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纸类叠放整齐(犯晕吗京城垃圾分类第一院)
西城区赵登禹路西侧,大乘巷小区深藏老城之中。这个老旧小区虽不起眼,却被称为“垃圾分类第一院”。430户居民自觉坚持垃圾分类,至今已有整整23年。
大乘巷不大,仅有两栋楼。头一次走进小区,几乎每个人都会惊讶于垃圾桶种类丰富:仅小院西北角这一个投放点,就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3个大桶,以及分别投放有毒有害垃圾、塑料、纸张、玻璃、金属的5个小桶。
把生活垃圾分得如此精细,不会犯晕吗?记者发现,如此细致的分类标准,能够成功推广,得益于居民不断强化的垃圾分类意识。
76岁的崔湘文是老住户,他清楚地记得,1996年12月,家委会门口的小黑板写上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宣布小区的垃圾将分类投放。自那时起,大乘巷成了北京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
最开始,小区买来6个大垃圾桶,贴上不同标志,主要收集报纸、书本、塑料泡沫、碎玻璃和废铜烂铁。后来,居民们注意到,电视上总宣传国外先进的垃圾分类方法,于是在2000年左右,小区的垃圾分类开始“国际化”,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种。近些年,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小区引进了一家公益组织,专门收运有毒有害垃圾以及塑料、纸张等可回收物。这才有了现在分8类的垃圾桶。
崔湘文不久前搬到了郊区居住,来到新家第一天,他就发现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做的有些“粗放”了:生活垃圾只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2类。老人坦言,“确实有些不适应。”记者也采访到了崔老的一位新邻居,当听闻大乘巷把生活垃圾分8类时,他立马脱口而出:“这也太麻烦了!真的有点晕。”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陈强
摄影:陈强
监制:巩峥、童曙泉
编辑:田超
流程编辑:孙昱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