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阳孔乙己(合阳天才少年被称作)

胡阳孔乙己(合阳天才少年被称作)(1)

百中王(小说)

文/董刚

初中之时,曾有一好友,在学校时不幸意外去世。已故之人,入土为安;死者为大,故隐其名。姑称之曰:百中王(以显我对其怜念,崇敬之意)。然百中王当日不幸缘由,多年无人知晓,始终是一个谜……

说起百中王,此人是当年我们初中校园一大传奇。此人出名,源自一篇作文。周末在家中干活后,偶然间灵感突现,写了一篇作文,自己觉得甚好,拿去请老师批评指导,结果被老师先是嘲笑一番,而后拿到教室读给我等同学。后来各班传阅,引为笑料,均以为此人神经错乱,因被人称之为孔乙己。常有同学数人故意到其身旁,戏谑之曰:回字有四种写法,你都知道吗?然后爆笑不止,一哄而散。

我那时有过目不忘,入耳成诵之能,一听之下,便已记住,终生不忘。常有同学请我为之诵此文,以断章引句,寻来可笑之语,前去讽刺挖苦揶揄嘲笑百中王,观百中王窘态,博得众人一乐。此等情形,往往被我拒绝,喝斥而使之离去。为文之时,觉得此文不当堙没于世,凭着记忆,勉强书之纸上,较之当年原文,应是一字不差,现拿出来,以飨诸位。

飞来横祸

文/百中王

昨天下午,我去地里给豆角藤搭架,不知道怎么搞的把不速之客给招来了,一只不知死活的小飞虫飞进我的耳朵眼里去了。事后我也没在意,忙完了就回家了。可谁知道……晚上我睡着了,突然耳朵里有声音,像从山上往下滚石头那样,咕咚,咕咚…我那还睡得着了?这一醒吧,就想起耳朵里这位了。

唉!我真是一倒霉孩子!这会我是越想越害怕,它这要是常住怎么办呀,就这冬暖夏凉的环境,还不用交房租,赶明儿再找一异性……我的妈呀!还让不让人活了?对了,万一它就是一母的,而且还是个有孕在身的,那可就更麻烦了,别不信,这危险的季节,啥错误都可能犯!虫子啊虫子,你这样可不对呀!它还在里面不依不饶的,时不时弄点声音出来,告诉我它的存在。

别说:以前我真不知道这小东西那么能闹腾,烦死了,也吓死我了,它要是不开心在里面挂了,我……我受不了了!我爬起来,找一掏耳朵的,挖…,没用,人家看施工就躲的更远了,我想往里灌水把它冲出来,可又怕耳朵受不了,我妈常说我不听话,这要是以后想听怕也听不了话了。

完了,救命啊!吵吵吵!烦死了!谁让你进来的,笨死了,又不认识出去的路,还好你是只小飞虫,要是司机可不知道得多误事呀!折腾了我大半夜还不歇着,我气死了我!抓住非把你大卸八块!我睡不着,睡不着…它神经病还载歌载舞的,我晕!得想办法,我看见灯光下有它的同伴,可人家不听我的不去叫呀!对了!它喜欢光,我有救了这下子!

我把灯都熄了,把手电放在耳朵边,让它一直亮着,哈!有用,里面待久了可能看见光就兴奋的不行,我感觉它在努力往外爬,我赶紧把耳朵眼朝下帮它以最省力的角度脱险,想想…我挺感动,为一小虫子我,我真有爱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只听见它嗡的一声,等我开灯,早没影了。

我可真聪明!啊…!累死了!睡觉了……记得下次耳朵里进了小飞虫不许用此法,我的专利!自己想招啊!看完不许笑!呵呵…晚安!做个好梦…

诸位以为此文如何?在我看来,天才之作也!

