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假装拿零钱给猫吃(当奖品小心弄巧成拙)

【新闻背景】某银行广东分行推出登录掌银的抽奖活动,奖品是活生生的“万元萌猫”消息传出引起热议,网友因为观点不合吵翻了天:有人质疑这是“不尊重生命”,担心萌猫受到伤害;也有人反问“宠物店可以卖猫,抽奖送猫怎么不行”?(12月19日《北京青年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猫咪假装拿零钱给猫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猫咪假装拿零钱给猫吃(当奖品小心弄巧成拙)

猫咪假装拿零钱给猫吃

【新闻背景】

某银行广东分行推出登录掌银的抽奖活动,奖品是活生生的“万元萌猫”。消息传出引起热议,网友因为观点不合吵翻了天:有人质疑这是“不尊重生命”,担心萌猫受到伤害;也有人反问“宠物店可以卖猫,抽奖送猫怎么不行”?(12月19日《北京青年报》)

“抽奖送猫”法理可容,但也要兼顾“人情”

在传统的抽奖活动中,奖品大多为奖金、优惠折扣券、礼品券、物品或旅游体验等,银行把活生生的猫作为抽奖活动的奖品,颠覆了抽奖惯例,也颠覆了公众的认知,让不少人产生了不适感,难以理解和接受。

其实,跳出主观思维,从法律和伦理中寻找答案的话,“抽奖送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抽奖活动的规范概念是有奖销售,有奖销售的法定奖品范围包含了奖金、物品或其他利益,法律并未禁止把活猫作为奖品,根据法无禁止则许可的法治原则,“抽奖送猫”具有可行性。

有些人认为,把活猫当成一种奖品,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有违动物保护伦理。这种担忧体现了民众动物保护意识的进步,值得肯定。然而,随着宠物行业的发展,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猫狗等宠物交易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市场体系,也有大量的消费者。既然活猫具有交易属性、商品属性,那么,活猫作为抽奖活动中的奖品就在市场伦理可以接受的范畴之内。“抽奖送猫”的本质是宠物交易,从这个角度理解,或许可以打开一些人的心结,破除一些心理障碍。

之前,有经营者在“套圈”活动中把小动物作为被套奖品,或者把小动物放入抽奖机、盲盒中,引起舆论争议,甚至遭遇“喊停”“下架”处理,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相关的防疫规则、运输规则,忽视了动物保护伦理。显然,某银行广东分行的“抽奖送猫”和上述活动有很大区别,只要活动严格遵守防疫、检疫、运输等规则,不虐待、伤害“喵星人”,在法律层面和监管层面就没有障碍。

法律围栏给“抽奖送猫”留出了通道,但法理可容,不意味着人们能够心理过关。因此,企业和参与者需在细节方面充分体现人性化举措,例如与中奖者积极沟通,针对不愿领奖者安排替代方案,这样,就可强化对“喵星人”的保护,避免“喵星人”沦落到被“糙养”、被冷遇、被虐待、被遗弃的境遇。 (李英锋)

把猫作为导流工具,过于物化且漠视生命

猫、狗虽然也是动物,但经过人类的长期豢养、驯化,其性质逐渐演变,已成为陪伴人类的宠物。时下,对于很多饲养宠物的人士来讲,对爱宠猫狗不仅仅是简单喂养,而是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情感,经常会与之互动、玩耍,甚至将其当成了家庭成员,具有很深厚的感情依恋。

由此可见,银行将宠物猫当做抽奖活动的奖品,实则忽视了其生命价值,而是把宠物猫当做一件普通的物品,与其它无生命、冰冷的奖品混为一谈,此举太过轻佻,乃是对生命的不敬。而且,抽奖是一种射幸活动,中奖者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中奖者是爱宠人士,或许还会善待宠物猫,如果中奖者并不喜欢宠物,或者没有养猫经验和条件,那么就可能遗弃、伤害宠物猫,甚至于出现虐待、殴杀等恶劣行为。

此前,部分地方也出现过类似将宠物做奖品的活动。比如,北京某庙会上,有商户将小动物作为“套圈”游戏的奖品,引起很多市民的不满,主办方最终予以禁止。去年11月,上海一商场内现活猫、活犬抽奖机,网友认为属于虐待动物,对此强烈批评,涉事企业最终公开道歉,宣布停业整改。

显然,宠物猫做奖品并不合适,乃是把宠物猫作为营销导流工具,过于物化且漠视生命,有违动物保护的基本原则,银行应主动停止该项抽奖活动,并向公众致歉

。 (江德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