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即将签约的项目(城势而上舟山)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梁 张帆 尤畅
舟山,距离大海有多远?
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地理问题——东海之滨的舟山,群岛而立,向海而兴,是全国拥有海岸线最长的城市。
切换成一个经济问题呢?当今时代,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国家经济增长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坐拥宝藏的舟山对蓝色经济挖掘有限。
海洋是浙江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省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这是对舟山的定位和期待。
排名靠后的舟山,跳一跳能否够得着?
舟山不“小”
海洋中心城市,这是一场热门的竞逐。
国内多座沿海城市表现出了对海洋经济的热情,上海、深圳、青岛、天津、大连、厦门是海洋中心城市赛道中的最强劲对手。不论从城市体量能级,还是海洋产业基础,舟山都是一个“小个子”。
这些年,舟山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发力。舟山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顾自刚认为,“海洋中心城市”对舟山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机遇,但究竟什么才算得上海洋中心城市,全国甚至是全球都没有标准。舟山也在自问:是否具备这个条件?能不能建成中心城市?
不过,小小的舟山,有很多“加持”。
从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到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再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海洋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在舟山叠加交汇,这是其他海洋中心城市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
正如舟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翼所言,前些年舟山一直处在“拿牌子”的阶段,如今到了将这些大战略落实落细的关键时刻。
但是,说了不等于干了,干了不等于干好了。舟山能否抢抓重大战略乘势起飞,需要辩证进行观察——
从纵向看,舟山这些年在发展、有发展,尤其随着跨海大桥的开通,自贸区的设立,舟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促成了绿色石化等重点项目的引进和投产,也催生了世界油商大会、国际海岛旅游大会等的举办。
从横向看,与浙江其他地区相比,排名和体量始终没有多大的改变,城市能级、人才招引、产业项目等短板依然存在。
有区域经济专家建议,舟山要着眼于一个“小”字,向“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活、小而强”目标发展,这个“小”应理解为凝聚力、包容力,集中全球资源在这里爆发。
的确,相比深圳、上海这类全能选手,舟山可以错位走单项冠军的路线,在某些特色领域、产业有着不可替代的先发优势。
最近公布的半年报数据中,舟山GDP增速全省第一,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全省第一,石化产业功不可没。
2021年,舟山诞生了工业历史上首个千亿级产值企业——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5年前,岱山县鱼山岛默默无闻;5年后,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已成为浙江油气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
油、气、矿、粮食、有色金属……舟山以建设国家大宗战略物资储运基地为契机,谋划建设功能岛,实施“小岛你好”行动计划,目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一席之地。
“舟山要有信心!”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宋春毅为此打气。
科技实力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衡量海洋中心城市是否够格的关键指标。浙江起步较晚,但实力也不可小觑。今年新启动建设的东海实验室就位于舟山,是浙江十家省实验室中唯一专注海洋领域的新型研发平台。
宋春毅认为,依托浙江大学和海洋二所的科研优势与人才优势,以及浙江海洋大学、个别特色领域的科研机构的多年积累,将有力支撑舟山早日晋身“海洋科技中心”。
联手闯大洋
今年2月,一艘超大型油轮从国外进入宁波舟山港,原先需要宁波和舟山引航员分别出动前后衔接两次签单,如今在两地引航员的共同引领下,完成首次跨辖区合作引航。
甬舟CP,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合作。
“这两地共建海洋中心城市并不意外,联手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两地乃至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短板。”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所高级工程师毛翰宣介绍说,甬舟一体化是带有示范意义的,一强一弱,宁波实力强,空间小,舟山实力弱,空间大,这就是互补。
深水港口,是甬舟两地最具特色的优势,也是两地联手的起点。
2004年启动一体化后的宁波舟山港,已连续13年蝉联吞吐量的世界第一海港,成为大宗散货进出中国的集散地和龙头。7月24日18时,宁波舟山港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已超2000万标准箱,较去年超“2000万箱”的时间节点提前了22天。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来看,这一波操作让浙江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筹码,也让宁波舟山两地海洋经济实力实现了全方位跃升。
和则两利,甬舟联手也延伸到了更多领域。
两年前,浙江省“四大建设”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以金塘、六横及周边海域为载体,谋划建设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为什么选这个地方率先破局?
六横岛作为舟山第三大岛,与宁波梅山隔海相望,距梅山仅7公里。前者土地储备丰富,后者开发空间已经饱和,六横广袤的土地资源可为梅山承接高精尖项目转移现有开发项目提供落地空间。
“在多方力量加持下,六横岛正迎来大机遇。”张翼透露,如今这里形成了以清洁能源产业为核心,现代临港装备制造和大宗商品储运中转贸易为重要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前不久,连接宁波梅山和舟山六横及佛渡岛的六横大桥主体工程签约,省及舟山、宁波市联手筹措了近170亿元资金,修桥铺路,打通登陆通道。
同时,随着甬舟铁路的推进,两地联手闯大洋,从合作先行区到海洋中心城市,势在必行。
然而,甬舟两地发展不平衡,握指成拳并非易事。
“这几年,甬舟一体化成效最明显的是民生领域,老百姓获得感最为强烈,但涉及体制机制,两地顾虑很多。”毛翰宣告诉涌金君,共建海洋中心城市,舟山一直担心自身能级不够,最终轮为配角。
在采访中,一位舟山基层干部坦言,既然是双方共建,舟山与宁波必须处于平等地位,共同探索利益分享机制,而不是互相争抢主导权。事实上,甬舟一体化就是要放在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根基之上,这才是最可持续的一体化。
共建海洋中心城市,不是简单的港口一体化、产业一体化,而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的一体化,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局限,把自身发展置于区域一体化布局中,这是舟山应有的格局。
在采访中,舟山人最喜欢用“阿拉”一词来形容两地之间的血缘关系。事实上,甬舟本一家,同处浙东地区,自古同属一地,历史相承、文化同源、民俗相通。
既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携手向海才是更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