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崖在哪里(最是相思崖上惹相思)
相思崖其实是一座山。或者说是一座山顶上的一料峭壁。
触景惹相思
村子背后有一道土岗,土岗的另一边是孕泽了我们父辈及我们这一辈以及今后的很多辈的水库。 水库很大。据说当初。动员了不少的男女老少,搬迁了不少村子,耗费了不少物力财力才得以建成的。听老辈们讲述,那场面很是壮观:人山人海,人潮涌动,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热情高涨,完全用事实印证了“人多力量大”这一至理名言的经典性。老人们每次讲到这里的时候都会显得格外的激动,唾沫也会飞得格外的远,落到坐在外三圈的我的脸上。
水库
我非常能理解老人们的心情。因为在那个没有机械辅助作业的红色年代里,单靠人力能完成这么浩瀚的工程的确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而老人们能作为这么一个工程的建设者之一,当然是有资格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所以在听到动情处,拭去脸上越来越多的口水的同时,我偶尔还会热血沸腾的幻想自己也是那年代里的一份子,正在挥汗如雨的挥动锄头建设着那个在我出生前就已经存在了的水库。 可惜我晚出生了好几十年。 水库的另一边是一排的山,其中的一座就是相思崖。 相思崖并不高,也并不美,如果顺着山林小道走上去的话其实还有点远,但是小时候我却还是经常去相思崖。 虽说是经常去,但是我很明白,那时候去相思崖完全是冲着它的名字去的。因为每次我们都只是跑到崖顶或者崖半腰的小石洞里烧烤花生板栗和打扑克之类。按理说,这类事情在哪儿都是可以做的,但是我们偏偏喜欢跑到相思崖顶,因为它的名字好听。
山崖
我的家乡位于大别山脉脚下,小山岭此起彼伏。其中不乏一些略有名气的山系风景,诸如麻城龟峰山、五脑山等。跟这些山相比,村子后面的相思崖根本不值一提:要内容没内容,要海拔没海拔,要灵韵没灵韵,相思崖就好像一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农民,朴实的生活在村子后面。但是,即使再贫陋再平淡无奇的山,只要有一个秀雅的名称,多少也会顿生风光引人遐想的。
有人曾说,只要翻开任何一部县志,总能找到该县的八景或十景,实在没有景致了,也可想出“远村明月”、“萧寺清锺”、“古池好水”之类的名目,于是,一个荒村,一所破庙,一口老并,也都成了名胜。这个县,立即变得古风蕴藉、文气沛然、地灵人杰。 我不知道我们村后的那座相思崖是不是也是这样,只是为给平淡无名的我的家乡挣个名露个脸才被一群文人绞尽脑汁引经据典给扣上“相思崖”这个秀雅之名的?如果是,我倒不知道该说这是它的好运抑或不幸了。 相思崖这三字的得来,据说是跟一些传说有关。有一种传说是:当初一对恋人于此崖离别后,女子日日 夜夜立于山顶,秋眼望穿期盼恋人归来,终幻化为石块守在崖顶,是故此山得名相思崖。按照这种说话,我曾站在远近不同角度观望过,山顶的石块远看确如伊人翘首远眺、誓待良人归,心里顿时对其貌不扬的相思崖心生敬意。还有另一种税法是相思崖上曾见证过一对恋人的生离死别:一位穷小伙子与一位富家小姐相恋了,可富家老爷贪图金钱将小姐许配给了另一家有钱公子,小姐和穷小伙子私奔至此被追上,穷小伙子悲怆不已奋身跃下崖去,小姐日日逃至此崖,面崖思人,终化为石像立于山上。
望夫石
