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人墨客(从长物志看明末文人的无奈与坚守)

《长物志》(“长”读zhang,四声),明代文震亨所著园林生活小品文,中国古代园林名著之一。

文震亨,晚明苏州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饱读诗书,优游书画和林泉。文震亨三次为官,又三次罢官,终,为保一发而自绝。

《长物志》,表面是对园林艺术的考究,实则对文人式趣味的追求以及对生活和存在意义的探索和挖掘。

明末文人墨客(从长物志看明末文人的无奈与坚守)(1)

“长物”是何物?

《长物志》被收于《四库全书》的子部中,足见其经典地位。

内容编十二类,涵盖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五卷,另外七卷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香茗,品味一以贯之,崇古尚雅,处处讲文人生活的“古雅”。

此书,文笔优美,见识超群,内容包罗万象,似乎物物皆在书中各效其灵、舒眉展颜,与作者参悟平生、寄寓来者的殷切之心作高山流水般的呼应配合。

明末文人墨客(从长物志看明末文人的无奈与坚守)(2)

“长物”原意指多余之物。但实际书中所指并非多余,不关生存实用也正是艺术的本质,是诗情画意的生活必需品。

长物的“长”在这里应作“遥远”解,所谓长物,即是距离遥远、关系不大的物质。

“格调”的守护

《长物志》所写的,都是各自对于外物的痴,而恰恰是这种痴,让后来的读者着了迷。

“雪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最为幽况。”

他写煮一壶好水,等茶来。煮茶,雪水煮的茶,口感作为清幽。

明末文人墨客(从长物志看明末文人的无奈与坚守)(3)

“有取薜荔,根瘗墙下,洒鱼腥水于墙上引蔓者,虽有幽致,然不如份壁为佳。”

他写前面院墙下种的木莲,因为顺着墙面,洒了鱼腥水的关系,爬的更高了。

明末文人墨客(从长物志看明末文人的无奈与坚守)(4)

说的这些琐杂碎细之物不挡寒,不疗饥,对于别人是闲事杂物,对于自己却是宝贵的多余之物,也是在这些“宝贵的多余之物”上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韵、才、情。而没有韵、才、情的人,不能驭物,格调自然也就不同。

“忌某事”的坚守

文震亨的《长物志》内容太广而不够详细,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能反映出晚明文人生活层次的方方面面,又因为其中浓重的个人情感,因而十分吸引人。

《长物志》文中常常出现“忌某事”的说法。

比如:“窗忌用六”;窗的漆用金、朱色,“雕花彩漆,俱不可用”; 门的漆用“朱、紫、黑三色,余不可用”;小池“忌方圆八角诸式”;水边栽树的话“若桃柳相间便俗”等等。

文震亨的书中,对很多事物雅俗美丑的界定都充满了主观色彩,比如计成评窗棱的式样,以及文震亨对茶的喜好,都与同时代的其他人趣味相左,因此他们并不能反映明代所有文人的审美,能反映的,只是晚明文人对生活中诸多细节与层次的关注和态度。

明末文人墨客(从长物志看明末文人的无奈与坚守)(5)

《长物志》的读者有着明确的指向,针对文震亨朋友圈的人群,然后逐步传播开来。

想起张岱的那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对著书的期许

文震亨好友沈春泽,应邀为《长物志》写序,他问文震亨:“你们文家的家风已经声名远播,你们的诗画已经穷吴人巧心妙手,你家的园林已经令人不胜描画,你何必再费笔墨功夫,去写这些冷了不能穿,饿了不能吃的,看似生活中无用的小东西呢?”

文震亨说:“我正是怕苏州人的心,苏州人的手慢慢地变啊,就像你说的,这都是些无足轻重的,所谓的闲事,多余的事,可是万一将来又开始流行,而已经不懂了怎么办,所以我要把他们记下来,提防这种事情的发生啊”。

明末文人墨客(从长物志看明末文人的无奈与坚守)(6)

这段对话,后来被沈春泽直接写进了《长物志》的序里。

文震亨,他写《长物志》,一是其自身生活的映照,二是其才情的纵放,三也是其对后世的恩惠。

《长物志》的后面,站着一个袖手而立的文震亨。

归隐“林泉”的无奈

悠然自得的生活与仕途,文人们总是在极致的雅与极致的俗之间徘徊,要么进要么退。

曾祖文征明经历十次落地后,在五十四岁那年,任了翰林院待诏,但是不久,积攒了半辈子的一腔热血,就被官场风波颠簸得所剩无几。

如果坚持仕途,必须改变本性,学会隐忍,如果放舟南下,不算荣归故里,却从此潇洒自在。

明末文人墨客(从长物志看明末文人的无奈与坚守)(7)

文征明最终选择了弃官还乡。

当年的文征明,因仕途不顺而风流于山水,文震亨显然也继承了这样的传统。

文震亨生活的晚明时期,明朝政权已经日薄西山,文人志士在朝野上的失意另他们对官场政府感到绝望,也对自身在国家未来的报复上感到怀疑。

像文震亨这类有一定社会地位、品味、知识和财产的人逐渐将目光从世俗事务上移开,转到精神上,在逃避世俗的环境下潜心追求高品位、高层次的休闲生活,纯粹的精神享受。

为保一发而自绝

家族跨越了接近百年的历史,总会有起落,难免会遇到战争,文震亨也是如此。

天启元年,文震亨以诸生卒业于南京国子监,并渐渐以琴书之才誉满禁中,崇祯帝改授英武殿中书舍人。一生三次为官,又三次罢官。

公元1645年,清兵悍然攻破苏州城。

文震亨避乱于阳澄湖畔,后来听闻清军“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他宁死不屈,先是投河自尽未果,后在家绝食六日,呕血而亡,并留有遗言曰:“我保一发,下觐祖宗”,享年六十岁。

明末文人墨客(从长物志看明末文人的无奈与坚守)(8)

一代名贤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地方志人物传记材料中被归入“忠义”中。

仕途不顺,在文化生活上面有一定造诣,因其殉节而死的结局,刻画出一个仕途不顺,幽居山水,不失传统士大夫气节的文人形象。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被追谥为“节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