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主要景点(宣城记忆之十五)
十五、敬亭山的历史面貌邢少山,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敬亭山主要景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敬亭山主要景点
十五、敬亭山的历史面貌
邢少山
敬亭山在历史上,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都是非常好的。以前,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敬亭山的生态环境呈原始状态。明刘应箕说敬亭山,“清商曲奏,敬亭可餐。”(《敬亭山翠云庵赋记》,下同)“蔽冈轴衍,回峦丽绝,峤覆玄岩......霮霨弥漫。固干施而坤造,纷万叠以千盘。若乃皎虚赤霄,碧空睛昊,霙气敛迹,彤云炫藻。开平野之光霁,幌众峰而同照。” 这是说,在敬亭山上行走,万山重叠,千壑盘旋,山冈被遮蔽,人旋转在山峦绝壁之间,看见雾气恍惚,云儿密聚,灵光不可捉摸。这是刘应箕对当时敬亭山生态的环境具体描写。
由于敬亭山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所以那时山中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生存着,历史上的敬亭山还有猿之类的动物,“玄猿啼阴,祥鸠呼雨,反舌习禽,金衣求友,千态万状,载呜载止,此则城市所未常闻也。”(明•王思任《游敬亭山记》,下同)这段文字是说,黑色的猿在阴天啼吼,吉祥的斑鸠呼唤着雨,飞禽学舌,反过来说给人们听,一种黄色的鸟寻找求好友,千姿百态,一会儿呜叫,一会儿停止,这也是在城市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而向之所谓鸟啼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声在何处?”
鉴于这些叙述,当时敬亭山上的生态、生物的环境现在可以想见是何等美丽、优雅、纯真,“惟敬亭之灵巘,迤兹山之蝤崪。旱麓而直上,干云霄之崛屼......乃有紫气栖岩,岚光罥树,绛雾浮嶱,螭文映户,时不见山,惟见烟雾。”(《敬亭山翠云庵赋记》)
历史上的敬亭山不但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而且还有独特的人文环境,这环境一开始就是当时在宣城任太守的谢朓造就的。谢朓在南北朝时期,即南齐建武二年(495),谢朓就任宣城太守。谢朓到任以后,自欲抒襟怀而展抱负,“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他来敬亭山被敬亭山的自然风光感动了,随即写下《游敬亭山》一诗,诗中说:“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由于这首敬亭山的诗,此山从此出名了。“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刘禹锡在《九华山歌》)所以明高维岳说:“玄晖(谢朓)发其藻”,(《敬亭山记》)
继谢朓之后,唐代李白先后7次登临此地,且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绝唱,敬亭山逐渐名扬海内外,而且李白在敬亭山还安了家“我家敬亭山,辄继谢公作。”(《游敬亭寄崔侍御)。所以明高维岳又说:“太白杨其晖”。
继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敬亭山下有广教寺双塔,亦称敬亭双塔,位于敬亭山南麓,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了。“双塔如两翁,颓然比肩立”,它们东西对峙,俨如华表,巍峨挺秀,令人瞩目,历代文人也留下许多诗文。据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宁国府志》记载:广教寺之肇基者,为晚唐大禅师希运。希运系曹溪六祖之谪孙,初居高安的黄蘖山,故又称黄蘖禅师。据传唐宣宗登基前为逃避武宗迫害,曾师从希运,就隐匿在宣城泾县的水西寺中。唐大中二年(848年),裴休知宣州,任宣歙观察使,迎黄蘖禅师来宣,驻锡城内开元寺,第二年,创建广教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宣城县志》卷二称:广教寺规模宏大,有庙宇千间,僧人数百。佛殿前有千佛阁、慈氏宝阁,寺后有金鸡井,寺内有法堂日雨华。方丈为宝华,住室笑华、园照,轩称松月、雪屋。亭有数座曰:怀李亭、碧莲梵花亭、律海亭、迟贤亭、江东亭、福地亭等,还有藏经阁、观音阁。宋太宗赐御书百二十卷,僧惟真建阁贮藏,郝允李建观音殿,有著名宣城诗人梅尧臣为记。元帝赐广教寺住持荣佑崖法师金丝袈裟。广教寺自建成后,高僧大德辈出,名僧名流盘桓不已。希运禅师曾在此说法,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失利后,也曾在此驻锡。其中驻锡时间最长的当属画僧石涛,前后达17年之久,与宣城画家梅清等共同创立了 “黄山画派”。石涛居住广教寺时,当年的“敬亭山麓,梵宇琳宫,鳞次栉比,浮屠宝刹,鸱吻相望”的辉煌景象。一峰庵,因建于主峰一峰而得名。唐大中年间(847年)建,初为教寺茶亭,后毁。明正德年间(1506年)重建。明人梅守德作有“冬日喜初晴,篱边尚菊英。岩云沉梵影,林霭落钟声”诗句。 拥翠亭,系李白独坐题诗处。此处碧山千层,青翠欲滴,敬亭风光,拥落身前,故名拥翠亭。清人王可第曾作诗:“探奇曾不厌,一榻拥昭亭,坐爱双溪碧。” 云根石, 一峰之巅有奇石若枯橛,四周常有云雾缭绕。
敬亭山南有昌黎别业,嘉‘靖己亥(1518年),白坡何侯建。他“乃择敬亭之胜,遂捐俸、鸠工、相地、瓷基而南冈。” (明•邹守益《昌黎别业碑记》,下同)“后曹侯适来,协图厥成,为堂、为门、为垣匾曰:'唐昌黎伯韩先生之祠。'祠左,一径夹竹而行,盲然出祠; 祠后构亭其上曰: '敬亭仰止。 '门右,循山麓而上,松泉迂曲,甫半里许,设绰楔于桥,大书曰:'昌黎别业。'郡之人士来游来歌,恍然若韩也。” 云齐阁,取谢朓诗“合沓与云齐”而命名。游人把酒凭栏,江城在目,尽览敬亭风光。清顺治年间(1644)郡守业重建,道光年间(1821年)重修。 翠云庵,位于敬亭山腰,唐大中年间(869年)建,初名卜静室,元末毁,明宣德年间(1420年左右)重建。明人贡安国曾赋诗曰:“小阁虚岩畔,回蹊古桧端。朝晕开锦眺,秋色在雕阑……”
敬亭山的生态与化内含往往融为一体,如 额珠楼、最高亭、敏应庙、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龙首亭等。这些历朝历代由文人大儒的装饰 也为提高敬亭山的知名度,作了烘云托月的作用。我们说敬亭山被誉为江南诗山,这是名符其实的。敬亭山光唐代有47人,留下259首诗作。到宋、元、清,诗人们更是纷至沓来,敬亭山先后348多位诗人登上敬亭山,先后留下1549多首诗作,包括文、画达数千数。凡是文人都热爱敬亭山,清代有个叫柳敬亭的说书人,他本名叫曹永昌,通州人,因他热爱敬亭山,干脆改名叫“柳敬亭”。
敬亭山是一座诗山,我们应该多在诗文化发掘它的真正内涵,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宣城人首先自已要摆正对敬亭山的位置,有关部门更要根椐历史的变迁,很好打造好敬亭山,不至于使许多人“高兴而来,扫兴而归”。敬亭山现在是国家森林公园,宣城市如今是我省唯一的诗词之市,`宣城又有江南的名胜,是最好的旅游胜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人文与生态上宣城人能建设好这座江南诗山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