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号下的小暑(今日小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几号下的小暑(今日小暑)(1)

小暑(Slight heat),太阳黄经:105°,这时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小暑的标志:

一候温风至;

三候鹰始鸷。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几号下的小暑(今日小暑)(2)

小暑的气候: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几号下的小暑(今日小暑)(3)

小暑农谚语: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小暑温暾大暑热。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几号下的小暑(今日小暑)(4)

小暑养生: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几号下的小暑(今日小暑)(5)

小暑诗词:

《小暑六月节》

唐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暑》

左河水

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

旱南涝北新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几号下的小暑(今日小暑)(6)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唐·韩翃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登沃州山

唐·耿湋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几号下的小暑(今日小暑)(7)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纳凉

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几号下的小暑(今日小暑)(8)

《夏日》

朱熹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牵牛花十二韵》

清·朱彝尊

料得林扉昏掩处,高荷大芋枕边听。雨气西山黯未开,更闻小暑一声雷。

不烦走马冲泥苦,便可乘船入市回。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风透凉阁。

绿柳池边闲游戏,银浪滚滚识金梭。避暑佳人摇臼扇,奴在房中受折磨。

思君不至那知暑,拿着六月当腊月。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摘自《全唐诗补编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几号下的小暑(今日小暑)(9)

《墨竹三首·隔溪烟雨》

——摘自《全金诗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前调 (小暑)

——摘自《明词汇编》

返照射村斜。三两人家。行行忽被暮云遮。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

散绮细看霞。城鼓初挝。征尘飞上敝裘些。又早见蟾光升树,映著芦花。

前调(野老家)

——摘自《明词汇编》

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气初刚。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

深院一垂杨。又闹鸣螀。簿书堆案使人忙。何不归与湖水上,做个渔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