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教养的散文(散文一动一静平衡之美)

一个人有教养的散文(散文一动一静平衡之美)(1)

作者:东篱花飞

动与静,是天地运化万物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万事万物莫衷一是。

动与静,蕴含着三美。

即儒家哲学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之美;佛家哲学的“静动等观”之美;以及道家哲学的“致虚极,守静笃”之美。

此三种境界之美,对动与静的美学审视,都有其不同的维度。儒家更强调由动至静的观念,采取主动的行为,以动制静。佛家则阐明了动与静的相等、相对性,动亦是静,静亦是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佛家认为“动与静”要等量齐观。佛家更强调“动与静”的心性内观,而非外在的肉身修缮。

一个人有教养的散文(散文一动一静平衡之美)(2)

道家则开宗明义,一动一静谓之道,源于《易经・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老子《道德经》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阐明了“静”是“动”的本源,“静”是回归生命本源的规律。道家所说的“动与静”不是具体指的某一种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而是指万事万物的状态。显然,道家更强调“静”才是“动”的根本,也就是由静制动。

动与静的养生之法

中国古代的养生哲学,与道同源,即医道同源。生命的本源是一种“静”的状态,所以,人本来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混元之物,由原始的一阴一阳的父母之先天精元所化生而来,形成之前,皆为阴阳二炁。阴阳二炁又为天地所造化,因为人与天地自然万物一体,均为天地所生,亦为天地所消亡。

一个人有教养的散文(散文一动一静平衡之美)(3)

人体的形态之美,皆由天地造化而来,四肢的运动系统,脏腑的消化系统,身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五官九窍的功能,恰恰是遵循天地周而复始的运行规律。除了我们肉眼看得见的生物工程力学的结构,还有一个出自《黄帝内经》的系统,那就是经络系统。

经络是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演化而来。经络不像人体的神经系统,有明确的分布网络,粗大的可以看见,神经末梢交感神经看不见。

而经络是根据《周易》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十二时辰的子午流注演变而来。它虽不是肉体可见的组织,但却是人体四肢百骸,皮毛孔窍,五脏六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有教养的散文(散文一动一静平衡之美)(4)

人体的经络恰恰揭示了“动与静”之间,最为精确的阴阳平衡关系。

经络的存在,完美诠释了气血的运行规律。中医将阴阳气血的辩证关系,结合天道自然,诠释的淋漓尽致,完美演绎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辨。

美目可以传情,传递了眼睛的“动态”之美,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又揭示了眼睛与心的关系,眼睛亦可以传神,可谓静态之美。

眼与睛是两个部分,眼为眼眶,眼为目的固定边框,而睛则是眼珠子,是目中可以转动的球体,即眼为阴,睛为阳。一动一静,正所谓动静结合。

但我们感悟世界,欣赏美景,感知人心,往往不只是用肉眼去看,而是用心去感知这个世界一切的美,这叫心眼,也叫开天眼。

一个人有教养的散文(散文一动一静平衡之美)(5)

从中医的角度,同样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跟我们的肝脏有直接的关系。肝藏血,肝气通达,有助于供血。同时可以缓解眼睛疲劳。

从西医的角度来讲,人体眼睛有5.7亿个视神经细胞组成。得益于运动神经的帮助,我们可以看到500米以内的物体比较清晰,最远可以看到4.4公里的距离,但会比较模糊,最后就是一个小黑点。

眼睛最重要的是得到充足的休息,而最至关重要的是保护好肝脏。

只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人的眼睛就不会感到干涩、困倦、疲劳、胀痛。适量舒缓眼睛的经络,穴位,以及做眼保健操,可以保护眼睛,但过度用眼,玩手机,熬夜办公,都是对眼睛极大的伤害。

每个人的先天机能的盈缺,都是不一样的。而任何时候,都不能一以贯之的去养生,必须掌握身体的动静关系,及时调整动态平衡。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过量运动,也不是每个人都只能禅定打坐。掌握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就能更好的体悟身体的“动静”之美。

道家功法中,很多值得推崇的养生之法,大多以养阳气为主,譬如太极拳,八段锦,胎息功法等,都是以“静”为美,以“动”为辅,讲求收放自如的动静合一。

一个人有教养的散文(散文一动一静平衡之美)(6)

动与静的养心之法

《道德经》养生篇,充分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另外,道家以“柔”为美,以静制动,以慢制快,以无恒有。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修身养性。

正如《道德经》所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任何事都不能过度贪求,名声、性命、钱财,都是不可贪求的,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来摄取。

老子还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这样看来,最好的养生恰恰是节制自己的心欲,知足,知不足,从而智慧的去补不足。

正如泰戈尔的一句诗: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死之间,同样体现出动静之美,生命的华丽,绚烂,激情,无不彰显着动态之美,譬如一段美轮美奂的冰上芭蕾,舞者将动态的极致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平衡与快,相得益彰,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美到让时间定格,这就是舞者的平衡之美。

一个人有教养的散文(散文一动一静平衡之美)(7)

亦如,中国古典宫廷舞蹈《千里江山图》完全诠释了道家思想里的“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一些列由“静”及“动”的视觉盛宴。

最让人惊叹的是那一抹青绿,留白,以及古典乐器,皆是诠释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妙用。

真正的艺术一定是“动与静”之美的完美结合。

静就是整个生命中最初的形态,生命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再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最后再回归静的过程,从而演绎生命承上启下的循环往复。

中国的艺术,离不开对于儒家、道家、佛家的哲学探索,艺术本身就是中国哲学最好的显化,包括中国的国画,书法,以及手工艺。

一个人有教养的散文(散文一动一静平衡之美)(8)

佛家修心性,以心性为法门,入静方能修心。

佛言:

“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佛家思想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说,很多事物,不能只执着于表象,即着相。

眼睛能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是真实的,而往往事物背后所蕴含的规律才是值得探究的。

一切看似运动的事物中,都蕴藏着静守的法则。就像我们看到夜空中一颗流星划过,或者清晨时分,你看到公园里一颗树上悄悄落下一片树叶。

这些看似动的表象,其实都是一种自我主观的臆断,站在三维空间看待秋叶之坠落,秋叶缓缓落下。

如果你站在四位空间的角度,其实叶子可能早已落下,或者还长在枝丫上。

一个人有教养的散文(散文一动一静平衡之美)(9)

因为,四维空间内,时空可以完全被扭曲,也就是说时间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触手可及。

当一颗心,出于绝对静守的状态下,他才能更好的判断一切动的规律和动的频率。

这世间大多数美好的事物,都必须拥有一颗安静的心,才能发现。

在强烈的欲望和贪婪驱使下,大部分美好的东西都会被践踏和无视。

浮华的美,都是瞬息即逝的。

一个人渴求瞬间的美,这也意味着长久的孤独和寂寞。人世间的动态之美,绝大多数是用长久的静守换来的。亦如一曲水下《洛神赋》舞蹈,背后一定经历无数次的艰苦训练,和内心的坚持。

适时而动,是追求动态平衡的一个规律,也如兵家所说的先谋而后动。总而言之,想要动如脱兔,必先静若处子。以静制动是人生哲学,也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法则之一。

一个人有教养的散文(散文一动一静平衡之美)(10)

动静相因,动则有静,静则有动。

动是一种美,但静更是一种美。尤其是人的心神,该动的时候要动,该静的时候要静。只有动与静的和谐,才会孕育出人生的一种无限美好的韵律。

喜欢一句禅语:

转身即是经年,静定亦如飞天。


感谢支持东篱花飞,关注往期作品。

申明图片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