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日认识湿地及其重要性 国际锐评如何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5日,中国国家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从全人类高度提出了保护湿地的三点主张,宣布了未来中国将采取的务实举措,为全球湿地保护作出了清晰谋划。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当前全球湿地面临的挑战甚至破坏更不容忽视。据《湿地公约》秘书处发布的报告估计,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湿地面积减少了35%;尚存湿地的质量也因排涝、污染、入侵物种、气候变化等影响而不断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要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进程”“要增进湿地惠民全球福祉”,为全球湿地保护指明了方向。从呼吁人们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到强调要把更多重要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地,再到提出推进可持续发展、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三点主张直面当前湿地保护的痛点与难点,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实际操作性,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努力。《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表示,当其他缔约方看到中国的引领作用时就会明白,湿地保护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今年是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本届大会将向25个新晋“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目前,全世界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有13个,居全球第一。这是对中国多年来持续投入环境保护和湿地生态不断改善的充分认可。
在当今的中国,人们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看到成群的麋鹿涉水奔行;在辽宁盘锦的红海滩,欣赏世界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湿地;在安徽十八联圩生态湿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安家落户”……一处处湿地景观犹如大自然的调色盘,成为美丽中国的生动写照,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据统计,2012年至今,中国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目前拥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中国还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评价说,中国在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也为世界应对全球生态问题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致辞中,介绍了未来中国推进湿地保护的具体举措,表示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同时,中国还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保护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飞通道,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这些部署和规划让人们看到,迈上新征程的中国,将继续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本次大会开幕式的最后一个环节,40名武汉少年登台,用中、英、西、法四国语言向全世界发出珍爱湿地的倡议。如何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中国主张与中国行动正在给出答案。
(国际锐评评论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