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七岁作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寇准书河上亭壁)

本文乃曼珍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寇准七岁作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寇准书河上亭壁)(1)

寇准(961-1023),字平仲,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菜国公。力主抗击外族侵扰,一生屡遭排挤,最后贬死于雷州(今广东省海康县)。擅长绝句,尤以七绝著称于世。有的凄惋迷离,有的宛转明媚,有的淡雅自然。韵味悠长,颇得晚唐余风。椅:桅杆。此处借指帆船。

寇准七岁作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寇准书河上亭壁)(2)

凄惋迷离,韵味悠长,是这首诗的基本特色。宽广的河面,浩渺的烟波,点点帆船,依稀可见。这是一幅晚秋水上景色。作者着力从空间的角度描绘,造成空漠、迷濛的意境。整个画面显得空疏清冷,为诗人抒发怀乡之情制造环境气氛。“岸”、“椅”、“波”是景物,“阔”与“稀”是对比。“渺茫”二字则将整个水上景物引向空漠的意境,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句诗。

寇准七岁作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寇准书河上亭壁)(3)

诗人凭栏远眺,迷濛的水上景色使他陷入沉思,思绪茫茫,悠长深运。人是孤独的,周围环境是冷寂的。诗人心中到底想什么?诗中没有明说。但至少说明他满腹心事,深感寂宾孤独。随着视线的远移,思绪绵延伸长,越过高;重岭,悠悠万里,没有止境。傍晚,诗人乘船渐渐向灯岸驶去,对岸的自然景色由模糊的情状渐渐显得清晰起,夕阳晚照下的山密。林木稀疏,秋风瑟瑟,落叶纷纷,一幅令人悲秋的景色呈现在眼前。他仿佛听到秋风落叶的声音。

寇准七岁作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寇准书河上亭壁)(4)

“萧萧”句是想象之词。因为它写的是“远树疏林外”,而不是“近树疏林中”。“一半秋山带夕阳”是从正面看去的印象。这样写,就将人的情思溶化在深沉空漠的画面中。

这是一首描绘北方秋色的小诗:江河、帆船、烟波、远树、疏林、秋山、夕阳,构成了一幅意境淡远的晚秋图,可谓“诗中有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