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文学巅峰之作(5本俄国文学经典)

1.《普希金诗选》

[俄]普希金 著 刘文飞 译

“俄国文学之父” 普希金的诗歌精选集

刘文飞教授倾情翻译

名家点评:

普希金是俄罗斯精神的一个特殊现象,或许是唯一的现象。

——俄国作家果戈里

诗人是初次觉醒的社会意识之代表。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

他(普希金)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俄国诗人阿赫玛托娃

普希金的诗在本质上与其形式一样是简明扼要的,他的每一首诗都是深刻反思的结果。

——法国作家梅里美

“这是怎样的诗啊!……俄罗斯语言一切丰富的声响、所有的力量都在其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体现。……它温柔、甜蜜、柔软,像波浪的絮语;它柔韧又密实,像树脂;它明亮,像闪电;它清澈、纯净,像水晶;它芳香,像春天;它坚定、有力,像勇士手中利剑的挥击。在那里,有夺目的华丽和温和的湿润;在那里,有着最丰富的旋律、最丰富的语言和韵律的和谐;在那里,有着所有的温情,有着创作幻想和诗歌表达全部的陶醉。

——别林斯基

这里没有滔滔不绝的能言善辩,这里有的是诗歌;没有任何外在的华丽,一切都很朴素,一切都很恰当,一切都充满着内在的、不是突然展现的华丽;一切都很简洁,纯粹的诗歌永远是这样的。词汇不多,可它们却准确得可以显明一切。每个词里都有一个空间的深渊;每个词都像诗人一样,是难以完整地拥抱的。”

——果戈里

内容介绍:

本书遴选了200多篇最为后人所喜爱和传颂的经典诗作,主题涵盖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爱情和友谊、城市和乡村、文学和政治、祖国的历史和异乡的风情、民间传说和自然景致等等,类型包括政治诗、友情诗、爱情诗、山水诗、讽刺诗等。这些诗虽写于19世纪早期,但在今天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和审美意义。读者们可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情。

普希金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诗人,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爱情和友谊、城市和乡村、文学和政治、祖国的历史和异乡的风情、民间传说和自然景致等等,在他的抒情诗歌中都得到了反映,所有这些题材都像一缕缕平行的红线,自始至终贯穿在普希金的抒情诗创作中。

普希金是个生活的歌手,对爱情、友情和生活的欢乐(以及忧愁)的歌咏构成了其诗歌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在其最初的诗作中,普希金就模仿巴丘什科夫等写起“轻诗歌”;后来,尽管忧伤的、孤独的、冷静的、沉思的、史诗的诗歌基因先后渗透进了普希金的抒情诗,但对于生活本身的体验和感受却一直是普希金诗歌灵感的首要来源。在普希金关于生活的抒情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又是爱情和友谊。

普希金是一位公民诗人,他是爱情和友情不渝的歌手,但他决不仅仅沉湎在情感的象牙塔中,历史和现实的事件在他的抒情诗中都有所反映,大致1812年卫国战争、希腊民族起义和俄土战争、波兰起义和西班牙革命,小至彼得的宴会、沙皇的凯旋、都市的沙龙和画展,都被普希金写进了他的抒情诗。

纵观普希金所有的抒情诗,可见其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无论是隐在还是突出,都是一致的、鲜明的,这就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幻想的歌手,一个充满正义感和自由精神的先知。

内容节选:

你和您

无意中,空洞的您,

被她用亲热的你代替,

她便在热恋的心中,

激起了幸福的思绪。

沉思地站在她的面前,

眼睛离不开她的身体;

我对她说:您真可爱!

我却在想:我真爱你!

1828年

真理

智者们早就在寻觅

真理被遗忘的足迹,

他们在久久地谈论

老人们古老的话语。

他们说:“神圣的真理

隐秘地藏于井底。”

友好地喝杯水,他们高喊:

“我们在此找到了真理!”

