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美文背后的故事(美文背后的故事)

诗词和对联是历来为国人所喜,几千年来薪火相传。其对声调、格律有严格的要求,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声律启蒙》,是声律方面较有代表的一种。

《声律启蒙》,全名《声律启蒙撮要》,是清代车万育在元代祝明撰写的《声律发蒙》基础上,节录《声律发蒙》中认为最重要的部分,进行必要的删改修订而成,分为上、下两卷。每卷均有十五韵。

声律启蒙不仅朗朗上口,让我们感受到汉语的音律之美。更是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了解许多历史和文化常识。

今天我们解读下,上卷 十五 删

第一部分

兴对废,附对攀,露草对霜菅,歌廉对借寇,习孔对希颜。

山垒垒,水潺潺,奉壁对探镮。礼由公旦作,诗本仲尼删。

驴困客方经灞水,鸡鸣人已出函关。

几夜霜飞,已有苍鸿辞北塞;数朝雾暗,岂无玄豹隐南山。

【释义】

霜菅jiān,本意为霜后枯萎的菅草。也用来比喻白发。

歌廉:指东汉建中年间,廉范任蜀郡太守,因勤政爱民,百姓做歌称颂他。

借寇:寇恂,东汉开国名将,为颍川太守,政绩颇佳,离任后,百姓请求皇帝再借一年。

习孔:研习孔子学说。希颜:仰慕颜回(孔子最贤能的弟子)品行。

奉壁,指蔺相如完璧归赵事。探镮huán ,借指转世,来自晋羊祜典故。说羊祜五岁时问乳母要一个平常把玩的金环。乳母说你没有这样东西的。羊祜就到邻居李氏家东墙边的桑树下去挖,果然挖到了。李氏大惊,说这个是我死去的儿子的东西,你怎么能拿去呢?乳母就告诉他原委,李氏听完很是痛心。当时的人就说李氏儿子是羊祜的前世。

礼由公旦作:周公(周公,姬姓,名旦)辅成王,制作礼乐,厘定典章、制度。

诗本仲尼删:指孔子编删《诗》(诗经)。语出《史记·孔子世家》。此说有争论。

驴困客:指唐孟浩然骑驴踏雪寻诗。参见 声律启蒙解读,美文背后的故事:六鱼 浩然驴

鸡鸣人:成语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被困于秦,逃脱后夜半来到函谷关。根据规定,鸡鸣才开关。随行人有能学鸡鸣者,于是脱身度关而去。

玄豹:黑豹,比喻隐遁隐居之人。《列女传·陶詹子妻》:陶詹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妻泣曰:“吾闻南山有玄豹,隐雾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衣,而成其文章也。故藏而远害。至于犬豕,不择食故肥,而取祸必矣。” 南朝齐谢朓诗:“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典故】

寇恂(?-36年),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

史书上关于寇恂的记载,是从他投靠刘秀开始的。新朝末年,寇恂担任上谷郡功曹,是太守耿况的得力助手。

后来他劝耿况归顺刘秀。他不是简单的归顺,是带了"投名状的"。

更始二年(24年),当时的另外一只势力赵汉政权王郎派使者到上谷,让耿况发兵援助。寇恂认为刘秀“尊贤下士,士多归之”,劝耿况拒绝王郎,归顺刘秀。耿况畏惧王郎势大,恐难以拒绝。寇恂便建议联合渔阳太守彭宠,一起对抗王朗。在约好彭宠后,寇恂返回上谷,途中行经昌平,袭杀王郎使者,夺其部众,然后与耿况之子耿弇率军南下,在广阿追上了刘秀。刘秀就拜寇恂为偏将军。此后,寇恂跟随刘秀在河北征战,并多次同邓禹(东汉开国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商议军事。邓禹认为寇恂奇才,两人从此相交甚厚。

刘秀平定河北后,又攻下了河内郡。河内相当重要,刘秀苦苦思索该让谁驻守。邓禹便推荐了寇恂,并以当年萧何替高祖守关中,从此刘邦没有西顾之忧为例,认为寇恂就是当年的萧何。于是,刘秀拜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25年(建武元年),朱鲔(更始帝刘玄下另一势力)听说刘秀北上,河内空虚,趁机派遣讨难将军苏茂等发兵三万余进攻温县。寇恂闻讯,立即前往救援,并命各属县发兵,到温县会师。手下劝他等众军集合完毕再出兵。寇恂说温县是河内藩蔽,不得有失。于是驰援温县。次日早晨,两军交战,恰好偏将军冯异率部与各县援军赶到。寇恂于是士卒大声鼓噪,苏茂军于是军心松动。寇恂率军趁势冲击,大破苏茂。此战,苏茂数千人战死,一万多人被俘虏,洛阳(朱鲔驻地)震恐。寇恂和冯异渡黄河而还,刘秀手下诸将纷纷庆贺,并趁机劝刘秀称帝。于是同年六月,刘秀在鄗邑即皇帝位。

可以说,寇恂是刘秀称帝的直接推手。

此后,寇恂一面积极为刘秀军事行动提供阻力,一面不断被委以重任,先后作为太守驻守汝南、颍川等地。"借寇"典故便发生在颍川太守任上。32年(建武八年),颍川盗贼群起。寇恂随刘秀南还颍川,盗贼全部归降。但刘秀却没有任命他为郡守。百姓就纷纷要求寇恂留下,刘秀于是把寇恂留下,镇抚官吏人民。

