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的研发时间(长生不老的海拉细胞)

如果一个人患有阑尾炎、流感、疱疹,甚至是白血病、帕金森病,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生活是与海瑞塔·拉克斯的生活交织在一起的海瑞塔·拉克斯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医生,只是一位罹患宫颈癌的美国黑人妇女,但从她体内提取的癌细胞(后来被称为“海拉细胞”)却被公认为是“百年来最重要的医学发现之一”海拉细胞的出现,帮助人们解开了癌症、病毒、核辐射如何影响人体的奥秘,并在基因图谱、克隆技术等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说,没有海拉细胞,人类医学的发展不会如此迅速,但是长期以来,它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hpv疫苗的研发时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hpv疫苗的研发时间(长生不老的海拉细胞)

hpv疫苗的研发时间

如果一个人患有阑尾炎、流感、疱疹,甚至是白血病、帕金森病,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生活是与海瑞塔·拉克斯的生活交织在一起的。海瑞塔·拉克斯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医生,只是一位罹患宫颈癌的美国黑人妇女,但从她体内提取的癌细胞(后来被称为“海拉细胞”)却被公认为是“百年来最重要的医学发现之一”海拉细胞的出现,帮助人们解开了癌症、病毒、核辐射如何影响人体的奥秘,并在基因图谱、克隆技术等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说,没有海拉细胞,人类医学的发展不会如此迅速,但是长期以来,它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长生不老”的海拉细胞

1951年1月,在最小的孩子出生后不久,海瑞塔拉克斯因腹部不适前往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就诊。医生在检查中发现她的子宫颈上长了一个紫葡萄模样的肿瘤,且一碰就会出血。经诊断,拉克斯得的是宫颈癌晚期。当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乔治·盖伊(GeorgeGey)博士一直想通过在人体外培养癌细胞来解释癌症产生的原因,但大部分癌细胞刚从组织中分离出来就已死亡,幸存的小部分细胞也很难生长,根本无法满足实验的需要。为此,他已奋斗了近三十年,直到他遇到拉克斯。治疗期间,医生从拉克斯的肿瘤上取下一小块癌组织样本,交给乔治博士进行观察培养。与其他癌细胞不同,拉克斯的细胞没有在几天内死亡。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的增殖能力极强,分裂速度极快,数量在24小时内就翻了一番,而且还在继续增加。

△《海瑞塔·拉克斯(海拉):现代医学之母》,现收藏于国家肖像美术馆和国家非裔美国人历史文化博物馆。背后的几何图案意为“生命之花”,是不朽的象征;裙子上的图案让人想起细胞结构;缺失的纽扣象征着从她身上移除的细胞。

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同年10月,拉克斯因宫颈癌痛苦离世,年仅31岁。为了纪念她,乔治博士把这株永生细胞命名为海拉(HeLa),即她的姓名Henrietta Lacks)的两个首字母的缩写。很快,海拉细胞被分享到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成为医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工具。一项估计表明,如果将现存的所有海拉细胞首尾相连,它们将至少绕地球三圈。

2010年3月,在美国莫尔豪斯医学院的罗兰德·帕蒂略(Roland Pattillo)教授的号召下,人们共同捐款为海瑞塔·拉克斯树立了一座墓碑,上面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她的永生细胞将永远造福于人类”。

相关资料显示,21世纪以来,已有五项基于海拉细胞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就包括“发现HPV”。1984年,德国科学家豪森(Hausen)发现海拉细胞内含有大量HPV18,并证实它是导致拉克斯罹患宫颈癌的元凶。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们研发出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豪森也因此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如罗兰德·帕蒂略教授所言:“海拉的故事,在科学界、伦理界以及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议论和反响。她是圣女贞德那样的历史英雄。”海拉细胞不仅是年轻的拉克斯另一种方式的生命延续,更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了解拉克斯的故事,是启迪,也是我们向她表达敬意的方式。

HPV感染并不都会癌变

宫颈癌是一种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堪称“红颜杀手”。全球每年约有31.1万女性死于宫颈癌,85%以上在欠发达地区,且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患者的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医学研究证实,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人体表皮及黏膜上皮细胞而引起病变的疾病。这种病毒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HPV。据统计,95%以上的宫颈癌患者都伴有HPV感染,可以说感染HPV是女性患宫颈癌的必要条件。那么,是不是所有感染了HPV的女性都会得宫颈癌呢?这还得从HPV大家族说起。

△人乳头瘤病毒,英文简称HPV,目前已知最小的DNA病毒呈球形,家族成员达上百个,易感染人类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抵抗力强。

目前发现的HPV家族共有100多名成员,它们主要分为两派:温和的低危型和凶残的高危型。低危型HPV如6、11等,通常只会让患者的皮肤出现病变。高危型HPV如16、18、31、33等,则是诱发宫颈癌的元凶,会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性交出血等症状。

免疫力是抵抗病毒的良药

HPV是已知最小的DNA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它眼里,人类的皮肤、黏膜处处都是入口。HPV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性传播是最主要但并非唯一的传播途径。研究发现,健康者若接触了被HPV携带者污染的日常用品如毛巾、浴盆等,就有可能感染病毒。医源性传播,则与治疗时未做好防护措施、医疗器械消毒不当或医务人员自身的感染有关。孕妇体内若存在HPV,自然分娩时也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除了通过以上四种途径感染HPV,免疫力低下者也容易中招。研究显示,80%的女性一生中都曾感染过HPV,但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病毒,只有少数免疫力低下的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者才容易发展为癌前病变甚至是宫颈癌。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是否感染HPV,我们平时都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洁身自好,同时坚持锻炼,增强免疫力,提高自我清除病毒的能力。

疫苗和筛查“双管齐下”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另外三分之一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作为目前公认的世界上唯一一种病因明确的癌症,宫颈癌也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癌症。接种HPV疫苗就是预防宫颈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目前,HPV疫苗共有三种。第一种是二价疫苗,主要针对最具杀伤力的HPV16和HPV18,可预防70%宫颈癌的发生。第二种是四价疫苗,可另外预防HPV6和HPV11引发的生殖道病变。第三种是九价疫苗,能够预防90%的宫颈癌。

数据表明,9—16岁是免疫效果的最佳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效力会有所下降,所以青春期前的女孩更应该接种HPV疫苗。

自2008~2009学年年起,加拿大艾伯塔省为五年级女生实施HPV疫苗接种计划

需要强调的是,接种HPV疫苗并不代表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现有的HPV疫苗属于预防性疫苗,没有治疗的作用,且HPV家族成员众多,疫苗只能针对其中几种。

如果说接种HPV疫苗可降低患宫颈癌的风险,那么定期筛查就是预防宫颈癌的关键。从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到最终演变为宫颈癌,正常人约需15—20年,免疫缺陷者则只要5—10年,这就为宫颈癌的防治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主要是为了在癌前病变阶段进行干预,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已经错过HPV疫苗最佳接种年龄的女性来说,定期筛查尤其重要。目前,我国推荐25~29岁女性每两至三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30~64岁女性每五年进行一次HPV和细胞学联合检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