此文语言虽朴,但行文之间,流畅自然,带着泥土气息的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虽无心修饰,然精妙之处,往往多有修辞。虽是农家之事,但写的活灵活现,天真可爱淳朴勤劳农家少年之形象跃然纸上,让人惊叹不如。而自己喜欢动脑,热爱科学的天性也能略窥一二,虫子使自己烦恼,自己如何开动脑筋与之战斗,最终不伤生灵,而大获全功。虫子离去,而自己安然。其中,全文细腻的心理描写,天才般的想象力,譬如猜测虫子在耳内之种种情形,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百中王当日,应是并未多想,只因勤奋好学,喜欢写作,妙手偶得之,情不自禁,送至师处。不过是在教师面前表现,一展个人才华,抑或求得为师者一誉而已。结果身败名裂,为全校师生所耻笑,往往羞愧难当。遭此打击,毕其一生,不再谈作文二字。

百中王脸色苍白,头发蜷曲;顶部稍长,搭在前额。个子很高,但稍显孱弱,全校喻其为孔乙己,其实甚当,而我不忍以此喻之也。百中王因遭打击,对作文深恶痛绝,从此不提,亦不交作业,为人师者更是深厌之。

后升至初二,百中王忽然就喜欢上了物理一科,崇拜牛顿和爱迪生,如痴如醉,深陷其中,常不与人交流,一人学得废寝忘食。寒假归来,某日上课,有一教师先是哈哈大笑,接着说,咱们学校,出了一位发明家——可笑死人了,说到“发明家”三字,重音,音调拉得很长,我们都听明白了话外之音。

同学们都回头望着百中王,哄堂大笑,眼中全是戏虐之意。百中王把头埋在桌下,羞愧难当。这名老师继续说:把人亏啦!不好好学习,还发明什么“恒温杯”,你能发明个辣子!我全身一震,因为看见百中王头埋在桌子上,微微颤动;但应该是伤心欲绝,桌子上明显的湮湿了一滩,而且清晰地看到逐渐缓缓地、缓缓地向外散开了……

那一节课,所有人都很快乐,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老师上课激情四射,神采飞扬;学生较之以往,更为投入,回答问题积极,特别是整体回答问题,声音格外响亮整齐,称得上是气势磅礴,直上云霄了……大家都很开心,因为百中王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笑料,以后就可以拿这件事再来挖苦讽刺嘲笑揶揄百中王了,想想都兴奋……

百中王那一整天都趴在桌子上,再也没有起来过。什么时候回到宿舍睡觉,也无人知晓……

胡阳孔乙己(合阳天才少年被称作)(2)

那一天起,百中王失去了说话能力,再没有和任何人说过一句话。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他一定是得了失语症。就连和我都不再说了,遇见之时,只是淡淡一笑,眼神无光甚是吓人。偶有人挖苦讽刺嘲笑揶揄,惟把头低下,流泪而已。后一人常在操场,仰观浮云,俯视草芥,口虽不能言,然时常纵声狂笑,抑或痛哭流涕。我有心帮他,然人言可畏,终是不敢。

某日一早起来,便有人告我:百中王不在了!当时心中的震撼实在无法形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已经似乎忘记了他的存在,这个人就像不在这个世界一样。作文事件、恒温杯事件、众人的嘲笑,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其从此闭口不言,得了失语症。后来虽慢慢被大家接受,不再视之为异端,但已经晚了:心结已成,很难再打开。但究竟为什么突然离世,始终是一个谜。

有人说,百中王对这个世界彻底失望,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不再留恋尘世;有人说他忧国忧民,就如屈原投水一般,以死来呼唤良知;有人说百中王是科技达人,为了研究实验尿是否具有导电性,所以对准了变压器;有人说他半夜起床尿急,看到变电器黑乎乎一片,以为是墙,就痛快淋漓的放了过去;甚至有人说百中王当夜做春梦,看见一美女站在变压器上向她招手,不由春心荡漾……但不管哪一种说法,似乎都不具有权威性,甚至还有人说,他为人所害。总而言之,百中王走了,的确是走了。