可凡人的某位恩人

(像是西勒诺斯老人),

他是凡人之愚蠢的见证,

他讨厌那井水和喊声,他抛开我们的难题,

第一个将美酒想起,

他饮尽了杯中的酒,

发现真理就在杯底。

1816年

俄国文学巅峰之作(5本俄国文学经典)(1)

2.《猎人笔记》

[俄]屠格涅夫 著 力冈 译

屠格涅夫诗意小说的代表

俄国农奴社会的一幅画卷

名家点评:

他(屠格涅夫)不像同代的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不是传道家,也不想对他那一代怒吼……他试图站在一旁,以客观之眼观看战局。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柏林

在描写他(屠格涅夫)所珍视和熟识的东西的时候,他会把熟识的写成恰如其实的样子——换句话说,小说的素材的美或鲜明性不容许他去歪曲。

——苏联作家高尔基

屠格涅夫是人性的叙述者,也是时代的描写者。

——现代思想家、文学家胡适

内容介绍:

《猎人笔记》是俄国文学巨匠屠格涅夫创作的一系列短篇作品集,这些故事最初于1847年至1851年间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并于1852年作为单本合集出版。

故事在“猎人”的第一人称视角下展开,以行猎路线为线索,讲述了途中偶遇的各类农村居民、小贵族、农奴和自由农民的故事。书中通过揭示各个人物的性格复杂性——吝啬和无私、卑鄙和高尚、欺骗和爱,探讨了社会与时代、地主与农民、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关系,同时描绘了俄国农村原始迷人的自然之美。

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乃比肩的俄罗斯三大小说巨匠,三位大师以各不相同的文学姿态引领着十九世纪中后期的俄罗斯文学,并接力使之跃上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如果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思想家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哲学家作家,屠格涅夫当为一位艺术作家。另外,不同于另外两位文学巨擘的是,屠格涅夫以诗歌登上文坛,后以小说家彪炳于世,《猎人笔记》便是小说家屠格涅夫的肇始性作品。

苏联作家索洛乌欣说过:“诗人若改行写小说,往往写得都很出色,反过来,却没有一个先例表明小说家转行为诗人会成为著名诗人。”索洛乌欣如是评说自然融合了这位抒情小说家的主观偏爱,但写诗起步的屠格涅夫写小说,确实写得别开生面。屠格涅夫的小说无疑有着诗人浪漫主义气质的投放、诗的激情与诗艺的带入,体现在《猎人笔记》里面的是优美简洁的俄罗斯语言和诗化叙事手段、主观抒情的大自然描写、诗意盎然的人物心里与性格描写等等,为俄罗斯文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美范式

《猎人笔记》体现了屠格涅夫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同时也决定了他有别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用法国作家莫洛亚的话说,仅用现实主义来定位屠格涅夫的艺术方法是不够的,还应补充上诗意两个字。《猎人笔记》印证了这位作家诗意现实主义的开创,并由此绵延至日后作家本人的小说创作,缔造了俄罗斯文学的诗意现实主义(也叫抒情现实主义,还有人把它叫做浪漫现实主义)的一派文学。

别任草地

自从我来到这儿跟孩子们做伴,已经过去三个多钟头了。月亮终于升上来;我没有立刻注意到这月亮,因为那只是细细的月牙儿。这没有月光的夜晚似乎像往常一样辉煌……但是不久前还高高地挂在天上的许多星星,眼看就要落到大地的黑沉沉的边沿上;周围的一切都寂静无声了,正如往常天快亮时一样:一切都睡得沉沉的,一动也不动,作者黎明前的好梦。空气中的气味已经不那样浓了,似乎潮气又渐渐弥漫开来……夏夜真短呀!孩子们不说话了,火也熄灭了……狗也打起盹儿;我接着微弱而幽暗的星光,看到马也卧倒了,耷拉下头……我也有点儿迷糊了;一迷糊就睡着了。

一阵清风从我脸上吹过。我睁开眼睛:天已经麻麻亮了。还没有哪儿露出朝霞的红光,但是东方已经发白。四周一切都看得见了,虽然模模糊糊。灰白色的天空渐渐亮了,渐渐蓝了,也渐渐凉了;星星一会儿微弱地闪烁几下,一会儿隐去;地上潮湿了,树叶缀满露水珠儿,有的地方响起热闹的响声和人声,黎明时的微风已经在大地上徘徊游荡。我的身体经微风一吹,愉快地轻轻颤动着。我一骨碌爬起来,朝孩子们走去。他们都围绕着阴燃的火堆睡得很沉,只有巴夫路沙欠起上半身,凝神看了看我。

