志性建筑、政府高层的象征,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岁月。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