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投江事例(讲个民间故事屈原投江)

春秋时期,周王朝衰落,诸侯国各自为战,相互争霸。到战国时期,经过长期兼并,形成了七雄并峙的局面,其中又以秦、楚两国最强。

屈原投江事例(讲个民间故事屈原投江)(1)

屈原,名平,字灵均,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屈原是楚国丹阳(今湖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他的主要政治活动在怀王时期,职位是左徒、三闾大夫。这个时期正是战国七雄激烈争斗、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屈原“博闻强记”,熟悉政治情况,善于外交辞令,起初很受怀王信任,怀王让他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这是封建时代的最重要的活动,不是君王绝对信任的人不可能担任此类工作。屈原掌握着国家政令的起草工作,权重位尊,这让楚国的其他贵族既嫉妒,又感到忧虑,他们害怕政令于己不利,于是向怀王进谗言,说屈原自我表功,目无君王,笼络人心。怀王昏庸不明,就逐渐疏远了屈原。

屈原与楚国保守贵族的争执还表现在楚国的对外政策上。当时,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一方,雄心勃勃的秦王已经俨然有了吞并六国之势。此时能与强秦相抗的,就是中原地区的齐国与南方的楚国。在外交政策上,屈原坚决主张联齐抗秦,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怀王曾采纳他的主张,并派他出使齐国。但是由于屈原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保守贵族发生了尖锐的对立,公元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重金贿赂靳尚、公子子兰、怀王的宠妃郑袖等人,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这个骗局被揭穿后,怀王恼怒,又轻率出兵伐秦。由于没有齐国的支援,楚军大败,还丧失了汉中之地。楚怀王只得派屈原出使齐国,以修复两国的关系。此时,张仪再次来到楚国,提议秦、楚联姻,楚怀王竟然又同意了,齐、楚结盟再次失败。屈原痛心疾首,但国君昏聩,令他无可奈何。

屈原投江事例(讲个民间故事屈原投江)(2)

随后,屈原由于被反对派们恶意中伤,也逐渐失去了怀王的信任,被放逐离开楚国的都城郢都,到了汉北。

公元前289年,屈原再次回到郢都。同年,秦王约楚怀王在武关相会,屈原谏言说:“秦是虎狼之国,不可信!”但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力劝楚怀王前去会盟。怀王听信子兰之言,与秦相会,结果被秦国扣留,最终客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太子继位,就是后来的楚顷襄王。屈原劝楚顷襄王整顿国政,操练军马,以报怀王之耻,可已经当上令尹的子兰又向襄王进谗言,说屈原私下常对人说大王不报秦国之仇,实在是不孝,说那些不主张大王伐秦的大臣都是不忠之臣。楚顷襄王听后大怒,再次罢免了屈原的官职,将他流放汉江以南。

屈原投江事例(讲个民间故事屈原投江)(3)

屈原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难以抑制心中的悲愤,在一天的早晨,自沉于汩罗江。屈原投江自杀的日子是农历五月初五,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将角黍(棕子的前身)投于江中,并且赛龙舟来纪念屈原。这些纪念活动逐渐演变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习俗而延续至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