我朝他点了点头,就顺着雾气腾腾的河边往家里走去。我还没有走出两俄里,在我的周围,在广阔的、潮湿的草地上,在前面那些发了绿的山冈上,从树林到树林,在后面长长的灰土大路上,在一丛丛染红了的亮晶晶的灌木上,在从越来越稀薄的晨雾中羞答答地露出蓝湛湛的真容的河上,都洒满热烘烘的朝阳的光芒,起初是鲜红的,然后是大红的,金黄的……一切都动了,睡醒了,歌唱起来,闹哄起来,说起话儿。到处都有老大的露珠水珠儿红光闪闪的,像亮晶晶的金刚石;迎面而来的钟声清新而纯净,仿佛也被朝露清洗过了;忽然,一群恢复了精神的马从我身旁飞驰而过,赶马的正是我已经熟悉的那些孩子 ……

《俄国文学史》评《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既是一个伟大的文学事件,

亦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事件。

逐篇发表时显得无伤大雅的《笔记》,

其累加效应却相当之大。

写于1847—1851年间的《猎人笔记》却属屠格涅夫乃至俄国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这一成就无疑义,历久弥新。此书由一些很难被称为小说的短篇特写组成,描写叙事者带着猎枪和猎狗在其家乡波尔霍夫(Bolkhov)及其周边地区打猎时的各种偶遇。

本书特写所再现的农奴并非一般的人,他们在人性方面始终高于其主人,这便使此书成了对农奴制的强烈抗议。据说,此书给后来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留下强烈印象,使他最终做出废除农奴制的决定。

屠格涅夫的艺术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这是公民作品,却不具“倾向”。它们依照生活原样描绘生活,选择最迫切的现实问题作为题材。它们充满真实,与此同时却又富有诗意和美。它们左右逢源,这正是40年代人苦觅而不得的中庸之道和中间风格。它同时避免夸张的漫画感和伤感的“仁慈”这两种危险,它完美无缺

俄国文学巅峰之作(5本俄国文学经典)(2)

3.《战争与和平》

[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张捷 译

一部乐观激昂的民族史诗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具有全欧洲意义的巨著

名家点评:

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苏联作家高尔基

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美国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

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

图书简介:

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涵盖了19世纪初俄国和西欧国家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全书以鲍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祖霍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家族成员们的经历为主线,对当时的俄国社会生活做了全面的反映。此外书中还有大量关于战争、历史、哲学的议论,作者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的同时,表达了反对战争的人道主义思想。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真实性。为了真实地描写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历史人物,传达出那个特定的时代的“气味和声音”,托尔斯泰在创作前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这部小说对十九世纪初叶俄国社会生活做了全面的反映。作者揭露了宫廷和政界军界各派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争夺权力的斗争,描写了上流社会的各种社交活动和领地贵族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写了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小说中对大大小小的晚会、舞会和宴会,对赌博、决斗和打猎的场面都描绘得非常具体和生动,还写了某些民间习俗,例如过节、占卜等。另一方面,小说反映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心理,尤其是表现了国家危在旦夕时各个阶级思想的动向和情绪的变化。

