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在最终轮的票选阶段,所有评委都投给了《寄生虫》。

这部电影也成为韩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获得金棕榈大奖的作品,对韩国电影行业的意义不亚于当年《霸王别姬》之于中国电影。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1)

高晓松看完后也忍不住在微博里力荐:“我看完被彻底掏空了,艺与术俱佳,夜不能寐,平复一天才能二刷。”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2)

豆瓣网友们更是给出了9分的评分,11万余网友在评论区留下热议。

很多网友说,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贫富差距下滋生的漠然、鄙视和侮辱,因为穷,很多人的尊严,被肆意践踏;也有人说,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阶层固化的残酷现实。

有着“寄生虫”隐喻的住在地下室的穷人一家,最可怕的是物质上的贫穷吗?

不!我认为他们身上最可怕的“穷病”,是没有信念感!

1

没有信念感的“心穷”才最可怕

这部电影讲的是金基泽一家的故事。

金基泽中年失业,生活无望,只得带着老婆儿女住在地下室,多年的失业已经让他们活得筋疲力尽。

他们生活在路边的半地下室,屋子逼仄又阴暗,哥哥四次高考均失败,妹妹想考美院也未能成功。

吃饭的时候,醉汉有时会到窗前撒尿,但因为贫穷生活带来的怯懦,他们甚至连阻止的勇气都没有。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3)

影片一开始,这个家庭的爸爸和妈妈无所事事地躺在客厅里打发时间,一家人穷到连宽带费都付不起,Wifi都要跑到厕所里蹭别人咖啡店的。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4)

为了省买杀虫剂的钱,街道上喷杀虫剂时,他们连窗户都不关,因为想借机用免费的化学杀虫剂给地下室消消毒。

作为家里唯一来钱的路子,一家人糊披萨盒也要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打算糊弄过关,被客户发现后,想着法子狡辩。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5)

现实如此,一家人却不想着通过个人努力改善生活,而是安于现状,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

当儿子的朋友质疑他们为何不出去找工作时,穷爸爸金基泽连忙解释:“现在,连一个警卫门员都会有500个大学生竞争。”

言外之意,不要对工作和未来抱有希望,想改变,太难了!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信念来支撑,尤其是身为父母,一定要有积极正面的信念感,哪怕身处泥潭,也要告诉孩子,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活得更好。

而住在阴暗地下室的这一家,却在长期蝼蚁般的生活,丧失了为人做事的基本标准,投机取巧,安于命运的安排,仿佛命中注定就应该这样苟且地活着。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6)

2

父母的“信念”,就是孩子的世界观

影片中,一家人命运的改变,是从儿子基宇意外地被富家子弟同学推荐,获得了一份给富豪朴社长女儿补习英文的优渥工作开始的。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7)

当然,这也少不了妹妹的功劳,学过美术的她为哥哥做起假证来,足以以假乱真。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8)

穷小子来到而朴社长家里后,看到与自己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大开眼界,也心生羡慕和嫉妒。他灵机一动,谎造、包装了妹妹的经历和学历,介绍了自己的妹妹来替朴社长患有多动症的儿子补习美术。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9)

自此,一家人在集体撒谎造假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为了让自己的爸爸去社长家当司机,妹妹趁着司机送自己回家的路上,悄悄把内裤脱下来,塞进车里,诬陷司机公车私用,小小年纪,学会了脸不红心不跳的栽赃。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10)

知道实情的父母,还引以自豪:“这孩子当诈骗集团,肯定能赚钱。”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11)

原来的女管家非常厉害,工作也尽职负责,为了把她弄走,她和哥哥、爸爸想尽了办法,知道她桃子毛过敏,就不断地撒桃子毛让她发作,然后污陷她的结核病,让女主人义无反顾地炒掉她。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12)

由此,一家四口的生活有了改变,拿到薪水的他们,不是想到如何改变生活,而是开始了真正“寄生”的开始。

儿子基宇,想牢牢地把富豪社长的女儿吸引住,一心要上演与社长女儿恋爱的穷小子的逆袭剧。

甚至连未来如果和社长女儿结婚的剧情都已想好:“如果将来我和多慧结婚,我会找演员来代替爸妈。”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13)

趁着主人外出,一家人肆无忌惮得像个主人般得享用本不属于自己的一切。

他们享受着有钱人家冰冷的客厅巨大的沙发还有昂贵的美酒。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14)

为了逃避内心的罪恶感,作为爸爸,金基泽给孩子们说得最多的话是:“你知道什么计划不会破灭吗?没有计划。人生永远无法跟着计划进行。没有计划,就不会出错。一开始没有计划,发生什么事都无所谓。”

因为这一切都是没有计划随机发生的,所以他们一家也就没有任何责任。

当爸爸说起来这家的女主人“有钱却很善良”时,妈妈纠正道:“不是‘有钱却很善良’,是‘有钱所以善良’,如果我有这些钱的话,我也会很善良,超级善良。”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15)

言外之意,没有钱,我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善良。

在这个家庭里,父母歪曲的“信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们的世界观。

所以,一家人才可以很和谐地像蟑螂般习惯于“寄生”在富人一家中,没有人觉得有半点不正常。

3

树立积极正面的信念感,消除“限制性信念”

心理学上,所谓“信念感”就是勇于追随自己的内心做人生重要的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相信自己所做之事的价值。人们之所以会做某件事和以某种方式做,是因为他“相信”这样做是对的。

人们之所以这样“相信”,是因为拥有某种信念。

在孩子的教育中,为了帮孩子树立积极正面的信念感,要有意识地消除“限制性信念”。

心理学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三种较为普遍的限制性信念——无助、无望和无价值。这三种限制性信念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思想中,它们相互作用,影响着一个人的所有行为,最终的结果就是让这个人待在原地,难以进步。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16)

限制性信念会影响你的生活,它几乎会影响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阻碍你发现机会,让你丧失尝试的勇气。

我们的限制性信念基本上都是通过经验形成的。我们做一件事情,就会产生一系列后果,通过这种『行动—结果』模式,人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采取什么行为,就会得到什么结果。

很多人都是这样,会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形成一个信念,这个信念会左右他们的行为。

但是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事物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往往没有掌握事实的全部。

就像影片中,金基泽的儿子站在阳光下看着草地上的美食、美酒和美景,不自信地问社长的女儿:“我适合这里吗?”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17)

长久的生活困顿和家庭环境影响,让他形成了自己“不配”享受阳光下的美好的错觉,其实,如果通过正当地途径获取工作以及自己的努力,想要的生活都可以光明正大地去争取。

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懂得,人不分三六九等,但“信念感”却能让人生到达不同的高度。

不要因为曾经的失败、害怕失望,就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未来。

不要因为眼前的穷苦,就失去对明天的希望,一切美好,从来都是自己的努力去得到的。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18)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给孩子规划什么样的人生。

高晓松提到的经典电影(高晓松力荐电影寄生虫:最可怕的)(19)

那些满怀信念感的人,终有一天会听到属于自己的山谷回声,看到夜空中的满天星光。

(静女夭夭: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专注情感、育儿领域创作,出版《不打不骂教出男子汉》《读懂孩子敏感期》,欢迎关注本账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