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有必要吗 你真正理解四十不惑

摘要:论语“为政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常说的“四十不惑”便是出自这里。孔子的这几句话真正含义是什么?对我们当代人有何指引?我今天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恳请斧正!

四十不惑有必要吗 你真正理解四十不惑(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孩童时期对外物的兴趣远大于学习,孔子在15岁时候立志于学习。其实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习痛苦?工作痛苦?直到有一天我出差时路过一个工地,看到四五位建筑工人在工作,南方的夏日炎热、潮湿,但那几位大哥有说有笑,我才明白一件事情,缺乏快乐的事情都是乏味的、痛苦的。工作原因参加过多种多样的培训,我认为卓越人士之所以能成功,因为他们做到了:以目标作为导向、以结果纠正行为。有了明确方向你才会反省自己,才会投入,慢慢接近目标的过程就是你快乐的来源。孔子的这句开篇语蕴藏着无限智慧。

四十不惑有必要吗 你真正理解四十不惑(2)

三十而立

15岁立志于学习,15年后孔子才有所收获。“立”含义是独立、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能用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三十岁的你,决定未来的人生。要不断的革新自己、蜕变自己。孔子周游列国,也是修正、拓展自己的一个过程。是时候规划自己的人生了,确定明确的方向。

四十不惑

孔子在二十岁时:不知礼,无以立也。直至三十岁时:才学成知礼,得以立身。三十岁明才有了自己的人生观点,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建立了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四十不惑”,到了40岁才真正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观点,不再犹豫不定。这里的“惑”,更多含义是不为外物所惑,性格应该变得沉稳。不论您是一位普通的职员、还是公司高管、亦或是公司决策者,都应如此。前几日面试一位应聘者,年纪35岁,是我很满意的一个年纪;行业知识也十分专业,能够快速上手。唯独看到他的工作履历时让我犹豫了,更换工作的频率太高了。虽然他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问题,但我依然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他对未来的迷惑。当下社会,40岁正是承上启下的年纪,周围所有的人都要依靠你,压力自然可以想象。这个年纪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未来的路怎么走。生活和工作也应该尽量的简单。要有一种“倚楼听风雨、单看江湖路”的心态。

四十不惑有必要吗 你真正理解四十不惑(3)

五十而知天命

知天命,并非屈服于命运,而是一种对人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高于四十岁“不惑”的一个境界。这是从内心深处与外界和解的一个过程。需要用大智慧面对未来的10年,不该做口出狂言的愤青了。青年时用你的身体在打拼,五十岁是应该用你的头脑去赢得未来的辉煌。

四十不惑有必要吗 你真正理解四十不惑(4)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而欲,不逾矩

人到了六十岁才能真正做到明辨善恶是非,做到内心平和。进而到了七十岁达到从心而语。这里孔子也特别强调了--不逾矩,矩既是礼。也即是我们当今社会所指的行为规范。自由是有边界的,没有边界的约束不能称之为自由。这些规矩、条例是真正保护我们的。

古代贤士穷其一生在追求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为治国安邦提出自己的见解。此篇恰好是给予我们很好的人生指导。我也希望您能在论语中有所感悟,更智慧的面对生活、工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