他听到自己头顶上不停地呼啸着的子弹,在他左边和右边不断有士兵惊叫着倒下去。但是他没有去看他们;他只注视着他面前在炮兵连那里发生的事。他清楚地看到一个红头发炮兵,军帽歪到一边,抓住洗膛杆的一头,而一个法国兵抓住另一头在往自己身边拉。安德烈公爵已经能看清这两个人的面部表情,显然他们并不明白他们在干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我要倒了?我的两腿发软。”他想到这里仰面跌倒了。他睁大眼睛,希望看到法国人和炮兵们搏斗的结果,想要知道那个红头发炮兵有没有被打死,大炮是被夺走了,还是救下来了。但是他什么也没有看见。在他的上边已什么也没有了,只有天空——这天空很高,虽不明朗,但看上去仍然无比高远,上面缓缓地飘浮着灰色的云朵。“多么沉寂、宁静和肃穆,完全不像我那样奔跑,”安德烈公爵想道,“完全不像我们那样奔跑、叫喊和搏斗,完全不像那个法国人和那个炮兵那样脸上带着恼怒和恐惧的表情争夺洗膛杆,——在无限高远的天空中的云彩也不是那样漂浮的。我怎么以前没有看见这个高高的天空?现在终于见到了,我是多么幸福啊。是的,除了这无限的天空外,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骗人的。除它之外,什么,什么也没有。而且除了寂静和安详外,就连天空也没有。谢天谢地!……”

《俄国文学史》评《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的现实意义和影响自然会有潮涨潮落,我们或许在《战争与和平》中找不到任何可供模仿的东西(亦如我们如今所为),但是,托尔斯泰的星光永远不会被任何一个天体所遮蔽。

从人性的角度而言,你无法否认,这是行走在俄国大地上的最近几代人中最伟大的一位(不是最好的,甚或不是最伟大的,而只是精神上中最博大的),他即便不是一位最伟大的艺术家,也是整个俄国文学史中最大的人。

无论就篇幅还是就完美程度而言,《战争与和平》均为早期托尔斯泰之杰作。这也是整个俄国现实主义小说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整个19世纪欧洲小说中即便有堪与其并列者,亦绝无能出其右者,作为一部与19世纪之前小说构成对峙的现代长篇小说,其创新特性比《包法利夫人》和《红与黑》更为醒目。这是一部超前的先锋之作,它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领域和疆界。

俄国文学巅峰之作(5本俄国文学经典)(3)

4.《安娜·卡列尼娜》

[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力冈 译

是托尔斯泰整个创作的核心之一

是托尔斯泰在他思想探索最为紧张

创作经历最为旺盛

艺术技巧最为纯熟时创作出的一部长篇小说

一部小说能对一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乃至整个民族的国际形象和世界地位产生多么重大的意义,《安娜·卡列尼娜》提供了一个出色的例证。

名家点评:

这是一部前所未闻的作品,是空前的第一部!

——俄国作家 冈察洛夫

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

——俄国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内容介绍:

《安娜•卡列尼娜》与《战争与和平》《复活》一起被公认为托尔斯泰最伟大的三部小说,其中《安娜•卡列尼娜》不仅是这三部小说中承上启下的一部,也是托尔斯泰整个创作的核心之一,被视为俄国近现代文化崛起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全书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以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

小说揭露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和思想探索。

精彩片段:

安娜没有像吉娣一心希望的那样穿紫色衣裳,却穿了一件黑丝绒敞胸连衣裙,露出她那像老象牙一样光润丰满的肩膀和胸脯,以及圆圆的胳膊和纤手。她的连衣裙镶的都是威尼斯花边。她的头上,在她那没有掺假发的一头黑发中,有小小的一束紫罗兰,在白色花边之间的黑腰带上也有这样的一束。她的发式并不引人注目,引人注目的是那老师在脑后和鬓边翘着的一圈圈任性的鬈发,这为她增添了几分风韵。在那光润而丰腴的脖子上挂着一串珍珠。

吉娣每次看到安娜,都爱慕她,并且想象她一定会穿紫色衣裳,可是现在看见她穿着黑色衣裳,吉娣才觉得以前没有充分领略她的真正魅力。现在看到了她这幅出人意料的新模样。吉娣现在才明白,安娜不能穿紫衣裳,她的魅力就在于她这个人总是比服饰更突出,服饰在她身上从来就不引人注目。这件镶着华丽花边的黑色连衣裙就不显眼,这不过是一个镜框,引人注目的只是她这个人:雍容、潇洒、优雅,同时又快快活活、生气勃勃。

