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疲劳怎么调节(你需要知道的疲劳)

许多上班族一整天面对电脑工作,眼睛会疲劳,但是这种跟刚做完运动时那种身体的疲劳不同,这时,疲劳的其实是大脑,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让大脑正确休息,就无法消除疲劳感。除了了解疲劳的来源,藉由正确休息法以及适度身体活动,也能有效释放身心压力。

过度疲劳怎么调节(你需要知道的疲劳)(1)

推荐居家4招简单伸展运动,让平日忙碌于工作的上班族能适时纾压,有益身体循环系统活络起来,对抗疲劳。川野泰周医师在《3分钟身心灵最高休息法》新书中提到,许多人都曾有过那种明明假日什么事也没做,却还是觉得无法消除那股疲惫感的经验!由此思考模式为出发点,他将疲劳分为3大种类:

疲劳分成三大类:身体疲劳、心理疲劳和多重作业疲劳

「身体疲劳」与「大脑疲劳」在本质上就是不同的东西。事实上,「大脑疲劳」还可以再大致分为两种。这两种分别是因为烦恼或是压力等负面情绪所引起的「心理疲劳」以及必须同时进行许多项工作、同时思考而造成大脑负担的「多重作业疲劳」。

1.身体疲劳(肉体疲劳)

2.大脑疲劳:

*负面情绪造成(心理疲劳)

*多重作业造成的疲劳:来自于家庭问题、职场人际关系等状况,经常处于身心能量消耗状态的类型。

透过伸展运动展开身体,有助代谢消除疲劳

为何伸展运动能消除疲劳,对身体有益呢?将身体伸展开来,也就是进行所谓的伸展运动时,身体该部位的血液流动会暂时增加。当血液流动顺畅时,该部位所囤积的乳酸等疲劳物质就会随着血液而流动。疲劳物质会因为酵素等作用而透过各种路径代谢,使身体处于无毒的状态。

在进行伸展运动的同时,氧气或是养分(糖类等)也会随着血液流动被运送过来,并且活化该部位。这就是伸展运动可以消除疲劳的机制。

过度疲劳怎么调节(你需要知道的疲劳)(2)

正念冥想 现在社会压力大的一种疏解方式

实行「正念」专注单一事情,身心都能获得放松

近年来,「正念」一词非常受到瞩目且蔚为话题,一般人可能会好奇何谓正念?正念就是把自己的意识专注在单一作业上,让大脑得以休息、恢复精神。

其实,正念是一种非常适合用来「消除大脑疲劳」的方法。也就是说,当大脑处于「专注于一件事」的状态,我们并不会觉得疲累,相反地,如果一边想着其他事情一边工作,或者大脑一直无法摆脱思考及烦恼的状态,就会让大脑感到非常疲累。如果能单一作业,就能够让大脑变得有活力,多重作业则会让大脑感到疲劳。

正念原本就被认为能有效调整自律神经系统运作、提高作为「放松神经」的副交感神经。藉由活化副交感神经,使末梢血管扩张,即可使末梢的血液循环变好。血液循环良好即可改善手脚冰冷等症状,亦可减轻身体僵硬、紧绷等症状,是一种有助于消除身体疲劳的休息法。

舒缓身心疲劳,居家4招伸展运动

要消除身心的疲劳,身体力行以下3招伸展运动,可以藉由专注于活动身体而获得休息。

第1招/肩胛骨伸展运动:

过度疲劳怎么调节(你需要知道的疲劳)(3)

1.首先,将双手手臂张开,手肘向后延伸,让两块肩胛骨彼此靠近。

2.两块肩胛骨尽量靠近后,接着将手臂往前延伸,脖子向下弯,让两块肩胛骨分开。反覆进行几次,即可帮助肩胛骨放松。

效用:肩胛骨上有很多肌肉,若能伸展开来,即可产生许多效果。

进阶版:瑜珈的「鹰式」

过度疲劳怎么调节(你需要知道的疲劳)(4)

动作:双手手臂交叠,藉由往上往下移动的动作,可以帮助肩胛骨周围的肌肉放松。这个姿势本身稍微有点难度,但是只要做到该姿势即可充分获得伸展。

第2招/下半身伸展运动:

过度疲劳怎么调节(你需要知道的疲劳)(5)

1.坐在地板上,双脚往前伸直,背部挺直。

2.接着用一种好像要将脚趾甲往前延伸的感觉,同时将脚尖往前推出。

3.最后再反过来将脚尖往身体的方向拉回,借此拉伸脚底内侧(小腿以及大腿内侧)。

效用:进行这个动作,即可充分帮助肌肉舒缓、让血液流动顺畅。只须反覆进行数次,脚尖的血液循环就会变好,可以改善足部沉重无力及浮肿等情形。长时间坐在椅子上工作的人,亦可期待能预防经济舱症候群(即深度静脉血栓)的效果。

注意事项:实践这个方法时,为了避免驼背,确实挺直背部会更有效果。如果觉得这个姿势不太舒适,也可以把手放到背后。或者是也可以直接在椅子上进行,试着抬高足部,往前直线推出,接着同样反覆将脚背往前延伸拉长,再往后弯曲。

第3招/:将手指插入脚趾间的伸展运动

过度疲劳怎么调节(你需要知道的疲劳)(6)

1.返家后清洗完毕后,请在裸足时试着进行「将手指插入脚趾间的伸展运动」。

2.在脚趾与手指互扣的状态下,请轻轻用手抓住脚掌并维持数秒,再松开、解放脚趾。即可感受到脚趾尖的血液恢复流动。

3.每天只需要做20~30秒,就能感受到足部变得非常轻盈。

效用:实行这个动作时,会产生一种脚趾尖慢慢开始暖和起来的感觉。现代人的生活几乎都穿着鞋子与袜子,张开脚趾的机会大幅减少。这时只要将手指插入脚趾之间,撑开脚趾间的距离,就会让人觉得很舒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