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家界校区怎么去武陵源(张家界从小山城)

从张家界校区怎么去武陵源(张家界从小山城)(1)

从张家界校区怎么去武陵源(张家界从小山城)(2)

奇峰三千张家界。(资料图片) 张勇 摄

7月16日,游人乘船在张家界宝峰湖景区游览。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依托良好的山、溪、湖、洞等旅游资源,推出“清凉一夏,亲近山水”等多条避暑游线路,受到各地游客青睐。 吴勇兵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廖声田 田育才

7月10日傍晚,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野溪铺村“五号山谷”客栈,夕阳的余晖穿透山林,给客栈镀上一层灿烂金黄。“谷主”陈玉林像往常一样,牵着妻子的手悠闲散步,偶尔与客人交流,显得十分惬意。

徜徉在幽静的山谷中,陈玉林想起30年前的情形,感慨万千:“30年前,只有一条泥泞小路,几栋破旧木屋,如今这里成为张家界民宿的一张靓丽名片。”

从1988年成立地级市,张家界已经走过了30年。30年间,张家界城乡面貌翻天覆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旅游收入达到623亿元,接待游客7335万人次,实现了从“小山城”到“国际张”的历史性跨越。

旅游立市,从乡村走向世界

“幸好我来了!”2003年,天津人田辉林来到张家界,参与天门山开发。

那时,天门山没有索道,上山公路正在修建,路面崎岖、凹凸不平。从山下到山顶,先要开车1个多小时到天门洞,然后再从天门洞爬上山顶。“手脚并用,爬了5个多小时。”回忆起第一次登天门山情形,田辉林记忆犹新。因为条件困难,公司同来的不少人坚持不到半年就回去了。

田辉林坚持了下来,成为天门山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如今,天门山建成了世界最长的观光索道、中国最高的玻璃栈道,举办了俄罗斯空军天门山特技飞行表演、高空走钢丝挑战、翼装飞行世锦赛、汽车漂移赛等多项传奇挑战活动,旅游形势一天比一天火爆,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极限挑战胜地。2017年,天门山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88万人次。

30年筚路蓝缕,天门山的变化,正是张家界旅游发展的缩影。

数字为证:30年来,年接待旅游人数从建市之初54.7万人次增加到去年7335.8万人次,增长了133倍多;年旅游总收入从2491万元增加到623.8亿元,增长2500多倍。

旅游是贯穿张家界发展的主线。从1988年建市时确立“旅游立市”,到1994年由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并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再到2013年提出“提质张家界 打造升级版”……张家界始终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目标,打响品牌、打造精品,先后获得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6张“烫金名片”。

2017年,张家界进一步提出“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国内对标桂林、黄山、九寨沟,国际对标瑞士的达沃斯、美国的奥兰多、泰国的芭提雅。

绝版风景,享誉中外。去年10月,张家界被世界知名旅游消费指南《孤独星球》评为2018全球10大性价比最高旅游目的地。2017年,张家界入境游客达到365万人次,境外客源国家和地区达到109个。

旅游扶贫,美了乡村富了民

1988年,家住武陵源区天子山镇天子山村老屋场组的彭齐云,和妻子在海拔1000余米的崖台上挖出了一块“空中田园”。如今,靠着旅游富起来的彭齐云在这里种上了荷花、油菜,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光。他说:“以前为了生计种水稻,现在为了旅游种风景。”

从种水稻到种风景,彭齐云质朴的一句话,道出了30年来旅游给张家界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为了让旅游给当地人带来更大福利,30年来,张家界立足生态优势,将藏于“深闺”之中的旅游资源有效开发,依托旅游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旅游发展起来了,赚钱的门路也多了。”桑植县苦竹河村贫困户瞿春华,趁着张家界西线旅游开门纳客,在九天洞景区附近摆起了小摊,卖起了玉米、红薯等土特产,每天有上百元收入,“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三四百块钱”。