当时初中生开始有档案,档案上必须贴照片,教育局联系照相馆的人,到学校给每位学生都照相了,那时还是黑白的。百中王照相之后才走的。而初三我们六点不到就要上早读,外面还是漆黑一片。后来某一日早读,刚好又限电,教室里都点着蜡烛。忽然教室里传来一声凄厉的尖叫,每个心里都是咯噔一下,紧接着,整个初三教室接二连三传来凄厉的尖叫声。原来有好事者,把百中王的照片加洗了几百份,在每位女同学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份!而照片中的百中王面带微笑,在摇曳昏暗的烛光里,尤其显得阴森恐怖。

那一日情景实在恐怖,先是女生喊声凄厉,犹如鬼魅,尖叫声声,此起彼伏。教室内外,人人慌乱,楼道上下,顿时平和。加上有好事者故作聊斋里的呜呜声,男生也惊慌失措,肝胆俱裂,连捉弄众人者,也吓得面如土色,以为百中王回来了。整个教学楼只感觉阴风惨惨,冷气袭人。聊斋小倩,略输凄惨,阅微草堂,稍逊阴森。一校老师齐起床,喝男骂女大着忙,一看才知是百中王,气的心里直骂娘。整个学校乱成一团,教师虽可怕,却也比不上鬼可怕,没有人敢上楼,特别是女生,哭成一团。教师无奈,让各班学生操场集合,教师则凑在一起召开紧急会议。后经申请,放假三天。从此,百中王成了我校不死的传说。

那日,几乎所有人都明显的感觉到,百中王就在自己身边,当时身上特别寒冷。有人事后做过统计,那个早读,有三十余人找不到鞋子,七人衣服被扯烂,两人脚扭伤,一人骨折。

后来有人说,那一日,百中王确实回来过,看看同学们。再后来,甚至以后多届学生,都说在操场见过百中王,他已成仙,手拿白纸扇,风神潇洒,低吟滚滚长江东逝水;也有人说,他在操场仰观浮云,俯视草芥,痛哭流涕,而无言语;有人说他羽化登仙,骑白鹤而来,再来看看实验室,想完成他的恒温杯实验;也有人说,百中王试验早已成功,手捧一恒温杯,悠哉悠哉的喝水……更有人说,百中王其实为人所害,死不瞑目,冤魂凝成一道白气,来到操场,等某一位老师的出现,并且煞有其事的告诉我们:你们看,百中王走了以后,某教师申请专利成功,叫做浅勺杯,被奖励17万。浅勺杯,其实就是恒温杯……

不管怎样,百中王走了,成了永远的谜,当日究竟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虽在百中是个不死传说,但最终湮没在尘埃中。某友曾言: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个人在历史面前只是沧海一粟,历史也终将还原真相。但我想,百中王,没有这个机会了,历史也不能给他真相,他只是一个名字,我们知道他的故事,但没有人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仅是黄土一抔,荒草一堆,最终,这里也将夷为平地,成为庄稼地,或是修建高楼,或是修高速路、铁路……

作为百中王生前的挚友,其实也算不上挚友,因为他本来就没有朋友,相比较而言,我可以算得上是他的知己了,对此我颇有感触: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艰难,而一个人的成才,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在今日,特别是城市的学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独立,百中王在这里,定可大展宏图。但他死了,化作空谷轻烟,只给我们留下些许淡淡的回忆。

作者简介:

胡阳孔乙己(合阳天才少年被称作)(3)

董刚,陕西合阳百良镇莘村人。2002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现为西安市东方中学高中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渭南作家协会会员,西安高新作协会员,合阳作协理事。在《长江文艺》《延河》《陕西文学》《华文月刊》《西部散文选刊》《文化艺术报》《西安晚报》《教师报》等报纸杂志及《文学陕军》《中国作家网》《中国报道》等文学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评论、诗词歌赋等二百多万字,出版个人文集《一路艰辛是寻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