……

自从大家都开始跳舞以来,她还没有碰见过安娜,这时她忽然看到安娜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模样了。她在安娜身上看到了她自己在情场得意时常常出现的那种兴奋的样子。她看到,安娜醉了,饮的是男子倾慕的美酒。她熟悉这种心情,也熟悉这种心情的表现特征,现在就在安娜身上看到了:看到了眼睛里那颤动的、闪烁不停的光芒,那情不自禁地浮现在朱唇上的幸福和兴奋的微笑,还有那格外优美、利落、轻盈的动作。

《俄国文学史》评《安娜•卡列尼娜》:

写于1874—1876年间的《安娜•卡列尼娜》,较之于《战争与和平》便显然更少“世俗味”而更多道德感

《安娜•卡列尼娜》中没有独立的哲理性章节,但整部小说却弥漫着显在或隐蔽的道德哲学。这一哲学已较少非理性,较少乐观,而更具清教色彩,每每让人觉得它与小说的主要基石并不吻合。

两部伟大的唱片小说均有着不确定的结局,但是,如若说《战争与和平》仅仅暗示了生活的无穷延续,小说所描写的仅为这一生活之片段,那么,《安娜•卡列尼娜》则明确指出此路不通,这是一条在旅人踏上之前便将逐渐消失的道路。事实上,托尔斯泰在完成《安娜•卡列尼娜》之前便已步入那场最终导致其思想转向的危机。《安娜•卡列尼娜》困惑的结局,不过是托尔斯泰自己所体验到的悲剧困惑之反映。

《安娜•卡列尼娜》引发一场道德和宗教危机,这使托尔斯泰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在写作这部小说之前,他便已开始关注新的艺术手法,即放弃关于多余细节的心理描写和分析手法,他找到一种更为朴实的叙事风格,这一风格不仅适宜于有教养的、腐化的精英阶级,亦能为缺少文化的普通民众所接受。

托尔斯泰基本上始终是一位理性主义者,但在写作两部伟大的长篇小说时,他的理性主义有所暗淡。《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的哲学(他在《忏悔录》中将其表述为:“人应该如此生活,即把最好的东西提供给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便是其理性主义向生活固有的非理性主义的投降。对生活之意义的寻求被放弃,生活的意义即生活自身。最伟大的智慧,即在于本本分分地接受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并使其变得最好。

俄国文学巅峰之作(5本俄国文学经典)(4)

5.《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徐振亚 冯增义 译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图书简介: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绝笔之作,是作家哲学思考的总结,对现代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西方众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

本书根据一桩误判的真实弑父案创作而成,描写了一场发生在地主老卡拉马佐夫与三个儿子、一个私生子间,因财产和情欲矛盾而酿成的悲剧:

老卡拉马佐夫贪财好色,与长子争风吃醋;

次子为爱,希望父兄决斗;

三子善良,但无力解决矛盾;

私生子弑父嫁祸长子,后选择自杀。

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及其心理深入、彻底的透视与描摹,通过一场错综复杂、震撼人心的家庭、道德和人性悲剧,揭示了俄国社会在资本主义冲击下萌生的种种尖锐矛盾。

你们一定要知道,再也没有比美好的回忆,尤其是童年生活,在父母身边时留下的回忆更加高尚、更加热烈、更加健康、对日后的生活更加有益的了。

我们首先应该善良,这是第一位的,其次应该是诚实,最后应该永远互相记住。这是我要反复强调的。

孩子们啊,亲爱的朋友们,你们不要害怕生活!如果你做了什么高尚、正义的事,那生活显得多么美好啊!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卡拉马佐夫一家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称之为“偶合家庭”的典型。在俄国农奴制转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贵族家庭原来的优雅外观逐渐丧失,链接家庭的道德纽带已不复存在。家庭成员之间互不理解,各自追逐自己的目标,勾心斗角。这是处于瓦解过程中的贵族家庭。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着力刻画的是这个家庭成员各自的生活立场,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和思考,通过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探讨各种思想立场对个人命运的影响,进而探讨俄国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

贯穿在这部小说中的一个主要思想便是“上帝存在,灵魂永生”。

这些思想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听到的,有时是猜到的;也就是说这是已经存在或进入生活的富于力量的思想。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种天赋的才能,可以听到自己时代的对话,或者说得确切些,是听到作为一种伟大对话的自己的时代……