无论这些传说是否真实,我都愿意相信。 相思崖守在水库边上。崖下山脉迭起,密林丛布。小时候的记忆里,常去崖顶的不止是我们这些贪玩的小孩子,还会有些大人们。他们多是上山砍柴累了倦了跑到崖顶歇息去的,喝口水,抽根烟,陪孩子们小玩一会什么的。赶上下雨了,一大群人都挤在崖半腰的小洞里躲雨。大概也只有在雨幕笼罩大地的时候,我们才愿意安静的待着,好好的看看脚下的风景。 前面说过了,相思崖并不高,所以我们无法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相思崖也并不很美,所以我们也没有彻彻底底的为相思崖而陶醉过。但是下雨时,左边是寥寥几户人家,炊烟袅袅,鸡鸣鸟啼。右边是明亮水库,水雾蒙蒙,广阔静谧。左边的喧吵,右边的静寂,到这里被分割了。灰蒙的水面在这里看去却变得非常宽阔,渺渺茫茫看不到对岸。山林小道在雨水的润色下也变得格外明显,犹如一条白色带子穿行在山腰山脊上,延伸至相思崖下,在这里划一个小小的句点。相思崖此刻是起点,也是是终点,它要传递一种查无实据却又世代相传的民间情结,也要汇总一下一代又一代人对神圣爱情的膜拜,因而把自己的名字也喊得秀雅隽永。
炊烟袅袅的村庄
相思崖差不多也就100多米的海拔,实在是不足挂齿,但一旦登上山顶,看到左边脚下是溪水人家,右边眼底是密林山涧,前面远处是起伏的山群,立即就会觉得自己俯视着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人类群体、自然事物以及二者的交融体。相思崖没有云遮雾障的仙气,所以称不上灵。没有松石笔立的风骨,所以称不上奇。没有陡峭小道,所以也称不上险。相思崖有的大概只是开阔和实在,可是所有的山都能让人感到实在和让人看的开阔。 所以游玩相思崖真的不需要花很多时间。 相比于相思崖顶,我其实更趋向于在山脚下长久盘桓。因为那里是水库入水的主源头,我们那里的人习惯称那一块为“大河”。
那里有石,有水,还有趣。 如果说,相思崖本身虽不具游赏性但却有个文雅的名字的话,山下的话在文学美方面好像也不差。这里有猪八谭,“花果山”,水帘洞等。前者是真实存在的名字,后二者则是我们儿时自己给取的。
溪流,石头
猪八谭的话只有在雨天才能展现出她的魅力来,因为一到下雨天的话站在很远的地方你居然可以听见“轰隆隆”的声响,但是走进了你却听不见。
“花果山”么,其实是一堵很大的石坡,山上的雨水会顺着坡面流入山涧,时间长了坡上就有了些泥土,最后坡上居然长出很多我们叫不出名字来的花花草草和一些不知道能吃与否的野果子,小的时候因为一群男孩子太痴迷西游记了,而且一个个常自封为齐天大圣,在那石坡上追来赶去的,所以就干脆叫它“花果山”了。
“水帘洞”最好玩,一块不大不小但很平坦的石块被三个石子给撑起来,山上的流水刚好掉在石块的中间,于是石块的四个角都会有水花溅起并落下,我们躺倒石块的下面去,立马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四周尽是水花,“水帘洞”于是也就顺理成章的给用到这儿了。
现在想想,儿时的我们还真是大胆。居然敢随随便便就把一些家喻户晓的名胜古迹搬到了自己想要放置的地方,真应了那句“初生牛犊不怕虎”。呵呵,还好,属于我们童年的“花果山”“水帘洞”也只是在一群孩子们间流传,真怕哪一天这二处“名胜”真被整出名了,说不定我们一群孩子就会稀里糊涂的被谁谁谁给状告了:告我们侵权了,“花果山”“水帘洞”其实是在他们那儿。一处地出名了,争其所在地不惜诉诸法律的事不是没有先例。好像当年的香格里拉这一名就被不少地方争着抢着要。
回忆童年,总能让人感触万千
好了。不瞎调侃了。毕竟那些涉及名利之争的事咱管不了。继续回到相思崖上来。
之所以大费笔墨的突然写些关于相思崖的文字,是因为不久前我、妹妹、还有一表妹一起去过相思崖。而在这之前,我至少已有七年以上没有踏足过相思崖顶了。这倒不是因为没有时间。大概是因为没有一起爬山的同伴。最主要的我想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儿时的很多美好记忆已经不一定非要故地重游触景生情才能回忆起了。
童年
很多事,只要我们想要想起,就一定都可以想起来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