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饥饿吃什么(隐性饥饿吃很多)
探究真相,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事儿。
今天咱们就探究一下现代人在饮食和社交上“过度满足”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真相?
1.隐性饥饿:“嘴巴很爽,胃里很撑,但身体很饿”
最近流行这样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饥饿,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
可能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
“当然是远了,现在谁还吃不饱啊,都是吃的撑!”
但其实,这只是“表象”。
刚刚过去的2019年10月16日,是第3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竟然是:
“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
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上,“饥饿”问题向来只跟粮食多少有关。
但在我们这个时代,“饥饿”的内涵已经发生改变:
“饥饿”并不是吃不饱,而是饮食不健康,导致营养不均衡,所以有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隐性饥饿”。
今天吃的什么?油焖大虾、红烧鲤鱼、糖醋里脊……
的确是吃得很好,但只是口感好,嘴巴很爽,胃里很撑,可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却没有得到均衡地满足。
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显示:
全球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中国隐性饥饿的人口达3个亿。
与“隐性饥饿”相伴而生的,是“健康危机”。
由于很多人在“口腹之欲”的驱使下,只吃自己喜欢的,不吃自己需要的,导致很多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这包括2层含义:
一是某些营养过剩,二是另外一些营养不足。
所以说,“过度满足≠满足”,恰恰还极可能意味着“隐性饥饿”。
2.虚拟社交:“认识很多人,但没有朋友”
身体处于“隐性饥饿”状态,那么人的内心呢,或者说,人在精神和情感上,又处于怎样的状态?
最近跟一个朋友聊天,他说:
“你看现在多好,有网络,有微信,发个信息,再远的人也能立刻收到!”
网络、智能手机以及微信的发达,让现代人的社交变得空前便捷,也史无前例地忙碌。
随便一个人,微信好友都是几百上千。朋友圈,忙的看不过来。
同时,高铁、飞机的发达,使得城际之间来往快速、便捷,为人与人之间的频频相会,提供了可能。
不像从前,出门只能靠马车,来往只能靠信件。可以说,我们的社交需求得到了空前满足。
可是,内心真正的感觉又如何呢?
跟这个朋友接着聊,他忽然画风一转,说:
“不过,现在认识的人多了,朋友却没几个。”
我猜,有这种感觉的人并不少。
什么事儿都怕“过度”,换个说法,就是“滥”。现代人在社交上的泛滥,正在冲淡人情的真善美。
微信里躺着几百、上千个名字,可是心里不爽的时候,却找不出一个人能毫不犹豫地去打扰。
以“朋友之名”存在的人太多,有“朋友之实”的人却少之又少。
在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有一个“社交需求”,又叫“归属和爱的需求”,是指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上的需求,包括友情和爱情,归根结底,就是对感情的需求。
所以,现代社会繁荣社交背后的真相就是“越便捷,越疏离”。
我们的心灵跟身体一样,处于“隐性饥饿”状态。
3.真相背后的真相:“隐性饥饿,实则是饥不择食”
“饥不择食”的意思很简单:
“因为太饿了,所以不加选择地进食。”
今天我们的饥饿,不是来自肠胃的渴求,而是嘴巴和内心的问题。
我们贪恋美食,就算不是美食,也总要吃很多、吃到撑才感到满足,这种状态实际上是一种新式“饥饿”。
这种“饥饿”的本质,是贪。
因为支付能力是足够的,所以我们的“贪”总是指向自己喜欢的食物。
比如有人总是吃油炸食品,有人总是吃甜食,有人……
看似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实则是贪欲控制之下的一种“放纵”。打个比方,衡量人在饮食上“满足与否”的那把尺子,如果说从前的标准在刻度10,现在则已经飙升到了30、50,甚至更高的刻度。
所以,我们仍然是饥饿的,并且变得“饥不择食”:
选择食物,本应该秉着为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但如今全凭欲望的驱使,所以实际上并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选择”。
在社交和感情上也是一样,在不断认识更多人的过程中,我们内心获得了一种快感:
结交了新朋友,并觉得由此可能会获得这一人际关系带来的机会和情感上的满足。
但结果,认识的人很多,论真正的朋友,却没有几个。
我们是忙碌的,但也是空虚和寂寞的。
越是如此,便越渴望更多社交可能。
这是一个“过度满足”的社会,但身体和心灵,都处于“饥饿状态”。
4.给身体减负,还心灵自由
现代人身心的需求,经历了一个从“不够”到“满足”,再到“过度满足”的过程。
作为当事人,作为被满足的人,我们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这个时代越来越进步!真是太棒了!”
但兴奋,也意味着迷失。
很多时候,我们想不清楚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甚至无暇去想。
我们隐约感觉到哪里不对,我们疲惫、茫然,还有点纠结和痛苦,但苦于跳不出来,于是就日复一日维持已有的状态。
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或许正在淘汰掉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健康和真情,也可以说是初心。
这个困局,怎么破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因为吃的太多,胃胀,肚子也不舒服,导致精神涣散,什么事也没心思做。
当时是后悔的,可是,下一次,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那个被贪欲控制的“自己”,其实是感觉很不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的负担也成为了心灵的重负。
所以,人身体和心灵上的“隐性饥饿”也要一起去“破”。
我们中国有个概念叫“辟谷”,西方有个说法叫“轻断食”,一个叫麦克尔·莫斯利的博士,还专门出了一本书就叫《轻断食》:
在该书中,他记录了自己“轻断食”的亲身经历,通过控制饮食,成功把自己那个“危机重重”的身体拉回了健康的轨道。
轻断食也好,辟谷也好,最核心的理念其实都是一样的:
“为身体减负”,并通过为身体减负,还心灵自由。
一个能控制得了自己贪欲的人,就是一个在自己的内心“当家做主”的人。
这样的人,有着强大而丰盈的内心。
这样的人,不会惧怕生活的空虚和寂寞,不会败给现代社会泛滥的虚拟社交。
趁还来得及,一定要做“更好”的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