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回归平常的例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当然是孔子的名言,说的是孔子带着弟子们看到山下奔流的泗水,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形容时间像流水飞逝一般,一去不复返,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孔子回归平常的例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孔子回归平常的例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当然是孔子的名言,说的是孔子带着弟子们看到山下奔流的泗水,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形容时间像流水飞逝一般,一去不复返。
类似的话,还有一个人说过,那就是与孔子纠葛三十年的阳虎。
阳虎,姬姓,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阳货,《论语·阳货篇》讲的就是他与孔子的对答。
而方才提到的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类似的话就是阳虎所说的:“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阳虎为什么要对孔子说这句话呢?孔子与阳虎之间这几十年有着怎样的恩怨?接下来咱们就聊聊他俩这三十年间里的三件事。
一、赴宴受辱这事要从一头乳猪说起。
孔子年轻的时候嘴馋,尤其喜爱吃乳猪肉,一有这样吃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
有一次,鲁国三桓之一季氏要举行宴会款待名士,孔子一看,这宴上绝对有心爱的吃食啊!
准备去吃大餐的孔子到了季氏大门口,却被阳虎拦住了。
这时候的阳虎虽然只是季氏的一位家臣,但谁能踏进季氏的大门,他还是能说了算的,看到十七岁的少年,看人无数的他心里也明白大概是个蹭饭的,便对这个少年说:“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阳虎意思是,“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有请你啊。”
拒绝得如此直白,尴尬的孔子无话可说,只得退去。
二、阳虎施计见孔子有一句话说得好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句话放在孔子身上一点都不为过。
控制了自家主子季桓子之后,阳虎为了加强对国内的控制,便胁迫鲁定公和“鲁国三桓”与他在周社(祭祀周公的场所)盟誓,与国人在亳社(祭祀殷商遗民祖先的场所)盟誓,诅于五父之衢。
盟誓是在春秋时期,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稳定政局而举办的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而阳虎与三桓及国人举行盟誓,在五父之衢发恶誓,凡此种种意味着阳虎的的实权地位得到了国内各阶级的认可。
此后,阳虎要做的事便是收罗“三桓”的宗族子弟及其他人才。
阳虎不是出身大家族,而是从季孙氏的一介家臣慢慢爬上高位的,所以自己虽然是鲁国的“当家人”了,但他知道自己底子不厚,力量不强,总显得势单力孤,于是就考虑除了季孙寤、叔孙辄、公山不狃等大家族不受重用的贵族人才,还要提拔一些不得志或是身份卑微的名流贤士、寒门子弟来辅佐自己。
而距离上次被辱事件已有三十多年的孔子不再是那个被阳虎拒之门外的少年了,他设教授徒,在鲁国的声名与日俱增,故而阳虎也想把他拉入自己的麾下。
不知从哪里打听来的消息,知道孔子喜欢小乳猪后,阳虎亲自带着熟乳猪作为上门之礼去拜访孔子,想邀他出来,封他个一官半职的。
孔子主张实行周朝的礼仪制度,因此他对于阳虎“陪臣执国命”(即臣子的臣子执掌国家政权,阳虎是“鲁国三桓”之一季孙氏的家臣)的局面是深恶痛绝的,所以他故意不见阳虎,但人家送你东西,你就得回拜。
孔子当然也得这么做,不过他想的是趁阳虎不在家的时候去阳虎家回拜表谢。不过,让孔子始料未及的是,阳虎早已在途中等着他了,这下两人终于再一次见面了。
阳货把孔子叫过去问:“一个人怀藏本领却听任国家迷乱,可以叫作仁吗?”孔子说不可以。“喜好参与政事而屡次错失时机,可以叫作聪明吗?”孔子还是说不可以。”时光很快地流逝了,岁月是不等人的。”孔子真就被说服了,就答应去做官。
三、只因长得像(阳虎)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公元前504年,阳虎率军远征郑国,在经过匡邑的时候,他纵容手下对当地百姓强取豪夺,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不过这本该加在阳虎身上的罪,孔子却代他受了。
事情还得从孔子师徒周游列国说起。
距离阳虎过匡邑七八年后,孔子及其弟子从卫国去往陈国的路上到了匡邑。
负责驾车的弟子颜刻曾经追随阳虎西征,在看到匡邑的城墙后,兴许是触景生情,就禁不住用马鞭子指着大声炫耀:“从前我进入过这个城,就是从那儿打开缺口的。”
好巧不巧的,这句话被匡邑的一个曾经目睹过阳虎暴行的老头听到了,老头再看车上坐着的那人,与阳虎一般高大魁梧,与阳虎一般前呼后拥,与阳虎一般带鲁国口音,最关键的是与阳虎长得很像!
“状类阳虎”的孔子与弟子们被匡人围困了整整五天,才消除了对方的误会。
为阳虎背了这么个大黑锅,孔子等人能不对他耿耿于怀么?
清朝人所撰《隔帘花影》中,有这样一句诗——“曾参投抒疑慈母,阳虎招尤误圣人”,可谓是千年来拥孔者对阳虎愤懑之情的写照。
千史千寻说从以上三个故事我们看到,孔子与阳虎之间矛盾的种子,早在前者还未名声鹊起,后者还未位高权重之时便已种下。论对阳虎深恶痛绝的程度,说他是孔子最为恼恨之人,也不夸张。
《史记》中曾记载,孔子针对阳虎大坏礼乐制度的行为,曾骂他是“陪臣执国命”之人。后来,阳虎胁迫鲁君而政变失败,先是去鲁奔齐,后离齐奔晋(投奔的是晋国赵氏赵简子)。
孔子听说阳虎这样的乱臣贼子被赵氏收留,就诅咒“赵氏其世有乱乎!”但赵氏不但没被祸乱,放手交由阳虎进行一系列改革后,家族实力反而与日俱增,赵简子也成为了晋国最强大的世卿,孔子的预言倒是没言中。
这也许有孔子的个人成见在里面,也许阳虎就是个家臣的命,无论原因或结果,两人之间的积怨是永远解不开了。只是孔子弟子众多,后世还有徒子徒孙们继续为他说话,而阳虎因不会用人,虽有弟子,但大部分都背叛了他,更不要说还有什么徒子徒孙了,因此阳虎不得不哑巴吃黄连,两千多年后还得忍着被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