“守着山林,就可脱贫。”与瞿春华一样,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太华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杜吉青60亩山林流转给大峡谷景区,每年租金4000多元,还有3000元景区商铺招租分红。靠吃“旅游饭”,大峡谷景区周边4个村新增客栈21家、餐馆7家,解决农民就地就业1216人。

永定区石堰坪村、马头溪村,将美丽山水串联成线、成片,打造“苏木绰”新景,引来了游客,也为贫困群众带来了致富机会;武陵源区鱼泉峪村“鱼泉贡米”,入选“张家界礼物”,100元一公斤仍供不应求;桑植县洪家关村与旅行社合作,一次瞻仰参观、一场民俗体验、一堂革命故事、一顿红军简餐“四个一”红色旅游模式风生水起;慈利县罗潭村与禾田居农业公司合作,成为旅游致富样板村……

“景点扶贫、线路扶贫、商品扶贫、就业扶贫,打造了旅游扶贫的‘张家界样本’。”2017年,张家界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0年前的432元增长到8692元,增长了19倍,越来越多的张家界农民享受到了旅游红利。

全域旅游,阔步踏上新征程

今年6月,张家界西线旅游景区以全新的面貌问世,九天峰恋景区、苦竹河大峡谷、茅岩河漂流和新西兰喷射快艇项目“上线”迎客,补齐了张家界水上旅游产品不足的短板。至此,以武陵源为核心,以慈利为东线、桑植为西线、永定区为南线的“三星拱月,月照三星”全域旅游格局全面形成,张家界在全域旅游实践中再次领跑。

建市以来,张家界旅游一路领跑,靠什么?“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张家界市旅外委主任兰智平用8个字总结。

一直以来,张家界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胆识,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新需求。

“全域旅游让张家界大放异彩!”张家界金牌导游刘洋坦言,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张家界处处是风景,村村可游玩。

30年间,张家界旅游产业由弱到强,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黄龙洞等19个景区成长为中国标志性景区,苏木绰、和田居、洪家关等乡村旅游倍受青睐,3199家宾馆酒店民宿星罗棋布,让“游”在张家界成为一种乐趣。

30年间,张家界旅游业态推陈出新,天门山玻璃栈道、大峡谷玻璃桥、茅岩河喷射快艇等旅游产品从无到有,国际汽车特技表演、乌克兰功勋交响乐团国际性旅游产品相继落户,让“游”在张家界有了更多选择。

30年间,张家界旅游版本不断升级,从“白天看山头,晚上抱枕头”的传统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1.0版本,到“白天看风景,晚上看大戏”文旅融合大放异彩旅游2.0版本,再到“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要素全域发展“旅游 ”3.0版本,生态游、乡村游、养生游、文化游风生水起,不断放大张家界“旅游 ”的乘数效应。

“做精做美全域旅游,到2020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率先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张家界市委书记虢正贵表示,而立之年的张家界,站上历史新起点,阔步踏上新征程,必将书写新辉煌。

张家界旅游发展大事记

1 1982年9月

张家界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2 1985年5月24日

国务院批准撤销大庸县建制,建立县级大庸市。

3 1988年5月18日

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地级大庸市,将慈利、桑植两县划归大庸市管辖,市另辖两区:原大庸市改为永定区,新设武陵源区。

4 1991年11月

张家界举办第一届中国湖南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大力倡导森林保护。

5 1992年12月

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6 1994年

国务院批准湖南省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同年,张家界荷花机场通航。

7 1995年

“张家界”作为“中国山水旅游第一股”上市。

8 1999年12月

世界特技飞行大师驾驶飞机穿越天门洞,创造人类首次驾机穿越自然山洞的飞行奇迹。

9 2004年2月13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法国巴黎宣布,中国张家界等8处地质公园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名单。

10 2007年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1 2010年12月

张家界列入全国首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12 2016年

张家界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

13 2017年

张家界出台全国首部全域旅游地方性法规——《张家界市全域旅游推进条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