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

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

陈全

在山西,介休人喜欢吃辣椒是很出名的。这里地处晋中盆地南部,相邻的平遥、灵石、孝义和沁源等县市的人们对辣椒敬而远之,而介休人却嗜辣如命。很多外地朋友来到介休,都会为当地人喜辣饮食感到奇怪,作为地方文化爱好者的我也深感好奇,一直想探究介休人为什么喜欢吃辣椒,但就自己知道和掌握的文献资料难以考究其深度和缘由,只能将我了解的一些东西写出来,做一家之言,以飨读者。

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1)

资料记载中辣椒在中国的轨迹

下面我先从辣椒进入中国后的发展轨迹说起,以下资料来自曹雨先生所著《中国食辣史》。曹雨先生是中山大学人类学学者,他以史籍查阅和田野调查为基础,将辣椒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药理等方面做了深刻探究。

《中国食辣史》中记载,辣椒原产自美洲,在刚进入中国后的近百年里,却被国人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栽种,而不是食物。这在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些笔记中可以看到。一直到了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思州府志》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这是辣椒最早食用的记载,思州在今天的贵州东部。这里有两个信息需要我们注意:一是辣椒的食用是“代盐”,因为贵州是不产食盐的省份,用辣椒代替咸盐是百姓无奈之举;二是食用辣椒是从土(家族)民和苗(族)民中首先流行起来的,也就是从最底层的人开始的。

康熙年间田雯在《黔书》记载:“当其(盐)匮也。代之以狗椒。椒之性辛,辛以代咸,只逛夫舌耳,非正味也”。“狗椒”即辣椒,这里是因为缺乏食盐,辣椒作替代品的。乾隆年间《黔南识略》载“海椒,俗名辣子,土人用以佐食”。作者通过这些史料的记载,证明贵州是辣椒食用的起点,是全国最早将辣椒进入饮食的。

随着辣椒在中国的扩散,清嘉庆时期开始逐渐加速,也就是说从十九世纪开始,辣椒在中国饮食中加速蔓延,到了二十世纪初,辣椒的食用范围已经从贵州向北扩散到湖北西部;向东扩散到湖南、江西;向南扩散到广西北部;向西扩散到重庆、四川、云南。当辣椒进入陕西汉中后,经历了将近百年的时间才进入了陕西关东地区,因为辣椒是一种热带植物,在这里进行了多年的改良栽培,才使得它适应了北方的气候。适宜了北方的种植,辣椒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逐步进入陕西关中地区后,往西进入新疆、甘肃、宁夏,往东进入了山西河北。

以上为《中国食辣史》所述的辣椒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辣椒是什么时候传入介休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翻阅了一些资料。

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2)

辣椒是什么时候进入介休的

辣椒是什么时候进入介休的呢?据康熙三十五年版《介休县志》“物产类”的蔬菜目中记载有“辣角”。“辣角”也是现今介休话中对辣椒的称谓,也就是说《介休县志》中的记载要比贵州早。笔者查阅了介休附近的一些县志,平遥、祁县、孝义、灵石以及太谷等县志在光绪年(1875年)前均未见到有关辣椒的记载。在康熙年前北方省份县(州)志对辣椒的记载有三个地方,除介休外,还有河北《南宫县志》和山西《保德州志》。《南宫县志》是在明嘉靖年间,《保德州志》也是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介休人将辣椒归于蔬菜类饮食中的时间是康熙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92年,这个记载要比曹雨考证《思州府志》的康熙六十年(1721年)早29年,比保德早18年。因此我欣喜的得出,就我看到的资料说明,介休人吃辣椒在山西历史上是最早的。

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3)

辣椒为什么很早进入介休?