《后汉书·寇恂传》:七年,代朱浮为执金吾。明年,从车驾击隗嚣,而颍川盗贼群起,帝乃引军还,谓恂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从九卿复出,以忧国可也。”恂对曰:“颍川剽轻,闻陛下远逾阻险,有事陇、蜀,故狂狡乘闲相诖误耳。如闻乘舆南向,贼必惶怖归死,臣愿执锐前驱。”即日车驾南征,恂从至颍川,盗贼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长社,镇抚吏人,受纳余降。

此后,寇恂还智取高平。36年(建武十二年),寇恂病故,谥号威侯。

《晋书·羊祜传》:祜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环。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谓李氏子则祜之前身也。后因以探环借指转世。

第二部分

犹对尚,侈对悭,雾髻对烟鬟。莺啼对鹊噪,独鹤对双鹇。

黄牛峡,金马山,结草对衔环。昆山惟玉集,合浦有珠还。

阮籍旧能为眼白,老莱新爱着衣斑。

栖迟避世人,草衣木食;窈窕倾城女,云鬓花颜。

【释义&典故】

犹、尚:犹且、尚且,二者意思相近。侈(chǐ尺):奢侈。 悭(qiān牵):吝啬。

雾髻、烟鬟huán:形容女子浓密秀美的头发。髻篷松如雾,鬟轻柔如烟

独鹤:离群之鹤。唐杜甫诗:“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双鹇[xián]:鸟,尾长,雄的背为白色,有黑纹,腹部黑蓝色,雌的全身棕绿色,名贵的观赏鸟。《西京杂记》:“闽越王献高帝白鹇、黑鹇各一双。” 李白: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黄牛峡:即黄牛山。在今湖北宜昌市西黄牛峡景区。

金马山:今云南昆明市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两山相对,山上都有神祠。后也以“金马碧鸡”指边远之地。

声律启蒙美文背后的故事(美文背后的故事)(1)

结草衔环,是感恩回报的典故。

结草:春秋时晋大夫魏武子临死,交待儿子魏颗要让妾殉葬。颗不忍,就没有照办,而是让父亲的这个妾改嫁了。后来秦晋交战,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正厮杀得难分难解,一位老人用草绳套住杜回,杜回摔倒在地,被魏颗所俘。夜间魏颗梦见老人对他说,我是你让她改嫁的那女子的父亲,感谢你的恩德,所以来报答你。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衔环:相传东汉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看见一只黄雀被鸱枭抓伤,掉在树下。杨宝宝将这只黄雀带回,放到箱中,浦上毛巾,细心喂养照料。一百天后,这只黄鸟终于又长出了羽毛,就飞走了。这天晚上,有一身穿黄衣的童子前来,并给了杨宝四枚白环,说可保恩公世代子孙清白,位居三公,就如此环。出自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

昆山惟玉集,合浦有珠还

昆山:即昆仑山,古人认为玉多出自昆仑山。千字文就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合浦:汉代郡名,今属广西。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许多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大肆捕捞后,珠蚌产量越来越低,还饿死不少人。后来汉顺帝刘保派孟尝当合浦太守,他革除弊端,不准滥捕。不到一年,合浦又盛产珍珠了。

声律启蒙美文背后的故事(美文背后的故事)(2)

阮籍旧能为眼白,老莱新爱着衣斑

阮籍,竹林七贤之一。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与“白眼”相对。阮籍能作“青白眼”:两眼正视,露出虹膜,则为“青眼”,以看他尊敬的人;两眼斜视,露出眼白,则为“白眼”,以看他不喜欢的人。

参见声律启蒙解读,美文背后的故事:四支 青眼

老莱:春秋时楚隐士。他孝顺父母,衣物食品,都要选最好的供奉双亲。到了70岁的时候,父母都还健在。他自己也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 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假装自己跌了一跤,于是他模仿小孩子啼哭的“呜呜”声,二老大笑。(《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

老莱娱亲(戏彩娱亲),后来成为一个成语,也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栖迟避世人,草衣木食;窈窕倾城女,云鬓花颜

栖迟:qī chí,有 游玩休憩 之意,也有隐遁、飘泊失意等意思。如《诗》:“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草衣木食: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窈窕yǎo tiǎo:文静而美好,心灵仪表兼美的女子样子。也指 宫室、山水等 幽深。

倾城:有多个意思。古以“倾城”为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后形容女子美丽或花色艳丽,又有全城出动之意。

云鬓(bìn),意思是女子鬓发盛美如云。花颜,形容美丽如花的容貌。如李白诗:“十五入汉 宫,花颜笑春红。”

声律启蒙美文背后的故事(美文背后的故事)(3)

第三部分

姚对宋,柳对颜,赏善对惩奸。愁中对梦里,巧慧对痴顽。

孔北海,谢东山,使越对征蛮,淫声闻濮上,离曲听阳关。

骁将袍披仁贵白,小儿衣着老莱斑。

茅舍无人,难却尘埃生榻上;竹亭有客,尚留风月在窗间。

【释义&典故】

姚、宋:姚崇和宋璟。两人都是唐玄宗朝宰相,对开元之治贡献颇大。

柳、颜:颜真卿、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痴顽(chī wán)有藏拙﹐不合流俗;也有愚蠢顽劣、无知之意思。有时用作谦词。

孔北海,孔融字文举,汉献帝时为北海相,建安七子之一。

谢东山,晋朝谢安,字安石。年少隐居会稽东山,交流名士,教育子弟。年逾四十才复出,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使越:出使外邦;征蛮:代指对外用兵,征服八方。

濮上:濮水之滨。古卫地,春秋时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史记·乐书》:“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

阳关:《阳关三叠》,是一首古琴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写。

白袍:指唐大将薛仁贵善骑射,常服白袍,世称“白袍将军”。

老莱:见第二部分老莱娱亲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