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需注意预防阴暑症状(阴暑与中暑的区别是什么)

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是由于静而得之,故名“阴暑”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大暑节气需注意预防阴暑症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暑节气需注意预防阴暑症状(阴暑与中暑的区别是什么)

大暑节气需注意预防阴暑症状

阴暑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为病。是由于静而得之,故名“阴暑”。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等。

与中暑的区别:

按中医理论,在风、寒、暑、湿、燥、火过偏的六淫中,暑属外邪,这与季节、工作环境有很强的相关性。暑邪致病有阴阳之分,在暑热或高温环境下作业而中暑者,属“阳暑”,即俗称“中暑”;而在暑热时节,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冷浴过久所致的热病,俗称“中于寒”,属“阴暑”。暑邪为火热所化,主升散,多挟湿。其临床症状有高热、汗出、口渴喜饮、尿少短赤、头痛、头晕、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升高(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气短、倦怠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挟湿者又常见胸闷脘痞,溏便不爽等症。

预防:

多喝水,饮食上常喝稀饭、菜汤、水果等,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另外,胃肠道对寒凉的刺激非常敏感,而忽高忽低的气温最容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提醒您,天气由热转凉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在饮食上避免过多进食生冷食物,避免引发胃痛。

如果有患者应多喝些生姜红糖水,千万不要喝冰镇绿豆汤等,以免雪上加霜,或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四逆汤加砂仁,一般服用3~5天就能见效。另外,人们不要在树荫下、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在睡眠时不要开电扇强风对吹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