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富人区在哪儿(长沙也有个朝阳区)

长沙市富人区在哪儿(长沙也有个朝阳区)(1)

文|枬子 封面图来源|新湖南

说起北京的朝阳区和赫赫有名的“朝阳群众”,令人肃然起敬,某些特殊人群更是听到就簌簌发抖。这不,这几天听说朝阳区又有人塌房了。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长沙也有个“朝阳区”,曾经同样大名鼎鼎。

长沙市富人区在哪儿(长沙也有个朝阳区)(2)

1986年地图上还只有朝阳一村

这个区域是以朝阳新村为中心,北起五一路,南至人民路,西起朝阳路,东至火车背后的京广铁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是正宗的荒郊野外,大片的荒山、菜地、池塘。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为配合建设火车站而大兴土木建设起来的。

据《长沙市志》记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第一次大规模成片开发建设用地。

除解决建设长沙铁路新客站用地外,还统筹安排了五一路、车站路、解放东路、曙光路、晓园公园、朝阳新村和人民新村住宅区及邮电大楼、长途汽车客站等等。按今天政府开发建设新区的思路,当时完全可以把这里叫做“朝阳新区”。

第一批建设的有十栋房屋,命名为朝阳新村。长沙城的最东边嘛,最早看到太阳,自然叫“朝阳”。七十年代中期投入使用,主要用来安置建设火车站的拆迁户,为长沙市最早的安置小区。总用地面积为1.31公倾,建筑面积两万平方米。

后来为火车站的配套工程及五一路的建设,到八十年代中期,又陆续建成了几十栋这样的居住楼,渐渐成为拥有一百多栋五六层高楼房的大型小区,地名也分为朝阳一村和朝阳二村,带动了火车站周边的繁荣,使人民路从窑岭向东延伸。

但那时候人们的观念,都还嫌新的居民点“太远”,生活上不方便,要搬离住了几十年的闹市区,居委会干部竟要屡次上门动员做思想工作。当然,当时的人们思想觉悟高,为了长沙城的建设,所有的拆迁户最终全部搬入新建的朝阳一村和二村。

长沙市富人区在哪儿(长沙也有个朝阳区)(3)

这张摄于八十年代后期的照片体现的即为当时的朝阳一村一角,图中的道路即为新修的以朝阳村命名的朝阳路。

朝阳一村与朝阳二村以今天的车站路为界,车站路的东边为朝阳一村,西边为朝阳二村。先说朝阳一村,修建时间较早,居住条件没有后来的朝阳二村好,栋数也不如朝阳二村多,只有十来栋。北面紧临火车站的货运处,南临人民路,西临车站路,东边紧靠京广铁路。

朝阳一村最有名的就数金苹果大市场了,金苹果大市场(原称长沙市金苹果服装鞋子批发市场)是1994年开办的,系长沙市食杂果品公司所有,经营范围有服装、鞋类、小百货、皮革制品和床上用品。加上一座8000吨冷库和一个水果市场,号称有三千个门面,就规模而言,金苹果市场是当时全省最大的单体专业市场。

服装行业门槛低,利润高,租个门面,进一两千块货就可以开锣。又正值九十年代后期国企下岗失业潮的兴起,成了不少人二次创业的首选。我所在的工厂同事中就有好几个下岗后在金苹果市场租了门面做服装生意。

长沙市富人区在哪儿(长沙也有个朝阳区)(4)

金苹果大市场 图源:网络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长沙,服装市场众多,论服装价格和款式,肯定是三角花园的最好,金苹果的货虽然质量、款式稍差,但胜在价格便宜,加上规模大,品种多,从成人服装、童装到鞋帽、床上用品,应有尽有,开业后很是红火了几年。

当时长沙还有首顺口溜:“金苹果的玊(so5),文庙坪的货,金满地的美女一大摞。”

金苹果市场当时的地位还是很准确的,走的是中低端批发、零售服装生意,一度也是长沙最红火、最全面的老市场。不过口碑一直不好,不少老长沙人都调侃自己到这里就是买“簸箩货”的,随着服装市场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购物的兴起,这里慢慢开始衰落。不过时至今日,金苹果大市场仍然在坚持着。

与朝阳一村一街之隔的朝阳二村,建设得晚些,更靠近市中心,相对朝阳一村热闹很多。朝阳二村北接解放东路,南临人民中路,西靠以小区命名的朝阳路,东隔车站路与朝阳一村相望。全盛时期有近百栋五六层楼的宿舍房,辖区内有中学、小学、幼儿园、医院和几十家大小商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是芙蓉区(当时叫东区)较繁华的住宅中心。

