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设计的基础方法(学习设计者必须要了解的12种学习模式)

学习设计的基础方法(学习设计者必须要了解的12种学习模式)(1)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方式不断创新,学习技术日新月异。纯粹的灌输式培训已经很难实现从知识到行为的转变,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术被不断的推崇引用,然而即使这样,也并不能取得理想中的培训效果。

学习设计的基础方法(学习设计者必须要了解的12种学习模式)(2)

目前培训运用较多的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12种:

  1. 面授式:当面传授知识,讲师和学员面对面在课堂上完成教学活动。

  2. 在岗训练:在工作场景中,由主管或者技能娴熟的老员工对下属或者新员工做必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指导。

  3. 线上学习: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网络化学习。

  4. 分享与复盘:对过去的经验或工作进行总结分享。

  1. 专家经验分享:通过向某一领域专家请教经验和方法论,提升学员知识和能力。

学习设计的基础方法(学习设计者必须要了解的12种学习模式)(3)

  1. 研讨式学习:引导学员利用资料,表达自己看法并讨论,共同解决某一问题

  2. 行动学习: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员在引导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与反思,群策群力,解决组织实际存在的复杂难题,实现个人及组织的学习和发展。

  3. 翻转课堂:课前,学员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自学教学在课堂上,讲师不在专注于信息的传授,可以和学员进行更多的互动交流,并协助完成课堂练习。

  4. 游戏化学习: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如采取积分制,关卡或者和影视动漫IP结合等。

  5. 经验萃取分享:由培训师将前期调研的挑战性任务呈现出来,学员在讲师引导下分享在工作中面临这些挑战时的具体解决方法或成功案例,每个学员在分享时同时也吸取别人经验

  6. 微课程开发:学员在培训师引导下针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进行经验萃取、课程开发,最终形成标准化的课件。

  7. 社会化学习:通过社交媒体促进个人、团队和组织的知识获取、共享以及行为改善。

学习设计的基础方法(学习设计者必须要了解的12种学习模式)(4)

以上是12种常见的学习模式,每种学习模式对应的学员对象的能力层级都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使用了新的学习模式,却并没有理想中的学习效果。

那么针对不同能力层级的学员,究竟应该匹配什么样的学习模式呢?我们通过两个维度来定义学习者,知识成熟度经验成熟度

知识“良构”表示:该学员对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

知识“劣构”表示:该学员对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学员成熟度中“无经验”表示:学员没有相关能力要求的工作经验。

学员成熟度中“有经验”表示:学员有相关能力要求的工作经验。

学习设计的基础方法(学习设计者必须要了解的12种学习模式)(5)

如果对学员分为以上的四个区间,那么显然,上文所提到的12种学习模式很显然并不适合所有区间的学员,根据这12种学习模式不同的特性,我们重新匹配了不同区间的学员更适合的学习模式,见下表:

学习设计的基础方法(学习设计者必须要了解的12种学习模式)(6)

L1区间的学员既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可以采取较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比如翻转课堂,复盘,研讨式学习等;

L2区间的学员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是没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可以采取较为采取主动趣味性的学习,比如线上自学,游戏化学习,在岗训练等

L3区间的学员,既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又没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可以采取专家经验分享,面授,行业交流等等

L4区间的学员,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可以采取经验萃取分享,微课程开发、复盘等学习方式。

学习设计的基础方法(学习设计者必须要了解的12种学习模式)(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Ai时代的到临,越来越多的培训技术和学习方式被开发,做为培训管理者和学习设计者,一定要清晰的认识到,并不是所有新培训技术都会加强培训效果,我们要做的是,合适的人群匹配合适的学习模式,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强化培训效果,进而促进知识到行为的改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