饮食进入一个地域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地人从外地引进,其次是移民的引入。介休位于三晋腹地,这里四通八达,商贾云集,民风大度包容,完全具备以上两种传入的条件。明清时代介休商贾有著名的皇商范家、票号大户侯家、冀家,资金达百万两白银的商家还有几十户。这些商贾经营的不仅有汇通天下的票号,还有当铺、药店、盐碱、绸缎布匹等生意。清末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全国的当铺,介休人开的占百分之四十以上。据张中籥所写《天津典当业》一书中记载,民国初年津门当铺排行前几位的均为介休商户。介休商户在外生意集中于北京、天津、湖北沙市、襄樊,陕西汉中、汉南等地,每年来来往往的不仅仅是商户,还有伙计、佣人等络绎不绝,这为辣椒饮食引入介休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自元代始,大量移民搬迁至介休。就目前笔者收集的族谱来看,很多大户大姓均为外迁进入介休。如张兰马氏、贾村侯氏、北辛武冀氏、城内张氏李氏等等,还有很多家族不大的人家也是由外地迁徙而来。特别在明代末期至清代早期,外迁人口至介休的数量激增。人口的迁入于介休人素有的“与人为善、包容耿气”人文环境有关,更与其地理优势、经济环境有着重要关系。嘉庆版《介休县志》载,其时介休县总户数达到了四十万户,实在令人惊叹。

大量外地人的拥入丰富了介休本地的菜肴,被排斥在贵族和世家之外的辣椒成为了介休底层人民餐桌上的必备。以辣椒为主要作料的菜肴大部为现炒和抹调,与之相搭配的食材贵贱皆可,因此这样的菜肴受到了介休百姓的青睐。作为老陈醋的发明地,每年秋季,介休民间有用陈醋腌制辣椒、蔓菁、萝卜的习惯,辣椒与陈醋的有机结合也是介休辣菜的一大特色。这一腌制特色与“北粉南酱”的辣椒吃法有极大不同,也与山西周边各地食用辣椒不同,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介休人食辣特色的重要佐证。

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4)

介休人为什么喜欢吃辣椒

文化是有阶级性的,饮食文化更是如此。在中国不同阶级的饮食品味、价值取向和饮食轨迹都截然不同,辣椒的食用也是如此。清代食辣始终是底层大众食用,从未成为上流社会的美味。翻阅清代《介休县志》《保德州志》的“秩祀”的“庶品”类记载的菜品,没有以辣椒为主要佐料的菜肴。特别是在介休传统“八大碗”“十二器”等婚丧嫁娶的传统菜肴中,更没有辣椒的影踪。究其缘由,原是在清代辣椒为低等人才食用。据记载,清末四大名臣曾国藩喜欢吃辣,但除了自己的伙夫,他不好意思和其他人说。有下属官员想巴结曾国藩,就向伙夫了解他的饮食习惯。伙夫说:“上菜之前,先给我看看就行。”饭前把饭菜端给伙夫看,结果被洒入了大量辣椒粉。伙夫说:“辣子粉也,每饭不忘,便可邀奖。”

与《中国食辣史》一书中所述不同的是,介休人吃辣椒并不是为了代替咸盐——山西不仅有运城盐湖产盐,而且清代介休有很多的盐商,像前面提到的皇商范家的主要生意之一就是贩卖食盐。那么辣椒在介休为什么受到人们青睐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辣椒可以掩盖本地水质不佳的食物佐料,其次辣椒价格便宜,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介休大部分地域位于远古时期的“昭馀祁”之“坞城泊”周边,地下水中富含碳酸盐,北部东部平原地带水质更差,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氟”等微量元素,这样的水质使煮出的面食发苦味,于是酷爱面食是介休人用辣椒等佐料掩饰苦味,以此来改变口感成为了一种习惯。由此辣椒粉、咸盐和陈醋是至今仍是介休饭桌之上不可或缺的“三大样”。

介休的南部是海拔2009米的太岳山系的高峰天峻山,这座挺拔巍峨的山脉成为了介休地理屏障——西北来的寒流对介休很难造成极端气候,山上茂密的植被也带来了极为丰富的地下水,历史上介休是晋中地区为数不多可以生产水稻的地方,但潮湿阴寒同时困扰着介休百姓。清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讲述了辣椒的医学价值“辣茄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所以能够祛湿、开胃的辣椒自然受到了百姓们的喜欢。

时至今日,湘菜川菜的辣味充斥着介休的大街小巷,而介休人依旧保持着自己食用辣椒的特色:辣椒粉和醋腌辣椒在餐桌上随处可见。在外来的辣椒融入的餐桌的三百多年中,在痛觉味觉的共鸣中,介休还在继续着大度包容的美食文化。

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5)

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6)

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7)

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8)

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9)

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10)

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11)

作者简介

介休人吃辣椒的原因(山西最早吃辣椒的是介休人)(12)

陈全,1972年生人,供职于介休市体育运动中心,介休作协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