九十年代后期,这里兴起了朝阳电子科技一条街,是当时长沙规模最大、辐射全省甚至华中地区的电脑、数码产品及配套产品的贸易集散地。朝阳路两边的电子产品商店不计其数,我的第一台台式电脑就是在这里装配的,第一台手提电脑、第一台数码相机、第一台摄像机、第一个u盘也都是在这条街买的。

朝阳新村内的餐饮小吃店也很多,尤以烧烤闻名,甚至得名“朝阳烧烤”,特点是越晚越热闹,不管是在朝阳一村,还是后来搬到朝阳二村,人们只要沿着那股地道的孜然味就可找到。

长沙市富人区在哪儿(长沙也有个朝阳区)(5)

据说是发源于朝阳村的朝阳烧烤

讲回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朝阳片区居民多为拆迁户,城市贫民的后代,好勇斗狠,在长沙城内,尤其东区,颇有点名气。能与之一争高下的,也就只有与之紧邻的“铁路区”的青年哥哥了。

所谓“铁路区”是以向韶村为中心的铁路宿舍、配套生活设施及机关所在地。部分地段与“朝阳区”重合。这一块原本是荒山,本没有地名,统称为二里牌,意思是距城区东门两里远。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局宿舍建在了这一块,尤其是1958年底,为解决职工子弟就读问题,长沙铁路局决定在长沙市东区二里牌的贺家塘修建新学校后,这里渐渐演变成以贺家塘为中心的铁路宿舍。

到了文化大革命初期,随着湘潭至韶山铁路的开通,《火车向着韶山跑》这首歌的风行,这一带顺应潮流更名为向韶村。这一块有大片的铁路职工宿舍群,至少有一百多栋,光向韶村内的铁路宿舍编号就到七十多号,而五一东村及火车站附近还有几十栋。这些房子是从五十年代起陆陆续续建成的,外形千篇一律,都是五六层高的红砖房子。论房子质量,当然赶不上后来建的朝阳新村。

在当年,“铁路人”自成体系,很是团结,自然看不惯朝阳子弟的嚣张,在铁路子弟集中的长铁一中和朝阳子弟就读的二十九中之间经常发生不等规模的械斗。

我当年住在窑岭,离朝阳村、向韶村都不远,也曾在二十九中读过高考补习班,旁观过很多次战斗。当然,作为一个外人,一般不会介入其中。只有一次例外——有天校门外又有争斗,我从二楼的窗口望下去,发现是个熟人,是我的朋友红哥,在铁一中很有些名声。这次一挑三,还丝毫不落下风。

我在楼上看得清楚,校门外又有五六个赶来,为首的我认得是朝阳的,赶忙大喊:“红哥,快跑,后面来人哒。”

长沙市富人区在哪儿(长沙也有个朝阳区)(6)

图源:新湖南

红哥回头一看,往外面跑没机会,后路已被堵死。他毫不犹豫,掉头就往学校里跑。那年月,校门口打架是常事,只要莫打到学校里来,守校门的也懒得管。红哥跑得快,守门的猝不及防,没拦得住,倒是拦住了后面追赶的几个人。红哥见没人追进来,也不急,上到二楼找到我说:“利别,我们换件衣服。”

我穿的是件草绿色军便装,红哥穿的是深蓝色铁路制服,带金属纽扣的那种。红哥换上我的衣服,又去洗了把脸,把头发抹整齐,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在那几个人眼皮底下扬长而去。可笑那些人等到天黑,学生走光都没等到人。

进入21世纪,这里早已从长沙城的最东边变成了市中心,市政府把朝阳新村纳入了旧城改造范围,有味的是,建得比较晚的朝阳二村却是更早拆迁,拆得差不多了,是十几年前长沙市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建设项目。而一街之隔的朝阳一村还要再等等。

朝阳一村、二村、向韶村离彻底消失的日子不远了,到时候再看我们“朝阳区”会变成什么样吧。

作者介绍:枬子,文革初期出生于长沙,做过工人、会计、财务总监。现为资深高级会计师。

长沙市富人区在哪儿(长沙也有个朝阳区)(7)

长沙市富人区在哪儿(长沙也有个朝阳区)(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