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咖啡馆重新热闹起来(维修咖啡馆风靡欧洲)
东西坏了是直接扔掉换新的,还是修修再用?诞生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维修咖啡馆鼓励人们维修再利用这种由志愿者提供维修服务的咖啡馆不但能实现节约环保,或许还能让你交一帮朋友现在,这种模式正风行欧洲各国,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巴黎咖啡馆重新热闹起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巴黎咖啡馆重新热闹起来
东西坏了是直接扔掉换新的,还是修修再用?诞生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维修咖啡馆鼓励人们维修再利用。这种由志愿者提供维修服务的咖啡馆不但能实现节约环保,或许还能让你交一帮朋友。现在,这种模式正风行欧洲各国。
各取所长 互惠互利
咖啡馆里,一张长条桌上摆着螺丝刀、钳子和胶布,手边还有煮好的咖啡和甜点。57岁的德国人克莱沃(klaver)正忙着收拾一台老式收音机。家住附近的霍夫曼(Hans Hoffmann)有些激动地说:“这是我30年前买的能播磁带的收音机,当时是最时髦的。最近它不出声了,我很希望它能再传出美妙的音乐。”
霍夫曼寄希望于刚刚开展的“维修咖啡”活动。平时,这是一家再普通不过的咖啡厅,但每到周末或固定节假日,就会有来自各种专业的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维修服务。
克莱沃退休前干了一辈子工匠,去年被邀请加入维修志愿者小队时,“很高兴能发挥余热”的他一口答应了。他小心翼翼地揭开收音机后盖,用螺丝刀挑出一层层的线圈,把断裂的部分接上再用胶布缠绕,手法娴熟细腻。
克莱沃把收音机重新装好,接通电源后,指示灯亮了。“声音像泉水一样流出来,东西又能用了。”霍夫曼高兴地告诉“德国之声”电台,他曾给厂家打电话,但对方表示机器得返厂维修,或是到专业维修店处理,没想到在离家不远的咖啡馆就轻松解决了。
乐于助人的克莱沃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在这里。看到年轻人总是乱丢东西,他非常遗憾。“大部分坏掉的东西修一修都完全可以用。物品与人一样,日子久了都需借助外力来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珍视。”
包括他在内,参加活动的修理行家来自制衣、木工、机械等多个行业,他们免费向公众提供服务,为物品带来第二次生命。送东西来修的人可以趁机请教些维修经验,或是请对方喝杯咖啡以示感谢。现在,这样的咖啡馆在德国柏林已有4家。
“欧洲人扔掉的东西太多了”
“维修咖啡”的理念起源于荷兰,创始人是阿姆斯特丹记者普斯特玛(Martine Postma)。“欧洲人扔掉的东西太多了,很多都可以循环再使用。”她告诉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参观了一场循环利用物品展之后,关注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普斯特玛深受启发,觉得不能光靠文字宣传,得做一些实事,比如开办公益性的修理活动,让左邻右舍带着坏掉的东西与有技术、有经验的人搭上线。
普斯特玛表示,活动虽然叫“维修咖啡”,但场地不一定都在咖啡馆,也可以是工作室、社区活动中心或展会上某个闲置的摊子,采取每周或每月一次的方式,由修理达人提前在网上发布预告,方便人们有针对性地携带旧物去维修。
让她没想到的是,2009年活动在阿姆斯特丹一家咖啡馆起步后,“没花一分钱打广告”,就有源源不断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打听他们的消息。普斯特玛随后在次年成立基金会,提供开放式的资讯和协助,令维修咖啡馆迅速在德国、法国、瑞士等国流行起来,在荷兰更是已超过400家。
2014年,荷兰学生维拉斯(Marco Villares)的团队对“维修咖啡能否延续绿色生活方式”这一题目进行研究,走访了荷兰多家维修咖啡馆,发现“它们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但根据城市的特质会有所差异”。
维拉斯表示,海牙的维修咖啡馆没有固定空间,组织者用社交媒体发出通告;鹿特丹强调维修咖啡服务对社区的帮助,会邀请社区老人参加活动以增强邻里交流;代尔夫特的活动多设在校园,组织有经验的工科学生为他人修复物件。
“我们注意到,年轻人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未来应当加大在校园的推广。”维拉斯说。
“这点子非常不错。”维修志愿者、在互联网设备供应商思科公司干了21年的雷马克(Phillip Remaker)告诉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网站,维修咖啡既有利于环保,也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和节俭的老一辈相比,现代人对物质生活的观念有了极大变化,缝衣、修鞋等朴实的生活技能在日常中越来越难见到,节俭的人还可能招来揶揄的目光。微博用户“Boa”告诉《青年参考》记者,东西坏了有时自己也想修修再用,但拿去维修店的结果往往是比买新的还贵,并且现在的物品没有以前的结实耐用,厂家也很少附送替换的配件……“坏了就扔”似乎才能为商家创造更大的价值。
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邓肯(Ivan Duncan)告诉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维修咖啡馆的风行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实质上它是在对抗“坏了就扔”的消费陋习,鼓励人们自己动手践行节俭和环保,让资源得到循环使用。
维修咖啡的本质是社区互助
除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维修咖啡馆还是凝聚社区的利器。
2014年10月,台湾首场维修咖啡活动在台北中山区一家咖啡馆开张。负责人吴俊毅是台湾社区营造工作的代表人物,此前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凝聚老中青社区居民,让他们坐下来一起聊天。“我发现,修东西就有这种魔力。”他告诉台湾联合新闻网。
“在台湾,不同年代的人对维修这件事看法各异,50岁以上、生于贫困年代的台湾人都有修电扇、修纱窗的经历,生活也比较节俭;三四十岁、长在台湾“亚洲四小龙”时期的人目睹社会经济起飞,生活也较铺张浪费,很多人的观念是‘东西坏了就扔’;如今的‘80后’、‘90后’赶上经济衰落,加上环保意识兴起,许多人想维修家电家具,维修咖啡馆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吴俊毅说。
在他看来,很多退休人士有一技之长,可以通过维修活动发挥余热。“我们经常感叹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邻里之间越老越陌生,但维修咖啡的成功让我们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来自德国的克莱沃表示,维修咖啡活动的本质是社区互助,它为人们创造了交流的机会,让人们打破隔阂、彼此熟识。
有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在维修咖啡官网“Repaircafe”写下这样一段话:“来到这里的人都很开心,修理不但能帮助修复东西,还能满足人们想加入一个团体的渴求。最重要的是,每个人来这里,都是为了好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