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的古城感悟(听时光流淌的城)

央广网北京6月9日消息(记者朱敏 郑澍 陈惠婷)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砖一瓦寄乡愁,一草一木总关情古城,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遗产的“保管员”时间不语,连同悠悠历史一起,把所有辉煌与浪漫,风雨与沧桑,刻入了古城的青砖灰瓦之中这里是现代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留存的宝贵文脉,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生动写照,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沧桑的古城感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沧桑的古城感悟(听时光流淌的城)

沧桑的古城感悟

央广网北京6月9日消息(记者朱敏 郑澍 陈惠婷)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砖一瓦寄乡愁,一草一木总关情。古城,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遗产的“保管员”。时间不语,连同悠悠历史一起,把所有辉煌与浪漫,风雨与沧桑,刻入了古城的青砖灰瓦之中。这里是现代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留存的宝贵文脉,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生动写照。

在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听,时光流淌的城》,今天(6月9日)推出《岭南古韵今犹在》,让我们一起聆听从广东省广州市西关旧址——永庆坊传出的岭南新曲。

“未识广州,先闻西关”。永庆坊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恩宁路,是旧时西关的核心地带。这里有骑楼、麻石街、满州窗、趟栊门等独属于西关大屋的标志,有艇仔粥、云吞面、布拉肠等令人垂涎的西关美食,这里是一代代“老广”的记忆。悠悠粤剧在此传唱,岭南非遗在此重获新生……

清晨时分,漫步在广州永庆坊,绵绵粤剧声声入耳。曲子从粤剧艺术博物馆传来,戏台下,一群粤剧爱好者轻声哼唱,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

粤剧爱好者:从小跟着父母听这个曲长大的,到老了之后就自己来唱……

粤剧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楠从办公室匆匆走出,循声而去。每次有演出,她都要去看看。

马楠:西关本身是粤剧的发祥地和兴盛地,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戏种在这里生根、发芽、兴盛,其实它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很厚的积淀和群众的基础。

讲解员:喜不喜欢这里啊?

游客:喜欢!

讲解员:美不美呀?

游客:美!太美啦!好美……

记者:觉得这边跟您去过的其他地方不太一样?

游客:因为它有南方特色、岭南特色,不一样,完全不一样,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代表作,它的文物、历史,有它当地的文化……

时光倒回近百年前,每到粤剧演出时,西关小姐、东山少爷穿着华丽体面的服装鱼贯而出,聚集到此,摇扇听戏,品茗私语,度过一天中最欢快的时光。如今,唱戏的人不再是原来的人,而曲还是原来的曲。

现在,除了听粤剧,更多人被粤剧艺术博物馆这一永庆坊的地标建筑吸引而来。这是一座颇具岭南风格、水乡特色的中国园林式建筑群,环绕中心晚沙湖错落分布六组院落空间,院院相连又相对独立,青瓦顶、翘正脊、砖雕窗、灰塑门……浮华与精致,浓缩于这间岭南园林。飞檐斗拱处,雕梁画栋间,徜徉其中的人们常常流连忘返。

马楠:在整个街区,我们博物馆的这个建筑它本身就是对历史文脉的一个延续,一个根的发掘。不管是市民群众还是一些对戏曲感兴趣的朋友过来,不只是听到粤剧,还看到我们博物馆本身体现出来的这样的园区的一个保护传承的成果。

马楠:早年这里就是民居,它是旧城里面的存在,留存到现在也比较破败了。改善民居旧城改造的过程就是怎么样去跟传统文化结合以及对传统文化挖掘过程的一次探讨……

饶原生,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广州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一有空,便来到永庆坊寻找他记忆中的儿时美食。百年前的西关水网密布,四通八达的交通造就了西关繁荣的经济,丰饶的自然条件也孕育了西关独特的美食。

饶原生:为什么说味在西关?它的粥、粉、面、饭都那么好吃,关键它有好的食材,捞一条鱼出来,马上就切出来,就搞个艇仔粥了,基本上构成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岁月流转,广州城日新月异,饶原生早已搬入新城。但在这片区域,老广们仍能在舌尖打转中回味老西关的生活。

讲解员:永庆坊大部分的房屋都是以前保留下来的,它的稳固性都已经比较差了。我们除了对它的建筑外面进行清洗、去污,一些修缮之外,还要对它的结构加固……

永庆坊讲解员莫丽华领着一队游客从饶原生身边走过,他望着人群远去的背影感慨:西关不再是西关人的西关,好在它的一些东西还在。

江伟辉沿着永庆大街考察,脚下踩着麻石板,抬头仰望满州窗,随走随停,进入一间老西关大屋。作为广州荔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是永庆坊建设的参与者。

江伟辉:当年的这种建筑工艺还都是非常细致的,这些水磨青砖,这些密缝它原来的工艺保留得非常好。我们修复的时候,有一些崩了的角,我们要求它在施工上面要做到跟原来的工艺、材料等方面都能够匹配得上。

江伟辉记得,2006年,天晴怕火灾、下雨怕楼塌的恩宁路一带老破危房进入政府改造的视野。当时,不少人不愿意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地方,改造一度陷入僵局。2013年,当地转变思路,选择建筑风貌保留完整、原居民较少的永庆坊作为改造试点。改造中,尤其注重对原建筑的保护和修复。

江伟辉:这个里面的墙这些都是原来的东西,但是外面加了一层玻璃的这种皮,这层表皮既是一个保护,同时也可以在上面增加很多文化元素。为了一些现代工作需要,我们也做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处理,包括像阳台比较残破了,我修的时候材料就用了新的,但是这些材料跟本身原来的材料又是相对比较和谐的。

保留了原建筑就是保留了老西关文化。老建筑连接成骑楼,也将广州传统非遗文化串珠成链。打铜、广彩、广绣、醒狮等非遗传承人陆续将工作室搬到这里,让这条街区弥漫着浓浓的岭南古韵。

江伟辉:要做绣花功夫,我们希望是慢慢地、一点点地绣出来的,未来永庆坊跟我们北面的荔枝湾的景区,串联在一起,融合到一起。串联成片之后,形成整个荔湾的历史文化的最核心的区域。

从“网红打卡点”到文化新地标。石板街上、青砖墙边、琉璃窗下、趟栊门前,总少不了年轻人拍照的身影。不远处,代表着广州这座中国一线城市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传承西关文化、岭南古韵的同时,永庆坊,不仅守护老广人的乡愁,也紧跟时代步伐,发生着美丽的蜕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