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来不是无中生有,从来不是杜撰它们,甚至可以指出这些思想在现实中的原型。上帝是否存在,灵魂能否永生也正是陀斯妥耶夫斯基”有意无意为之苦恼了一辈子的问题“。

——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一个家庭的历史和当代重大的政治、社会、宗教、伦理、哲学问题相结合,将种种难以相容的场面会和在一起:家庭的争吵,爱情和财产的纠葛,卑劣的情欲和崇高的追求,这里的对话和神话,教师的生平和说教,心灵的煎熬与忏悔,朱门的狂欢豪饮与穷人的悲惨生活,谋杀与侦破,法庭上的起诉与申辩,等等,引入了史诗、悲剧、宗教神秘剧、哲理、惊险小说等因素。因此就小说体裁特点而言,有的评论家称《卡拉马佐夫兄弟》是“综合性的长篇小说”

永远不要害怕在将爱化为行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胆怯,

即使这时候做出错误的行为也不必过分害怕。

那些一辈子都在演戏的撒谎老手,往往会完全投入角色,真的会激动得浑身颤抖,热泪盈眶,尽管就在这一刹那,或者一秒钟之后,他们会对自己说:“这是在撒谎呀,你这不要脸的老东西,你现在还是在筵席,尽管你是在‘神圣的’时刻发泄‘神圣的’愤怒。”

《俄国文学史》评《卡拉马佐夫兄弟》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析手法:不是解剖,而是重构

托尔斯泰的问题永远是“为什么”,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问题则始终为“是什么”。这使他能在许多长篇小说中避免直接分析情感,而是根据起人物的行为和言语来揭示他们的内心生活。因为,它们的所作所言必然体现他们的本质。这是一种象征主义态度,它相信相对(行为举止)和绝对(个性)之间必然具有真正的关联,而对于托尔斯泰的“清教徒式”思维而言,举止行为不过是一层面纱,照在灵魂的单维度内核上。

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构成一个实质性整体的是人物性格,在这一方面,他忠实于俄国小说的写作传统,即将小说家首先视为人物性格的塑造者。他的人物同时充满神秘内涵和象征意义,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就塑造个性化人物的能力而言,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堪与托尔斯泰比肩的大师。但是,他们陛下的个体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托尔斯泰的人物是一张张脸庞,是肉体和血液,是我们熟悉的男人和女人,与真实生活中的人们一样普普通通,各不相同;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却是一颗颗灵魂,是精神,甚至在那些纵欲淫荡的罪人身上,他们肉欲的自我亦非他们的躯体和他们的神经,而是他们躯体和他们肉欲的精神实质。

肉体,真实的、物质的肉体,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世界中是缺席的,但是思想和肉体的精神却无处不在,正式因为如此,在他的世界里,精神才会遭到立足于精神基础的肉体之攻击。这类肉体的精神提取物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可怖、最惊人的创造,无人能写出堪与老卡拉马佐夫不纯洁的崇高相比拟的东西

俄国文学巅峰之作(5本俄国文学经典)(5)

拓展阅读:

《俄国文学史》

[俄] 德·斯·米尔斯基 著 刘文飞 译

逾七十年公认的俄国文学通史

长期被选为欧美各名校的文学专业课本

米尔斯基的文学史……饱含学识、笔触优雅,行文风趣幽默,充满了智性的愉悦,他传达印象、表达思想的风格及力量无与伦比。

——以赛亚·伯林

这是用包括俄语在内的所有语言写就的最好的一部俄国文学史。

——纳博科夫

内容涵盖自古代俄国文学(11—17世纪)始,经古典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代、美学新思潮、象征派兴起,至1921年小说复兴的历程。德·斯·米尔斯基辛辣独到的洞见与精炼优雅的语言让这本文学史变得通俗易懂且饶有趣味,影响、培育了数代研究俄国文学的英语学,成功将俄国文学推介至英语乃至整个西欧世界。

俄国文学巅峰之作(5本俄国文学经典)(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