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吞蜜与饹馇汤碰撞出经典早餐(蛤蟆吞蜜与饹馇汤碰撞出经典早餐)

蛤蟆吞蜜是迁安的名小吃。早晨起了床,来上两块“蛤蟆吞蜜”,再叫上一碗热乎乎的饹馇汤,吃得那叫—个美,就像老北京的油条豆腐脑一样,是迁安的经典早餐。

蛤蟆吞蜜与饹馇汤碰撞出经典早餐(蛤蟆吞蜜与饹馇汤碰撞出经典早餐)(1)

说起这蛤蟆吞蜜,就不能不提到老北京的小吃蛤蟆吐蜜,这一吞一吐,可是大有乾坤。北京的蛤蟆吐蜜是芝麻烧饼里边裹了豆沙馅,因其在:烤制过程中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而得名,那口味可真是蜜一样的甜。这蛤蟆吞蜜虽然外表也是烧饼壳,里面的馅料却是大有区别,装入馅料时间也不同,蛤蟆吐蜜的豆沙是和烧饼一起做好了烤的,蛤蟆吞蜜则是先烤好烧饼壳,然后用刀从侧面剖开一个口子,根据顾客的要求,塞入炖好的猪头肉、拆骨肉、猪舌头、猪尾巴、猪鼻子,凡是你能想得到的猎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拿来做馅,据说给蛤蟆吞蜜的最高境界是烧饼壳内夹入眼睹,但极少有人挑战这一最高境界,大家常吃的还是塞入猪头肉和拆骨肉的蛤蟆吞蜜,香而不腻,酥脆可口。

蛤蟆吞蜜的起源不可谓不早,《喻世明言》第三十六卷(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便有“擘开一个蒸饼,把四五块肥肉多蘸些椒盐,卷做一卷”的记载,想来这便是蛤蟆吞蜜最早的雏形。

还有一个传说则点明了蛤蟆吞蜜名称的由来。说是乾隆微服出巡,深夜感到饥饿,便命人准备夜宵,当地厨师便将烤好的烧饼切开,塞入炖好的猪肉,然后放到炭火上加热,给乾隆呈上。乾隆一尝,香酥可口,便问这是什么食品,侍者和厨师都回答不上来。恰逢这时,室外蛙声一片,乾隆便御賜“蛤蟆吞蜜”的美名。

蛤蟆吞蜜吃得腻了、渴了,这时候素淡的饹馇汤也做好端上来了,热腾腾的汤里飘着黄色的饹馇、绿色的菠菜,看着就舒服,喝上一口,一直熨帖到胃里去。

这做汤的馅蚀是唐山特产,周边县区百姓都会制作。将绿豆碾成豆瓣,用水发泡,漂去豆皮,加入姜黄,然后上水磨成汁,再加水过箩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再兑好汁,搅成糨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色泽金黄的饹馇就摊成了。据营养学专家讲,绿豆饹馇具有清肝合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血压血脂的功能。吃法也多种多样,有醋溜饹馇、绘饹馇、炸饹馇千儿等100多种做法,是唐山百姓过年过节、婚丧嫁娶,餐桌上必备的一道地方主菜。

蛤蟆吞蜜与饹馇汤碰撞出经典早餐(蛤蟆吞蜜与饹馇汤碰撞出经典早餐)(2)

据说,饹馇还是慈禧老佛爷赐的菜名。清王朝在遵化马兰峪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皇家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慈禧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溜饹馇,她一看没吃过,就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老佛爷还没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饹馇”。“饹馇”与“搁着”谐音,从此,饹馇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开了。

这上了御宴的饹馇却依旧平民,老百姓吃得起,摊得来,做起来也简便。后来也有用爬豆代替绿豆的,虽然味道差些,却也更加廉价。市场上菜摊上随处可见,买上两张切成菱形块,炝锅,放水,加菜,顷刻之间一碗鲜美的饹馇汤就做成了。

饹馇趟与蛤蟆吞蜜是绝佳的搭配,这样一顿早餐下来,食客往往吃得额头冒汗,打着饱嗝心满意足地离去。

摘自《迁安文史集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